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莎士比亞的心得體會
讀莎士比亞的心得體會【篇1】
《李爾王》列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歷來很受推崇,它取材于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的英國民間傳說,表達了人民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險家的譴責;同時也可以說,這個故事總結了人們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得出的經驗教訓:現象與本質、外表與內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金光燦燦的不全是黃金。”它告誡人們絕不能像年老懵懂的國王一般,為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大女兒、二女兒說得天花亂墜,卻原來是狼心狗肺;小女兒質樸無華,卻有一顆純金般的愛心。從這一意義上說,李爾王和三女兒的傳說帶語言的意味,概括了人們千百年來的人情世故。
李爾王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里,周圍的人個個都爭先恐后得向他獻媚邀寵,都一步不離的環繞他的意志打轉。一切都以他的好惡為好惡、他的是非為普天下人的是非。無恥的奉承和獻媚像一片濃重的毒霧緊緊地纏住他。年深月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媚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了。他一刻都離不開那一片歌—功—頌—德。他感到了一個吸毒者的樂在其中。他暈頭轉向了,飄飄然了,仿佛自己當真處于宇宙中心,它的遺址就是主宰宇宙的法律,他的一句話就是使眾生萬物歡欣鼓舞的陽光,或是使大地震顫的雷霆。
如今,正當他兩個大女兒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之時,偏是小女兒卻拒絕搖尾乞憐的奉承,不怕和他頂撞,大大地掃了他的興,他一怒之下,完全失去控制,還有什么蠢事干不出來呢?
最后,李爾王失去了王位,權勢,歷盡磨難,卻因為恢復人性。他臨終的悲鳴不是為了當初他那么迷戀的煊赫的聲勢。帝王的威嚴,而是為著當初被他驅逐、受他詛咒的小女兒,在她懷中,卻再不能從長眠中喚回那顆洋溢仁愛的心了。正是她,以她的深情厚意教會他懂得了最寶貴的是不能用金錢、權勢收買的人間真情。
讀莎士比亞的心得體會【篇2】
在暑假里,我閱讀了《偷莎士比亞的賊》,這是一本處處充滿真情的書,它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我,令我印象深刻。奇怪的是,賊怎么會想偷莎士比亞呢?
原來,書里的主人公——14歲的仔仔是個孤兒,也是一位學徒。他有一手優秀的速記本領。他的主人是一名生意人,有一半的收入源于一個劇團,主人命令他,去莎士比亞領導的劇團看戲,用速記的方法記下莎士比亞的新作——《哈姆雷特》,贏得更多的票房。他進了戲院,就在他記錄時,戲院竟失火了。因為這件事,仔仔居然陰錯陽差地進了劇團,跟演員們一起學習。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當仔仔說出自己的身份時,劇團里的人卻信任他,寬宏大量的原諒仔仔。這使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當別人知錯能改時,我們應當給一次機會,將心比心,寬容,理解,信任別人。
作者細致的刻畫了書中的人物。仔仔的主人是那么的貪婪,不惜一切代價來賺錢。而劇團里的人卻那么的善良。就比如,書中的山德,他關心仔仔跟仔仔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并相信仔仔。在劇團里,仔仔由原來受別人指使而不分黑白,做錯事到明白人間的真愛和善良,就是因為劇團的人寬容,理解,信任仔仔,可見,這三種品質是多么的重要,它還會帶給別人溫暖,影響別人的一生
是啊,眾人對仔仔的寬容,理解,和信任,讓他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愛,理解了朋友與家的真正含義,可見,寬容、信任、理解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在生活中,我們是多么的需要別人的寬容理解和信任。現在的人對別人處處有戒心,對家人也是一樣。每當他人犯錯時,我們都不信任他的理由是否合理,還會找理由的漏洞,借此來讓別人無話可說,然后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來譏笑他,批評他。像這樣的事件在生活中還不計其數。若照這樣發展,世界很快將變成冷漠自私的海洋。
愛,讓人間春暖花開。
讀莎士比亞的心得體會【篇3】
前幾天,爸爸給我借了本《偷莎士比亞的賊》,我一想莎士比亞可是英國最有名的作家之一,那小偷的功夫可真厲害。后來,我看了這本書后才發現那賊偷的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但他沒偷到作品,卻獲得了真摯的友誼。
書中講了一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名叫“仔仔”的孩子被白醫生領去了,他在白醫生那兒學會了“速記法”,可是過了幾個月,一名黑衣人法肯納把仔仔買走了,黑衣人的主人為了跟其它劇院競爭,讓仔仔用“速記法”去偷《哈姆雷特》的對白,可是因為大劇院突然著火,仔仔的本子被偷走了,自己也被發現,他謊稱自己來學做演員,得到了別人的收留。
他在這里獲得了意外的友誼,由于他性格隨和,容易與人相處,他和劇院里的演員都成了好朋友,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幫助他。山德先生讓仔仔住在自己家里,同意他在劇院里工作;阿敏先生教仔仔劍法,無私傳授。最后,仔仔在阿敏先生的幫助下擊敗了前來害他的黑衣人法肯納,獲得了自由。
是什么讓仔仔獲得了新生?是友誼的力量。在我們身邊處處有友誼,它們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著我們。比如,上次運動會上,我的身體不好,400米跑得非常吃力,好幾次想退出比賽,到了終點后我氣喘吁吁、筋疲力盡,可沒有一個同學來攙扶,因為我們只有長跑才有救護。這時,只見骨瘦如柴的何宇嘯跑了過來,二話不說把我的手放在他肩上,扶著我走,我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過,我擔心我稍一用力,我們倆就會摔個嘴啃泥。他不停地噓寒問暖:“你渴不渴?要不要喝水?累不累?今天你是不是身體不好啊?”體貼得真像個保姆一樣。一霎時,我渾身暖暖的,一股力量從心里升上來,讓我消除了所有的疲勞,說:“還好,沒事了,謝謝你!”友誼就像這運動場上的支持,讓人充滿溫暖。
朋友的情誼值得珍惜,讓我們彼此關懷,架起更多友誼的橋梁,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讀莎士比亞的心得體會【篇4】
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奧賽羅》是多主題的作品,其中包括:愛情與嫉妒的主題、輕信與背信的主題、異族通婚的主題等等。關于《奧賽羅》一劇的評論,據知早在十七世紀下半葉,英國就有人熱情肯定此劇:“從詩行與劇情,特別是從劇情來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戲”,主要人物“描繪得好”;“誘惑的場面”卓越地顯示了伊阿古惡人的“癖性”……對于主角奧賽羅的看法通常有兩種:他是位堅強博大和靈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殺害愛妻,只是由于輕信,尤其是奸讒者伊阿古過于狡猾所致;另一種是奧賽羅并不那么高尚,而是個自我意識很強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聽信了伊阿古,責任在他本人。
品讀莎翁,從語言與人性上來看更有其不朽的魅力,那一句句詩歌一般的對白,讓人感受來自內心的沖擊,語言的形象與生動,讓人為自己無法親自品讀原著而懊惱。
主人公奧賽羅的性格,正直、勇敢、單純抑或易怒與輕信他人。奧賽羅的最大缺點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無須在伊阿古的幾句挑唆后便懷疑自己的妻子。
他自卑于自己的膚色、形象、年齡,他自己其實覺得自己是配不上苔絲狄蒙娜的,他甚至覺得自己不如凱西奧,才會對他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害怕。奧賽羅就屬于這樣的人。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
讀莎士比亞的心得體會【篇5】
閱讀可以使一個人的內心變得光明。它如陽春三月陽光普照大地的和熙;似清晨第一顆露珠的純凈;像傍晚微風拂過江面的粼粼。
去年,我曾借閱到《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這本書是莎士比亞一生所撰寫的喜劇和悲劇作品的精品集,里面有耳熟能詳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有膾炙人口的喜劇《仲夏夜之夢》,還有充滿理性思考的《李爾王》。
《李爾王》講述了一個關于女兒背判的故事。年事已高的李爾王因為年邁想要退位,他想把所有的土地財產分給他的三個女兒,以稱贊自己語言的優美決定分發的多少。兩個大女兒為了得到財產極力贊美李爾王,而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樸素真實的話語遭到了驅逐。好在她受到了法國國王的青睞,入宮做了王后。李爾王退位后,兩個大女兒的野心暴漲,終于把李爾王趕出王宮。悲憤交加的李爾王與自己的隨從行走在荒野中,竟碰到了因弟弟陷害逃出家門的埃德加。
李爾王與隨從和埃德加分開后,遇到了一個圣徒,他對圣徒傾訴了自己的苦衷。沒想到,這個圣徒竟是自己的女兒考狄利婭。考狄利婭得知李爾王的困境后,立即組織了一支軍隊,秘密在英國登陸,去攻打兩個壞心腸的姐姐。雙方開戰前,考狄利婭專程去看望了父親李爾王。最終,法國軍隊大敗,考狄利婭被害,埃德加殺死了陷害他的弟弟埃德蒙。而李爾王在巨大的悲傷中,崩潰而亡。
本刷的最大悲劇不在于李爾王的經歷,而在于小女兒考狄利婭被追逐后仍然敬愛自己的父親李爾王,并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李爾王因殘暴蠻橫,目光短淺而落得如此下場,還連累利自己的女兒,可謂是自食其果。他的兩個大女兒惡人有亞報,她們一生都沒有得到別人真誠的愛。
瘋子領著瞎子趕路,是這個時代一般的病態。莎士比亞用這句話諷刺了那些愛慕虛榮的人,并在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所以,不要貪戀外在,不要喜歡聽甜言蜜語的夸贊而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本質,要像書中的考狄利婭一樣,以一顆善良純真的心去面對人世間的人情世故。
對我而言,書分兩種。一種是中華文粹,一種是西方經典。如果說國文是晚飯的香糯,回味無窮,那么外國名著就是早餐的清爽,簡單大方。它們有些地方不大相同,可以說是截然相反,但各有各的優點。國文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蘊含量,外國名著可以激發豐富的想像力。所以,只要做到中西結合,閱讀水平就可以跨上一個新臺階。
如果沒有閱讀的滋養,那么就會像鐵籠里的獅子一樣盲目徘徊。所以,樹起閱讀的船帆,在書的世界里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