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讀書心得感悟
藤野先生讀書心得感悟篇1
自從走上這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教師以來,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我們的學生,一個班有那么多的學生,每個學生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個體差異,有學習好的,有學習不好的,有活潑好動、調皮搗蛋的,也有沉默寡言,文質彬彬的,該如何對待這些個體差異,樹立怎樣的教學觀念,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幫助我們取得最大最好的教學效果,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近期,偶然看了大文豪魯迅寫的一篇叫《藤野先生》的文章,受到了很多啟發。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回憶了自己在日本留學的經歷。當時魯迅是作為一個晚清的中國留學生身份在日本留學的,在自己祖國積貧積弱,備受各國列強欺凌的大背景下,魯迅經常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而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卻不同,不但平等公正對待他,還對魯迅非常的關心。
書中寫到一個細節,藤野先生把魯迅上課時抄的筆記拿去檢查,過了兩三天后,當魯迅從藤野先生那里把筆記拿回來時,發現藤野先生用紅筆把筆記里的內容從頭到尾都改了一遍,不但把記漏了填回去,還幫忙改正了很多語法錯誤。盡管這樣,藤野先生對魯迅還是不放心,要求魯迅以后每個星期都要把筆記送給他看,以保證魯迅的筆記能夠記得準確無誤。后來,要上解剖課,怕魯迅受中國傳統影響不肯上課,藤野先生還主動和魯迅進行溝通。
讀到這里,我實在被藤野先生那份師者的風范所折服,在那樣一個恃強凌弱,弱肉強食的年代里,能夠一直保持那份平靜的心態去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不管你來自哪里,是什么樣的出生,都一視同仁,我想,同樣是老師,我們是否都能做到?
藤野先生讀書心得感悟篇2
藤野先生是日本仙臺醫專的一位解剖學教授,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在學術上非常嚴謹,一絲不茍,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是一個品德高尚的老師。
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早年日本留學生生活的寫照。文章回憶了“我”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那嚴謹的教學態度,忘乎國界的高貴品質,令作者念念不忘,又心存感恩……
這篇文章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看重體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較強的文學性。這篇回憶錄寫的作者終身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情,因此文章無論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是飽含熱情。
文章的中間說藤野先生穿衣服太馬虎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公交車去,致使管車的懷疑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小心些。這一系列的描寫,將藤野先生生活上馬馬虎虎,與教學上的嚴謹了人物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人物性格。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時弊的議論結合得自然恰當,天衣無縫。
藤野先生讀書心得感悟篇3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能夠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教師藤野先生。
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臺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為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理解還認為自我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終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可是是沒有落第。”
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教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我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
我認為,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我時光的荒廢。僅有刻苦學習才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稅的錢,僅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僅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夢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愿。
在作者被譏刺后,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為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義)氣的作風。
作者認為要救國需要救思想,于是放棄了學醫,這點能夠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著“惜別”的照相后,作者卻沒有把自我的照片寄過去,在離開西安之后也沒有補寄給他。
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一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后,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之后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為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并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后的“嘆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盡管有他的理由,可是這些可是是借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樣會無從談起呢?完全能夠從幾句問候,幾句感激談起。
可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并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我,要為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能夠做得比他更好。
藤野先生讀書心得感悟篇4
世界上有這么一位偉大的老師,用自己的言行深深感動著學生;世界上有這么一位偉大的學生,把自己的筆變成匕首,勇敢地向敵人刺去。這對偉大的師生就是藤野先生和魯迅。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來到日本仙臺醫學院留學,想要學醫,救千千萬萬病情被庸醫耽誤的病人。然而,就是在這里,他遇見了令他終身難忘的老師——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個治學嚴謹關心學生的人。他不修邊幅,卻對學生無比關心。每個星期,他都要看魯迅的講義,并且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添改一遍,不但增加了許多疏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改正。一次,藤野先生把魯迅叫到他的研究室去,翻出魯迅講義上畫的下臂的血管,指著,向魯迅和藹地說:“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兒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边B移了一點兒位置藤野先生都要指出來,他的細心可見一斑。
藤野先生還是一個熱情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的人。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日本學生,他都平等相待。當時,許許多多的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想盡各種方法懷疑、污辱、欺侮魯迅,令人無比憤慨。然而藤野先生卻不是這樣的人,他相信人人平等,教魯迅也更為細心、耐心、熱心……
藤野先生就是這樣誨人不倦、治學嚴謹、熱情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的人。他對魯迅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在藤野先生心目中,一定希望把醫學的種子撒滿世界的每個角落,讓人們盡快擺脫病魔的折磨,都過上幸福的生活……雖然魯迅后來棄醫從文,要醫治國人麻木的靈魂,但藤野先生的一言一行卻感動激勵了魯迅一生。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千千萬萬個這樣偉大的老師。他們以自己偉大的方式,教導著我們,感動著我們,改變著我們。他們,是我們一生也無法忘懷的人!
藤野先生讀書心得感悟篇5
暑假閱讀了不少好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期,遇到了一位名叫藤野先生的老師,魯迅先生回憶了與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表達了對恩師的深深懷念。
魯迅先生因為父親受病痛折磨而萌生了從醫的想法,于是去日本求學。在日本仙臺醫學院,魯迅先生刻苦學習醫術,準備學成后報效祖國。但是,當時日本有些人歧視中國人,說什么:“中國是弱國,中國人自然就是低能兒……”這讓魯迅倍感痛苦和失望。直到有一天,魯迅遇見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黑黑瘦瘦,八字須,戴眼鏡,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書。他是魯迅先生的任課老師。藤野先生沒有像其他日本人那樣侮辱中國留學生,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對他有歧視感,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名教師,教好一名學生。這讓魯迅非常感動。
藤野先生治學嚴謹,他教魯迅修改講義和解剖圖,讓魯迅懂得了不懂就問的嚴謹和重要性。藤野先生滿懷熱情,他非常關心魯迅,細心指導魯迅學習,經常和他探討求實的精神。在仙臺求學期間,藤野先生是給魯迅鼓勵最多的一個老師。
在日本,魯迅先生痛感學醫救國是行不通的,他準備棄醫從文,用筆喚醒麻木的中國人。到第二學期終結,魯迅即將離開仙臺,不再學醫。離別時,藤野先生贈給魯迅一張自己的照片,后面寫了兩個特別醒目的字——惜別。
魯迅的文章是“匕首”和“投槍”,他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戳破了舊中國的膿包,清理著精神潰爛的中國人的腐肌。然而,多年以后,已經成為著名作家的魯迅,回憶起自己在日本求學時的這段往事,依然倍感珍惜和感恩。藤野先生,這位醫學精湛的恩師,不僅讓魯迅先生懂得了嚴謹、求實等治學態度,也在他心里植下了不分國界的正直和人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