生命的態度閱讀題及答案
生命的態度閱讀原文
生命的態度,它的觀照方式是要去除“態度”。人總喜歡站在世界的對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對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賞的對象。用這樣的態度看世界時,人好像不在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決定者。而“生命的態度”,則是由世界的對岸回到世界中。在這個世界中,一切都與我的生命相關。王維《欒家瀨》詩寫道:“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在颯颯的秋雨之中,白鷺自在上下,詩人寫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覺。在這里,沒有外在的“物”,沒有被觀的“景”,沒有觀照的主體,沒有被觀的對象。在詩人當下的體驗中,人與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個生命宇宙。這個世界,中國美學稱之為“境”。
中國藝術創造的這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點。一是它的體驗性,它是藝術家在當下的體驗中發現的,“境”是體驗的真實。像王維《辛夷塢》《過香積寺》等小詩,幾乎純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寫,沒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實,人隱在它的后邊,這個生機世界是人在瞬間體驗中“發現”的。“境”由心起,沒有心靈的體驗則沒有境界,境界是心靈中呈現的事實。二是它的渾全性,人與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個無分別的圓滿世界。像吳歷“一帶遠山銜落日,草亭秋影淡無人”詩中所呈現的那樣,無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闊,與我心渾然一體,沒有分別,更無別慮,就是一個圓滿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關聯的特征,出現在“境”中的人與山水草木是彼此相關的存在。“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凡常的小院,緊閉的院門,陰沉沉的天氣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滿目的蒼苔。在這里,蒼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詩人的對話者,是與自我生命相關的存在者,由這樣的存在者共同構成一個意義世界。
生命的態度閱讀題目
6.下列對于“生命的態度”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命的態度是要在純粹直觀中創造一個獨特的境界,還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義。
B.生命的態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決定者的身份看世界。
C.以生命的態度看世界,沒有觀照的主體,沒有被觀的對象,其目的是去除態度。
D. 生命的態度是將世界從對象化中解脫出來,人與外在世界共成一個生命宇宙。
7.下列各項中,其性質屬于原文所論“生命的態度”的一項是
A.陳設于展覽館內的屏風,通常用紅木制作,起到點綴環境和分隔空間的作用。
B.“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一句,以馬的蕭蕭長鳴表現自己與友人的依依不舍。
C.《愛蓮說》通過歌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D.“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詩人創造了一個與自己彼此往來、密切相關的境界。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不能以生命的態度觀照世界,就不會創造出“境”這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世界。
B.境界是藝術家在當下體驗中發現的,是心靈中呈現的事實,沒有體驗就沒有境界。
C.人與外在世界共同構成意義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間體現了相互關聯的特征。
D.文章運用了類比論證、舉例論證等方法,將深奧的美學觀點闡述得通俗易懂。
生命的態度閱讀答案
6.C(“其目的是去除態度”應該是“方式”)
7.D(A項是科學的態度和功利的態度;B、C項是審美的態度)
8.D(沒有運用類比論證,運用的是對比論證)
生命的態度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