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好色、嗜斗、貪得”的最終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官員唯有涵養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對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獲得君子坦蕩蕩、君子不憂不懼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員內心對制度的敬畏,對色、斗、得的戒懼,應該成為反腐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與此相關的道德修養應該成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資源。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談到君子有三戒,主張戒色、戒斗、戒得,也從人生的三個階段不同和從血氣特點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據。
B.孔子所談三戒思想既對個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義重大,又對個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對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C.“得”主要指貪得。泛指無節制的愛好,貪得無厭。表現為對財貨、金錢、寶物、田產、房屋、女色等未得對象的貪取。
D.“君子三戒”針對人性的通常弱點而論,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層意思指人們對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們厚于女性美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人們要超越血氣的役使走向道德修養的提升,就要對好色、好斗、貪得有所戒懼,就需要在誘惑面前克制自身。
B.孔子所談“君子三戒”從血氣出發,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層面,而是顯出從養生到養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展路向。
C.“君子三戒”為當代中國官員道德建設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智慧,如修身齊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爭、以義為義等。
D.借鑒君子之爭戒官員之斗,是指在職場競爭中,尊重社會、道德、行為規范,以禮來化解惡性競爭或爭斗,營造和諧良性的競爭氛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所談的“君子三戒”,從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關注人對色、斗、得的節制,又關注對社會規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員之斗,官員明確自己的職權職責,在其位謀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爭權奪利。
C.“好色、嗜斗、貪得”的最終結果都是事與愿違,官員對制度的敬畏,對色、斗、得的戒懼,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
D.理解義利關系的三重境界來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圖,而培養“以義為利”之風,進而崇尚“以義為義”的最高境界。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C(以偏概全,原文2段貪得表現為“對既得的唯恐喪失,對未得的貪取”兩方面。
2.B(曲解文意,原文2段“從養生到養志、以理勝氣的理論發展路向”為孔子之后的注疏透顯出,而非孔子所談本身所含有之意。)
3.C 【解析】表述絕對,原文最后一段“往往事與愿違”表述為都是事與愿違;“應該成為反腐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中選擇性、可能性表述成絕對性。
重慶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