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物理教案及教學片段(2)
《聲音的產生》教學片段
用收錄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學生注意傾聽。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我們在生活中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你們能不能舉出一些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能發出聲音呢?
學生回答:人說話、唱歌,小鳥鳴叫,蟬鳴叫,許多動物都可以發出聲音。
學生補充:汽車的鳴笛聲、機器的轟鳴聲等,機器也可以發出聲音。
這些物體為什么能產生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用一張紙、一根橡皮筋、一個筆帽、一杯水,試試看,怎樣使它們發出聲音?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與眾不同?
學生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設計與探究。
學生實驗后總結:抖動紙張可以使紙發出聲音,把橡皮筋繃緊,用手指撥動可發出聲音,敲擊筆帽可發出聲音,敲擊水杯可發出聲音
還有同學能用其它的方法使這些物體發聲嗎?
學生補充:彈動紙張,向紙張吹氣,向筆帽中吹氣等都可以使這些物體發聲。
那么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正在發聲的物體和不發聲的物體相比有什么不同?抖動紙張、撥動皮筋、敲擊物體,使物體發聲,它們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觀察:物體都在振動。
聲音是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物體不振動就不產生聲音?
教師演示:小錘敲擊音叉,音叉發聲;用手按住音叉,聲音立刻停止。
在你們剛才的實驗中,你們看到過類似的現象嗎?
學生回答:看到過。當紙停止抖動時就不產生聲音,敲打筆帽后再按住它也不產生聲音,正在振動的橡皮筋,用手捂住它,使它不振動,它就不產生聲音了。
以上現象說明聲音是由什么產生的?
學生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物體發聲的共同特征──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剛才我們所作的實驗大部分都是固體在發聲,氣體和液體也能發聲嗎?
學生回答:氣體能發聲,如剛才做的向筆帽中吹氣的實驗就可以說明,這時的聲音是筆帽中的氣體振動而產生的。液體也能發聲,搖動水杯可以發出聲音,這是杯中的水振動發出的聲音。
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是聲源。
在前面我們講的例子中,人說話、鳥鳴、蟬鳴等,它們靠什么來發聲?請同學們將手指放在喉嚨發聲處,說說話,體驗一下自己的聲音的產生。
學生活動后回答:人能說話靠的是聲帶的振動。鳥鳴叫靠得是氣管中鳴膜的振動,蟬鳴叫靠得是翅膀的振動。
《聲音的產生》物理教案及教學片段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