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書簡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談美書簡》閱讀原文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藝術須寓整齊于變化。一味齊整,如鐘擺搖動聲,固然單調;一味變化,如市場嘈雜聲,也還是單調。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從整齊入手,創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會使作者在整齊之中求變化以避免單調。從變化入手,則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于單調。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后來都做到脫化格律的境界。他們都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打到嫻熟時雖無心于球規而自合于球規。在不識球規者看,球手好像縱橫如意,略無牽就規范的痕跡;在識球規者看,他卻處處循規蹈矩。姜白石說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則在神髓風骨。
孔夫子自道修養經驗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道德家的極境,也是藝術家的極境。從心所欲,不逾矩,藝術的創造活動盡于這七個字了。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追蜃拥娇煲赖臅r候才做到這種境界,可見循格律而能脫化格律,大非易事。
《談美書簡》閱讀題目
6.下列關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格律是詩歌中的不變化者,體現的是整齊、規范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造,格律就會變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經過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C.格律不能束縛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風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詩歌也仍然腐濫。
D.古今大藝術家的創造活動都從格律入手,但后來都達到了脫化格律的境界;是創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使他們在整齊之中求變化,避免了單調。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極原始的一種要素,它先于理智而產生,但在理智發達之后,它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
B.藝術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個性之別,講究寓整齊于變化,但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
C.詩歌從四言、五言到七言,從古、律、絕到詞,體現的是形式的變化,但它們在音節上都講究格律,體現的又是詩歌的共同特點。
D.從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對矛盾,藝術家要打破這個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脫化格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動,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個性。群性由遺傳得來,不易變化;個性則成于環境,會隨著環境而變化。
B.作者認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球,旨在說明將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時,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縛而達到自由的創作境界。
C.作者認為一味變化也還是單調,所以他不主張從變化入手,認為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于單調。
D.從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藝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這也說明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
《談美書簡》閱讀答案
6.D 解析:D項,都從錯誤,應是大半從格律入手。
7.A 解析:它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錯誤,應該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驅遣者。
8.D 解析: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在文中找不到依據。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