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語文文言文例題附答案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熙寧初,用呂公著薦,為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數召見,每退,必曰:“頻求對,欲常常見卿。”一日,從容咨訪,報正午,始趨出,庭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進說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賢育材為言,務以誠意感悟主上。嘗勸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輕天下士,帝俯躬曰:“當為卿戒之。”
王安石執政,議更法令,中外皆不以為便,言者攻之甚力。顥被旨赴中堂議事,安石方怒言者,厲色待之。顥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議,愿平氣以聽。”安石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顥未嘗一語及于功利。居職八九月,數論時政,最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無事也;舍而之險阻,不足以言智。自古興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謂不可而能有成者,況于排斥忠良,沮廢公議,用賤陵貴,以邪干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興利之臣日進,尚德之風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言職,改簽書鎮寧軍判官。
曹村埽決,顥謂郡守劉渙曰:“曹村決,京師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當為,盍盡遣廂卒見付。”渙以鎮印付顥,立走決所,激諭士卒。議者以為勢不可塞,徒勞人爾。顥命善泅者度決口,引巨索濟眾,兩岸并進,數日而合。
顥資性過人,充養有道,和粹之氣,盎于面背,門人交友從之數十年,亦未嘗見其忿厲之容。遇事優為,雖當倉卒,不動聲色。自十五六時,與弟頤聞汝南周敦頤論學,遂厭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濫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后得之。秦、漢以來,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誠意至于平天下,灑掃應對至于窮理盡性,循循有序。病學者厭卑近而鶩高遠,卒無成焉。
顥之死,士大夫識與不識,莫不哀傷焉。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對下列語句中加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正使徼幸有小成 正使:縱使;即使。
B.尚德之風浸衰 浸:漸漸,逐漸。
C.盍盡遣廂卒見付 盍:為什么。
D.泛濫于諸家 泛濫:博覽而沉浸其中。
5、下列各組語句全都體現程顥的“和粹之氣”的一組是(3分)
①門人交友從之數十年,亦未嘗見其忿厲之容②一日,從容咨訪,報正午,始趨出③顥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議,愿平氣以聽。”④自安石用事,顥未嘗一語及于功利⑤立走決所,激諭士卒。⑥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選取了瘞錢之辨、神宗咨訪、中堂議事、曹村埽決等事件,充分表現了程顥“資性過人,充養有道”的形象特點。
B.程顥回答神宗的提問不知時間的長短,卻深得神宗的贊賞;中堂議事不說則已,一說則讓王安石愧疚折服。
C.程顥認為自古以來振興政治而提出的措施,沒有朝廷內外的輿論都說不可以而夠有成績的,何況還排斥忠良之士,阻攔和壓制公眾輿論。
D.程顥放棄了科舉考試,廣泛研究各家學說,但最后還是從儒家的《六經》中悟通了大道,成為一代碩師名人。
7、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賢育材為言,務以誠意感悟主上。(3分)
(2)議者以為勢不可塞,徒勞人爾。(3分)
(3)病學者厭卑近而鶩高遠,卒無成焉。(4分)
廣東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 C(盍,何不)
5. A(②只是說跟神宗議事,⑤處理政事果斷有才,⑥做學問)
6. D(前文有言“顥舉進士”,“但”的后面也說得不對)
7.(1)大抵是圍繞著端正心術、杜塞私欲、訪求賢人和培養人才來建言,務求用誠心感悟皇上。(2)有人發表意見認為決口的情況不可能堵住,徒然勞累大家。(3)擔心學者厭棄低下淺近的東西而追求高明深遠的東西,最終無所成就。
廣東中考語文文言文例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