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課文以及重要知識點(2)
范進看了眾人,說道:"我怎么坐在這里?"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里一般。"眾鄰居道:"老爺,恭喜高中了。適才歡喜的有些引動了痰,方才吐出幾口痰來了,好了。快請回家去打發報錄人。"范進說道:"是了。我也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范進一面自綰了頭發,一面問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一個鄰居早把那一只鞋尋了來,替他穿上。見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來罵。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鄰居內一個人道:"胡老爹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又一個道:"老爹,你這手明日殺不得豬了。"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頭那張府、周府的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看著范進洗了臉,郎中又拿茶來吃了,一同回家。范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到了家門,屠戶高聲叫道:"老爺回府了!"老太太迎著出來,見兒子不瘋,喜從天降。眾人問報錄的,已是家里把戶送來的幾千錢打發他們去了。范進拜了母親,也拜了丈人。胡屠戶再三不安道:"些須幾個錢,不夠我賞人。"范進又謝了鄰居。正待坐下,早看見一個體面的管家,手里拿著一個大紅全帖,飛跑了進來:"張老爺來拜新中的范老爺。"說畢,轎子已是到了門口。胡屠戶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鄰居各自散了。
范進迎了出去,只見那張鄉紳下了轎進來,頭戴紗帽,身穿葵花色圓領、金帶、皂靴。他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別號靜齋,同范進讓了進來,到堂屋內平磕了頭,分賓主坐下。張鄉紳攀談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范進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無緣,不曾拜會。"張鄉紳道:"適才看見題名錄,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范進道:"晚生僥幸,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為欣喜。"張鄉紳四面將眼睛望了一望,說道:"世先生果是清貧。"隨在跟的家人手里拿過一封銀子來,說道:"弟卻也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著。這華居其實住不得,將來當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軒敞,也還干凈,就送與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請教些。"范進再三推辭,張鄉紳急了,道:"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范進方才把銀子收下,作輯謝了。又說了一會,打躬作別。胡屠戶直等他上了轎,才敢走出堂屋來。
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細絲錠子,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遞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也罷,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他家里的銀子,說起來比皇帝家還多些哩!他家就是我賣內的主顧,一年就是無事,肉也要四五千斤,銀子何足為奇!"又轉回頭來望著女兒,說道:"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只怕姑老爺還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死這砍頭短命的奴才!"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返回目錄
《范進中舉》課文知識點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帶挈(qiè) 醺(xūn) 腆(tiǎn)著 啐(cuì) 緊攥(zuàn)
桑梓(zǐ) 商酌(zhuó) 錠(dìng)子 瘟(wēn)
2.解釋下面的詞。
(1)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見教:指教。
(2)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里。把與:拿給。
(3)老太太沒奈何,只得央及一個鄰居去尋他兒子。央及:懇請,請托。
(4)范進道是哄他。道是:以為是。
(5)這自然,何消吩咐。何消:不必,不用。
(6)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相與:結交。
3.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范進因這一個嘴巴,卻也打暈了,昏倒于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睛明亮,不瘋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
2.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清代小說家。
返回目錄
語文的學習方法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并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么重要。從高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也確實重要。一位高考狀元在談到自己的語文學習經驗時說: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他的高分來自高中三年苦心經營的積累。積累也是高考應試的需要。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元積累法,二是考點積累法,三是易混點積累法。
積累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一)積累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一是要養成勤、詞典的習慣。一個高中生,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看,至少要有兩本詞典: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現代漢語詞典》;二上商務書館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最好能是同時擁有《同義詞辨析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經常翻檢,培養對漢字的認讀,正確書寫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對易混字音、字形和同義的詞語、成語進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釋中提到的字、詞;分考點訓練的資料中的列舉的字詞;綜合訓練試卷中出現的字詞等。
三是掌握詞語搭配、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辨析同義詞的方法。
(二)積累文言實詞
1.詞的古今異義。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
2.一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
3.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 功能,并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
4、偏義復詞。偏義復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5、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三)積累古詩文名篇。
(四)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返回目錄
古詩文鑒賞題五種情感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業的渴望,壯志難酬的悲嘆,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悶,潔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歸隱田園之志等。
2.憂國傷時,包括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現山河淪喪的痛苦,反映邊塞征戰的壯烈,憂慮百姓離亂,擔心民族命運,感嘆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傷春悲秋,嘆息人生短暫、韶光易逝,感傷世事多變,抒寫告慰平生的喜悅等。
4.思鄉懷人,包括羈旅愁思,思念親友,邊關思鄉,閨中感懷等。
5.送別感懷,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長,坦陳心志等。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