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的讀書心得體會
今天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使我深有感觸。不僅使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同時,也使我聯想到了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
作者寫本文的主要目的大概是要描述出烏塔的勇敢、熱情、友善、勤勞和有主見。可是我們在為小烏塔的勇氣所驚嘆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得好好的思索一下,我們中國的同齡孩子們呢?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像烏塔一樣,敢自己獨自去旅游呢?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科技等許多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樣我國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也在全面提高。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卻仍然存在著一些的不足之處。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擔心與溺愛、不敢或不放心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某件事、過多地注重學習成績而扼殺孩子的其它愛好與興趣、缺少對孩子動手能力的鼓勵、一味地滿足孩子對金錢的需要等現象。
相比較而言,德國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方面要比中國的家長處理得更為恰當些。中國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擔心,有一點擔心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太過于擔心就不對了。這樣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及處事能力,而且也扼殺了孩子們的許多天性,使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時間一長,孩子便會對這些事情產生恐懼與抵觸心理,同時也使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結果容易培養出低能(動手能力)高智商的人。在有關報道中,也時常可以看到某些高等院校的高材生們,因在校的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學或請父母幫助打理他們在校生活的案例,這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確實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或家長們的悲哀。
在用錢方面,國外的家長們比較注重孩子們自力更生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勞動所得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旅游),使孩子們從小就知道要得到就必須得有付出這個道理。但在我國還是有一些家長只要孩子伸手要錢就給,也不管孩子是因為什么而需要錢,并不注重孩子自力更生意識的培養,這樣并不太好。其實德國也是個經濟比較富裕的國家,但烏塔的父母及其它長輩們并未這樣做,而是讓烏塔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使她從小就懂得勞動的重要性,自食其力的光榮。
如果我國的家長們也能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一些啟發,并由此來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能放手讓我們獨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漸培養我們的自理能力,多給我們一些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我想,通過一個時期的鍛煉,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國也能出現眾多像烏塔一樣獨自旅游的小旅行家。說不定哪天當烏塔來中國旅行時,她會驚訝地發現有眾多同齡的中國小伙伴們能與她結伴而行,云游中國的大好河山。
烏塔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2
《烏塔》讀后感作者:大頭鈞的城堡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文章是《烏塔》,它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讀后感。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多感動,但更多的是震撼: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獨自一人游歷歐洲呢?讀著這篇文章,我眼前浮現出了這樣的畫面:在飛馳的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欣賞著窗外的美景;在旅館里,她趴在床上一邊看書一邊吃糖;在超市里,她向來去的顧客分發著廣告…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腦海里出現了很多小問號:她是怎么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嬰兒變成這么獨立堅強的小姑娘呢?她為什么要獨自一人游歷歐洲呢?她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在游歷歐洲的過程中,她的父母難道就不擔心嗎?我仔細深入地想了想,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成長的過程中,她一定受到了很多鍛煉:獨自乘車出去玩、分發廣告掙錢…慢慢地,她就能夠自己處理很多難題了,再后來,她就可以自己乘火車去游德國了,最后,她就可以獨立游歷歐洲了,她以后說不定還可以游歷世界呢。烏塔說了,光從書本和電視上認識世界總不完美,她就親自來到這些國家,這些國家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她,讀后感《《烏塔》讀后感》。這也是她游歷歐洲的原因。她花了三年之久的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讀書、掙旅費,等等,最后才實現了這個偉大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她的父母不可能不擔心,但是他們尊重孩子的意見,愿意多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而且知道烏塔有這個能力,才同意她出去旅游。
在中國,也有這樣的孩子,有一個男孩叫馬鵬飛,他七歲時父母雙亡,奶奶雙目失明,他就擔負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給奶奶做飯、打針、按摩,還有上學,他和烏塔一樣,也是一個自立、自強、自主的孩子。但是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小皇帝",他們嬌生慣養,什么事情都依賴父母,別說獨立游歷歐洲了,就連出門買瓶醬油都害怕,當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錯,也是因為父母太嬌慣孩子、不給孩子機會去鍛煉。我的爸爸媽媽也是不放心我獨自出去辦事,所以我的獨立能力也不強,沒有烏塔從三年前就做準備的那種計劃性,也沒有吃苦耐勞的品質,經常是只干一點活兒就喊累,這些方面比起烏塔來,我真是差著一大截呢。我想,烏塔能做到的,我為什么就做不到呢?我是一名小男子漢,以后也要多爭取鍛煉機會,增強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烏塔》這篇文章給我了感動,更給我了力量,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我一定會趕上去的!
烏塔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3
三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令我印象深刻,那篇課文叫《烏塔》。
文章講述的是14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我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我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讀完后,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震撼:我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單獨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里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國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但為什么在中國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國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游,叫他們在國內旅游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從小就開始鍛煉,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烏塔是一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掙的錢游遍歐洲,而且還是一個人,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強啊!現在,在中國許多家庭的家長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子女們,不讓他們做這做那,不讓他們單獨出門,生怕在外面受到一點傷害,這樣使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從而使他們獨單,不能融入社會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但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啊!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寫過這樣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她說得很對,當然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我們要走出我們自己的世界,來親自體驗。但是我還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有主見,這樣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烏塔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4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很深。這篇課文介紹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女孩,她才14歲,卻能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而十歲的我呢,出去買東西要媽媽帶,上興趣班要媽媽送,更別說獨自出去旅行了。
烏塔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線路和日程。而我呢,做事太欠計劃性。我喜歡看書,但經常把看書放到做作業的前面,因此導致我很晚才能睡覺。我一天別說寫份日程了,就連起碼的規劃都沒有,整天都急急忙忙的,像趕飛機似的。
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旅行用的所有的錢都是她自己掙的。為了掙取旅游的費用,每個周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而我呢,洗碗有時都把碗摔得稀爛,更別說去餐館掙錢了。離開了媽媽,臟衣服沒人洗,臭襪子堆得跟小山一樣高,并且臭氣熏天。
烏塔旅行前閱讀了大量跟這次旅行有關的書籍和資料。而我呢,每次都是跟著爸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根本沒好好閱讀要去地方的書籍和資料就直接去了,結果跟沒去一個樣。
為什么我跟烏塔的差距那么大呢?仔細想來,還是爸媽對我太過溺愛。平日,我想自己削個水果,爸媽怕我劃到手幫我削了,類似的事還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到了溫室的花朵,雖然得到了溫暖,但沒經歷風雨的洗禮,生命力并不頑強。
學了《烏塔》之后,我決定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力的人。我向爸媽推薦《烏塔》這篇課文,并告訴他們我的想法。首先,學習自理能力。從小事做起,每天自己整理書包、房間,自己獨立上下學;再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洗碗筷,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和衣服。其次,學習做事規劃性。先制定并執行簡單的日計劃,合理安排好學習和休息時間,不再整天風風火火的;再制定并執行周計劃,安排好鍛煉、閱讀、社會實踐時間;最后跟爸媽一起制定年度計劃,利用寒暑假回老家探訪親友,有準備的出去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爸媽很支持的我想法,并欣慰地說我長大了。于是,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獨自過馬路、第一次自己洗襪子、第一次賣報紙……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信,爸媽也越來越欣慰。
我要跟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好孩子。離開爸媽建立的“溫室”,多一點磨煉,即使有烏云,努力后也有燦爛的陽光。
烏塔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篇5
雨袂獨舞?然而,我還是坦誠地伸出手,自然地露出笑容。于是,我不顧姐妹們的異議,毅然與他確立了戀愛關系。有薄涼就會有溫暖;曼曼走后,老爸老媽津津有味地聊著那對雙胞胎。書能夠影響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和人的氣質又是相通的一個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可愛、漂亮或者具有吸引力,那就去讀書吧。
在中國,我們都是家里的寶貝,家長們天天圍著我們團團轉,有一點服務不到位就嘀嘀咕咕,大家應該都是這樣吧!而外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卻不一樣,我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那天,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一起去郊游比賽,指定一個地點,然后沿路返回。日本孩子吃苦耐勞,因為身上不許帶任何東西,所以他只能所有的事情自己解決。他記住了路線,爬上山頂后摘了一些草根吃,然后憑自己的記憶下了山。下了山后,自己因為整天沒吃東西的緣故,已經快要虛脫了,當他走到家門口時,餓得昏倒了。而就站在門口的媽媽,沒有跑去扶起兒子,而是一動不動地望著他。日本小孩爬起來,艱難地向家里走去。到了家,媽媽才抱起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日本小孩也為戰勝了中國小孩而高興。中國小孩后來餓昏了,被救護車救下了山。這就是為什么外國人獨立能力比中國人強的原因了。
魚兒離不開水,孩子離不開爸媽。大家都這么依賴爸媽,怎么行呢?為什么烏塔一個才14歲的孩子就能一人游歐洲,我們中國的孩子卻不能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在中國,我們都是家里的寶貝,家長們天天圍著我們團團轉,有一點服務不到位就嘀嘀咕咕,大家應該都是這樣吧!而外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卻不一樣,我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那天,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一起去郊游比賽,指定一個地點,然后沿路返回。日本孩子吃苦耐勞,因為身上不許帶任何東西,所以他只能所有的事情自己解決。他記住了路線,爬上山頂后摘了一些草根吃,然后憑自己的記憶下了山。下了山后,自己因為整天沒吃東西的緣故,已經快要虛脫了,當他走到家門口時,餓得昏倒了。而就站在門口的媽媽,沒有跑去扶起兒子,而是一動不動地望著他。日本小孩爬起來,艱難地向家里走去。到了家,媽媽才抱起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日本小孩也為戰勝了中國小孩而高興。中國小孩后來餓昏了,被救護車救下了山。這就是為什么外國人獨立能力比中國人強的原因了。
21世紀已經過去了12年,要想戰勝外國人,必須靠我們一起努力加油,愿本世紀的中國更加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