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譯文
七年級文言文閱讀原文
后主嗣位,復除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后主頻幸其第,及著詩賦述勛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為五兵尚書,領右軍,侍中如故。
瑒事親以孝聞,于諸弟甚篤睦。性通泰,有財物散之親友。常于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為學者所稱。而處己率易,不以名位驕物。時興皇寺朗法師該通釋典,瑒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優詔不許。禎明元年卒官,時年七十二。
七年級文言文閱讀題目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尤便書翰 便:熟習
B. 瑒督所部兵悉力拒戰 悉:盡其全部
C. 同獎梁室,亦已勤矣 獎:獎勵
D. 遂遣使奉表詣闕 詣:往,到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周軍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風縱火燒其內城南面五十馀樓/時瑒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瑒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
B. 周軍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風縱火燒其內城南面五十馀樓時/瑒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瑒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
C. 周軍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風縱火/燒其內城南面五十馀樓時/瑒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瑒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
D. 周軍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風縱火/燒其內城南面五十馀樓/時瑒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瑒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孫瑒通曉謀略,戰功卓著。侯景圍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順利解圍;與周朝大將史寧作戰時,在兵力懸殊、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守住了內城。
B. 孫瑒審時度勢,及時歸順。他先前跟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府卿、通直散騎常侍;而當他兵敗之后,他召集將士分析形勢,派遣使者向陳朝表達了歸順之意。
C. 孫瑒勞苦功高,深受恩寵。高宗即位之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軍事,把守重鎮;后主繼位后,常常親自拜訪他,并寫詩稱贊他的功績。
D. 孫瑒博學多才,被人欽慕。他自幼涉獵廣泛,博覽群書;他常常到佛寺與高僧談論佛經,時有不同的見解,讓僧侶們心悅誠服。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瑒偽許以緩之,而潛修戰具,一朝嚴設,周人甚憚焉。(5分)
(2)常于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為學者所稱。(5分)
七年級文言文閱讀答案
4. C(獎:輔佐,幫助)
5. D(根據句意、主語、副詞等進行判斷)
6. B(“當他兵敗之后”有誤,應該是王琳兵敗,而當時的孫瑒 “盡有中流之地”。)
7.(1)孫瑒假裝同意作為緩兵之計,同時暗中加緊修整作戰用的裝備,一天之內嚴密設防,周兵非常害怕他。(“偽”“潛”“甚憚”各1分,句意2分)
(2)孫瑒常常在山齋里開設講堂,招集玄言儒學之士講學,冬夏兩季還供給資財費用,被有學之士稱頌。(“講肆”“資奉”“為……所”各1分,句意2分)
七年級文言文閱讀譯文
孫瑒,字德璉,吳郡吳人。祖父孫文惠,是齊朝的越騎校尉、清遠太守。父親孫循道,是梁朝的中散大夫,以風雅質樸聞名于世。孫瑒年輕時就卓越超群,喜歡研究戰術攻略,閱讀了大量的經書史傳,尤其熟習書牘文札。王僧辯討伐侯景時,王琳領兵馬作前軍,因為與孫瑒是同學,于是上表推薦孫瑒為戎昭、宜都太守,仍舊跟從王僧辯前往武昌救援徐文盛。適逢郢州失陷,于是孫瑒的部隊就留在巴陵鎮守,作好攻守戰備。不多久侯景的叛軍殺到,不分晝夜地進攻巴陵外圍陣地,孫瑒督領部下盡全力抵御,結果叛軍敗退奔逃。
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蕭莊為梁朝之主,并下詔書征召孫瑒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騎常侍。當王琳向內地進犯時,北周派大將史寧率兵四萬,趁著空隙突然襲擊郢州城,孫瑒部下協助防務的張世貴獻外城接應周兵,郢州城因此損失軍民男女三千余人。周兵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城進逼,且又乘風縱火,燒掉了內城南部的五十多幢樓房。當時孫瑒的士卒不足一千人,都登上城樓守御作戰,孫瑒親自巡視撫慰,向士卒敬酒勸食,士卒都樂于為他獻身效力。周兵竭盡全力也沒能攻下內城,于是假傳周主旨意任命孫瑒為柱國、郢州刺史,封為萬戶郡公。孫瑒假裝同意作為緩兵之計,同時暗中加緊修整作戰用的裝備,一天之內嚴密設防,周兵非常害怕他。到后來聽說陳朝主力軍已經打敗了王琳,即將乘勝而進,周兵才解圍而去。于是孫瑒控制了長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將士并對他們說:“我和王琳共展才力同盡臣責,一道輔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現在走到了這樣的地步(實屬天意),天意難道能夠違抗么!”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歸順。
(陳)高宗即帝位,認為孫瑒的功績名望一向昭著,對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為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出京鎮守公安。孫瑒到任后,高筑城墻深挖城壕,恩威并用遠近順服,為周圍境外的人所敬畏。
后主繼承了帝位后,恢復孫瑒官職任命他為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后主多次駕臨他家看望慰問,還吟詩作賦贊頌他的功勛品德,展示君臣之間的親近之意。又擔任五兵尚書,領右軍,侍中職務仍然如故。
孫瑒侍奉父母以孝順聞名,對幾位弟弟非常厚道和睦。生性通脫平和,有財物就散發給親友。孫瑒常常在山齋里開設講堂,招集玄言儒學之士講學,冬夏兩季還供給資財費用,被有學之士稱頌。而他為人率直平易,不因自己名聲大地位高就瞧不起別人。當時興皇寺朗法師精通佛典,孫瑒每次造訪他講經之處,與他討論經義時常有不同的立論,僧侶們對他沒有不仰慕敬服的。因為年老多次請求退休,但天子下達褒美嘉獎的詔書屢屢挽留。禎明元年在職去世,這年七十二歲。
七年級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譯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