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最易丟分九大點
中考物理最易丟分九大點
(3)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認識模糊,綜合實驗能力差,實驗設計能力不強。
如實驗題要求學生寫出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原理,標準答案是“歐姆定律”。而很多學生居然寫成了“電流與電壓成正比、伏安法測電阻、控制變量法、改變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等”。這么簡單的題目,有這么多的答案,都出乎老師的意料。反映出物理實驗教學還存在漏洞,沒有把實驗教學的重點放在實驗的過程上。近幾年來,在實驗題中常常采用新題型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如根據提供的器材,選取合適的實驗器材,設計一種測蠟塊密度的方法。要求學生在同類實驗方法的基礎上,再根據蠟塊不沉入水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器材,設計合理的實驗步驟。通過閱卷發現以下幾個問題:①沒選實驗器材;②器材選多了;③試題中沒給的器材選上了(如天平);④語言組織能力差,邏輯混亂;⑤沒有考慮蠟塊不能沉入水中特點。
(4)數理結合意識差,不會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簡單運算失誤太多,得分率就相對較低。
解答計算題時,常見公式不知道,不會變形公式,不會換算單位,各物理量張冠李戴。這反映出一些學生的數學基礎差,基本計算不過關。
(5)學生的識圖能力不強,過失性失分嚴重。
如學生運動與力中的s—t圖像、v—t圖像中的點、線的物理意義不明確,導致錯答題目。如在作圖題中有相當部分學生在所畫的重力上不標明符號“G”。又如“根據電流方向,標出電源的正、負極和通電螺線管及小磁針的N、S極”。這道題可謂是“千錘百煉”,然而問題還是層出不窮:誤把螺線管的N、S極認為是小磁針的N、S極,漏標螺線管的N、S極,漏標電源的+、-極,錯標電源的+、-極,在電源上標N、S極。這說明有一部分學生的右手螺旋定則沒有真正掌握,有一部分學生審題不仔細,非智力因素差。
(6)學生生活經歷不豐富,視野不開闊,知識面狹窄。
如開放性試題要求“寫出除愛因斯坦以外的另一位科學家及其在物理學中的主要貢獻”,有的學生在寫科學家的名字時居然寫成了“馬德堡”,還有的同學將科學家與他的主要貢獻沒有對應起來,如“物理學家”填“奧斯特”,“主要貢獻”填成了“地磁場”;又如“物理學家”填“托里拆利”,“主要貢獻”填成了“大氣壓的存在”等。這說明了部分學生對重要的物理規律的來龍去脈了解得不夠徹底。
(7)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較弱。
對于綜合性題,很多學生都感到缺少解題的思路,心里感到害怕,往往是忙亂中出錯。如某動態電路分析題,這是一道考核學生電路動態分析能力和獲得信息能力的綜合題,要經過對圖表的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雖然教師在這方面工夫下了不少,但反映出來的問題還是比較多。該題的標準答案應該是電流表的讀數隨著電阻的變小而“變大”,但有的同學卻填成了“變小、不變”;電壓表應并聯在a、b兩點間,卻填成了“b、c或a、c”兩點間,這就說明了學生對串聯電路的規律理解還不夠深刻,有的同學甚至是瞎猜,老師的訓練還沒有轉化為學生的能力。
(8)答題不規范。
中考中常出現考試與自己所估算的分數偏差較大的情況,就其原因,一是考生在解答的過程中語言表達不流暢、不合理、不科學、不規范,解題步驟混亂所造成的。如解答實驗題不規范——不遵守測量工具的操作規則。如觀察測量工具的數據不正確,連線電流表、電壓表的接線柱出錯;二是作圖不規范。如隨手畫圖,作用點的位置畫錯,方向標反,虛線與實線混淆;三是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書寫不清楚,字母的大小寫混淆,涂改嚴重;四是計算題的解答不規范。如未寫出物理計算公式,只寫出計算數據,計算結果不正確,代入公式中數字順序不正確,單位沒有統一單位,書寫單位不規范等。
(9)身心過度疲勞,心里壓力過大,在考場上答題時怯場,過度緊張,心理素質差,導致答題發揮失常。
中考物理審題的十個技巧
1.認真細致,全面收集信息;
審題時應認真仔細,對題目文字和插圖的一些關鍵之處要細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從題述文字中獲得,還應從題目附圖中查找,即要多角度、無遺漏地收集題目的信息。
2.咬文嚼字,把握關鍵詞句;
所謂"咬文嚼字",就是讀題時對題目中的關鍵字句反復推敲,正確理解其表達的物理意義,在頭腦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圖景,建立起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題途徑,對于那些容易誤解的關鍵詞語,如"變化量"與"變化率","增加了多少"與"增加到多少",表現極端情況的"剛好"、"恰能"、"至多"、"至少"等,應特別注意,最好在審題時作上記號。
3.畫圖助解,弄清物理情景;
4.立足基礎,構建物理模型;
5.深入推敲,挖掘隱含條件;
反復讀題審題,既綜合全局,又反復推敲,從題目的字里行間挖掘出一些隱含的信息,利用這些隱含信息,梳理解題思路和建立輔助方程
6.嚴謹推理,尋找臨界條件;
7.發散思考,判斷多解可能;
初末狀態不明確,帶來結果的多解;矢量方向不明確;物理現象多種可能性;制約條件不確定;周期性(圓周運動、振動和波)。
8.分清主次,排除干擾因素;
干擾信息往往與解題的必備條件混雜在一起,若不及時識別它們,就容易受騙上當誤入歧途,只有大膽地摒棄干擾信息,解題才能順利進行。
9.自我提示,關注常見問題;
(1)是否考慮重力;(2)選擇題中選錯誤的還是正確的;(3)矢量還是標量?譬如求該物體的加速度?求最終的速度?求受到的安培力?求力時還要注意: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得;(4)求功必須指明是正功還是負功;(5)分清軌道半徑,地球半徑,離地的高度;(6)是直徑還是半徑。
10.科學思維,力避主觀想象。
(1)不能憑主觀想象,必須看清、明確題意;(2)不能誤認為就是已做過的那題;(3)只有明確了物理現象(模型)才能用對應的物理規律。
看過“中考物理最易丟分九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