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帶答案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一)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裴回。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揚花去卻來。
季重①舊游多喪逝,子山②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③。
【注】①季重:三國時吳質的字,曾感傷死于瘟疫的好朋友。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賦》抒發亡國之痛。③劫灰: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灰 ;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
8.詩歌的頷聯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9.結合詩歌簡要概括詩歌表達的主題。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答案
8.以樂景寫哀情(對比、反襯)的手法。頷聯描寫了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實際上是通過對環境死寂狀態的描寫,側面呈現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詩句并用水鳥的“飛還住”和楊花的“去卻來”表現詩人的悲怨憂慮。
一些常用的詩歌表現手法,如想象、聯想、類比、象征、烘托、對比、渲染、修辭手法、借景抒情、襯托等等。在答題時,要反復品讀詞,整體感悟詞的意境,找到一些關鍵詞來理解表現手法的運用技巧。頷聯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詩歌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難的現實,揭露了戰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這首詩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像,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難的現實,揭露了戰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過楊村
楊萬里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
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
政爾清和①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①清和:農歷四月。
8.請從“繪色”“立意”兩個角度對詩歌的中間兩聯進行賞析。(6分)
9.詩歌的最后一聯是什么意思?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愿望?(5分)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答案
8.(6分)①從繪色的角度看,綠色的楊柳、葡萄架,紅白相間的鮮花,金黃的麥田,碧藍的天空,色彩鮮明,構成一幅美好的田園生活圖景。②從立意的角度看,田園美景如畫,田園生活充滿樂趣,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向往。(繪色角度、立意角度各3分,意思對即可)
9.(5分)最后一聯的意思是,在農歷的四月天,我還在趕往異地做官的路上,農村是這樣的美,何不回家種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為了誰呢?(3分,意思對即可)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辭官歸隱的愿望。(2分,意思對即可)
初三語文詩歌鑒賞練習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