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雪課文原文及知識點(2)
雪課文知識點:
一.整體感知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文章細致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在對比中表現了對江南雪的喜愛和對北方雪的贊美。
2.江南的雪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你能看出在這些句子中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嗎?
參考答案:
特點:①滋潤美艷,②色彩斑斕,③蘊涵著生命,透露著生機。
表現:從山花爛漫、生機盎然的“冬花雪野”圖中和江南雪天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歡樂情景中可以看出。
情感:江南的雪,傾注著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作者從來惜墨如金,何況又是散文詩,可是作者卻用較多筆墨描寫雪羅漢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請簡單談一談。
參考答案:
①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
②在內容和結構上是連接朔雪之景的橋梁。
③雪羅漢雖然“潔白”“明艷”,非常優美,然而“消釋”“褪盡”兩個詞,寫出了失落和悲哀。
④作者更欣賞的還是朔方雪的壯美,那種在苦寒中獨立抗爭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不屈不撓戰斗的形象吻合。
4.作者寫江南的雪,為什么要寫雪中的花,并且進一步展開想象,寫蜜蜂采花蜜?
參考答案:
①作者把雪景當作想象中的春景寫,用“飛著”“鬧著”烘托出了一派勃勃的生機,貼切地描繪了江南的雪孕育著生命的盎然生機。
②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
5.北方的雪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北方的雪是什么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特點:個性獨立、張揚豪邁、頑強不屈。
表現:“永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和“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
情感:這些描寫傾注了作者對北方雪不畏嚴寒,在孤獨中抗爭、奮斗的贊美之情。
6.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并在對比中體現作者的傾向,你認為作者稱贊傾向哪方?
參考答案:
①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的眼里,這種美未經磨練,并不能保持長久。作者贊其美麗、快樂,富于活力,但又感嘆其孱弱,缺乏頑強斗志。
②作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因為“朔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
③朔方的飛雪是“雨的精魂”,既有寒冷社會的孤獨感,也是作者獻身精神的抒寫,更飽含著作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不屈不撓斗爭的品格。
二.句子賞析
1.談談你對“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理解。
參考答案:
①孤獨是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同時它也是雨的另一種新生命的形式。
②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這種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2.談談你對“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的理解。
參考答案:
①“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
②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欣賞的。
3.談談你對“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的理解。
參考答案:
①“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的狀態。
②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江南的雪充滿勃勃的生機,蘊育著生命,富有生命力。這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4.從文中找出北國的雪生存的環境,并說說其象征意義?
參考答案:
①北國的雪的環境:“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
②象征了當時極度黑暗和嚴酷的社會現實。
5.作者從“暖國的雨”寫起,有什么作用?怎么理解這句話?
參考答案:
①是為了襯托下文“滋潤美艷的江南的雪”和“冰冷堅硬的朔方的雪”。
②表達了作者向往江南雪景溫暖的春天一般的美好理想,來贊美朔方的雪花。
6.哪幾個動詞最能表現童趣?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動詞:呵、偷、拍手、點頭、嘻笑。
作用:生動地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的心靈,賦予江南的雪無窮的生命力。
三.拓展思維
1.文中饒有趣味地寫了孩子們塑雪羅漢的情景,你做過怎樣的雪中游戲?試寫一段話描述一下有關情景。(150字以內)
示例:
打雪仗——中午,風卷著一團團的雪花,紛紛揚揚地從空中飄落下來,不一會兒,整個大地就像披上了一床雪白的棉絮。我們就去雪地打雪仗,激烈的“戰斗”開始了,只見空中雪球紛飛,落在身上,炸開團團白花,大家亂成一團,個個都變成雪人。可是,沒有一個人退出戰團,人人都像英雄一樣,一個勁兒向前沖,大家玩得多開心。
2.描寫雪的詩句。
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②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雪課文原文及知識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