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初二話題作文1000字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初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1】
希臘悲劇一般被稱為命運悲劇,正如一代美學(xué)大師朱光潛認為:“命運觀念對于悲劇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很重要”。而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為代表的悲劇無疑是希臘悲劇的登峰造極,被亞里士多德譽為“十全十美的悲劇”。由此,從《俄狄浦斯王》中滲透出來的命運觀念或許為我們更好地理解希臘早期人文主義的覺醒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此人文主義的啟蒙在我看來就是主體性對于宿命論的反抗,就是自由意志對于既定命運的超越。人作為理性的存在物,受制于命運卻不臣服于命運,在與命運角逐過程中,即使身敗名裂,也雖敗猶榮。
一、宿命的既定與不可抵抗性
毫無疑問,希臘悲劇中所蘊含的命運觀念具有宿命論的鮮明特征,此以《俄狄浦斯王》尤為明顯。在我看來,此宿命論具體體現(xiàn)于神諭的啟示,神諭總是無形之中穿插于劇情的前前后后:整個戲劇以倒敘的手法展開,戲劇開篇俄狄浦斯王為拯救忒拜城的瘟疫,請求克瑞昂問神的指示,并希望得到先知占卜所給出的答案,以此追查兇手;而戲劇的結(jié)尾回歸到神諭,神諭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俄狄浦斯的身上,他最終得知自己并沒有擺脫命運的詛咒并且恰恰是真正的兇手,犯下了“殺父娶母”的罪行……由此,神諭在冥冥之中以不可言說的力量完成了它既定的任務(wù)。俄狄浦斯的父母想要擺脫命運,消除詛咒,所以將俄狄浦斯投至荒野,企圖讓他死去;俄狄浦斯想要逃避命運,遠離詛咒,所以離開養(yǎng)育他的科林斯國,在路上無意中殺死自己生父。可越是對命運的反抗,越是被命運的枷鎖勒緊,棄子反倒成為俄狄浦斯流亡在外,最終殺父娶母的契機。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悲劇之所以是悲劇的前提便是命運的不可抗性,一旦既定命運給出,那么身為受眾的人就必將受其支配,無處可逃。這是希臘神話中“命運女神”的威嚴,人們在宿命的籠罩下,在天命的操控下,如同傀儡般被注定的命運牽制著,形如螻蟻。可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
二、主體性對宿命論的超越
宿命論蘊含著一種必然性,可必然性之間是否具有偶然性?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原子因重力的作用不得不作垂直落體運動,可原子間的碰撞與摩擦導(dǎo)致原子運動軌跡的偏移卻恰恰是我們所忽略之處。而人之為人的高貴性就在于此,擺脫既定命運的軌道,為自己開辟出新的路線或者說創(chuàng)造出偏移的可能。這便是在宿命論的陰影下,主體性所閃爍著的一絲微光,此微光便是人性中所固有的自由意志,即對自由的渴望,對自我命運主動權(quán)的爭奪。由此,主體希望達到對于自我的清晰認知與適切把握,具體于俄狄浦斯便是其具有對自我真實身份的知情權(quán),但恰恰是知情權(quán)的剝奪由此導(dǎo)致俄狄浦斯悲劇的誕生。主體的自由意志根植于人的自我意識中,自我意識的萌芽便是人文主義的覺醒。在此意義上,在既定命運下,實現(xiàn)人的自由意志與自主選擇,便是主體性最大的榮光——人的主體性恰恰就是人存活于世的真正使命與意義所在。
而在俄狄浦斯身上,為何釀此惡果?在我看來,還是對于神諭的過渡依賴,對于神圣虛幻事物的過分堅信,由此遮蔽了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換個角度思考,若是俄狄浦斯的父母不輕信神諭,將俄狄浦斯丟至荒野,而是順其自然地生活,那么神諭是否也就不攻自破?若是俄狄浦斯不相信神諭的暗示,沒有悄悄離開科林斯國,那么隨后一切是否都不會發(fā)生?其實,心理上的自我矮化,必定易受他者操控,由此便喪失自我的主體性,從而淪落為宿命的奴隸。
然而,在戲劇的結(jié)尾,俄狄浦斯在得知宿命后所爆發(fā)出來的決絕一刻,便是其自我精神的超越。他并沒有被現(xiàn)實打倒,他的母親或者說他的妻子自殺,可他仍在悲痛中保持清醒頭腦安排國家與子女的后事。其實,這便是命運永遠不可打倒英雄之處,即人的理性,由人所固有的理性所帶來的對主體性的權(quán)利的爭奪,對命運不是頹廢地繳械投降、自暴自棄、自尋死路,而是正視它、直面它、解決它,這是人作為一個主體性的存在實現(xiàn)自由意志與自主選擇的前提。俄狄浦斯自戳雙目,自我流放,便是對盤旋于頭頂之上的宿命最好的反抗。
三、結(jié)語
加繆曾在《西西弗的神話》中提到:“我就把西西弗丟在山腳下。他那重負,我們總能再見到。不過,西西弗教給人升華的忠誠,既否定諸神又推石上山。他也一樣,斷定一切皆善。這片天地,從此沒有了主子,在他看來既沒有更貧瘠,也不是更無價值。這塊石頭的每一顆粒、這座夜色彌漫的高山每道礦石的閃光,都單獨為他形成一個世界。推石上山頂這場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實一顆人心。應(yīng)該想象一下幸福的西西弗。”我想這便是對于俄狄浦斯知曉自我宿命結(jié)局之后最好的注解,在俄狄浦斯的主體性與其宿命論之間的對抗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張力,這不僅是悲劇意義上的升華,更是俄狄浦斯本身自我精神維度的超越。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初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2】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的典范作品,其作者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我只是選讀了其中的幾幕,但是從這幾幕就可以看出此文的行文風(fēng)格,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俄狄浦斯以一位得權(quán)勢而憂國憂民的國王出場,王后對俄狄浦斯王的信任和喜愛都是為了更激烈地反映這個故事的悲劇性。俄狄浦斯是悲劇的中心,讀者跟隨他與其他人物的對話走進這個故事,一層一層揭開丑陋而荒謬的事實,也隨著主角的心理活動而跌宕起伏。文章很有可讀性,在行文技巧和結(jié)構(gòu)安排上很出色,引人入勝。讀這篇戲劇我感受到了悲劇的獨特魅力。
俄狄浦斯王看似是一個荒謬的悲劇,追根溯源,我不禁想問,悲劇到底是神的玩弄還是人物的某些要素決定這是命中注定呢?悲劇看似來源于神的詛咒,其實在古希臘的神話通常將倫理和道德上的訴求寓于神的預(yù)言中。
有人說這一悲劇體現(xiàn)了作者反啟蒙的立場,神的詛咒是明示的,包括俄狄浦斯本人都知道這個悲劇也全力試圖去扭轉(zhuǎn)但是依舊一步步陷入詛咒的陷阱,表達了索福克勒斯認為人應(yīng)該遵循和順從命運,而非對命運的頑強抗爭。索福克勒斯認為不論人如何試圖擺脫厄運,抗爭命運都會按照既定的路線進行。他希望人們順從命運,其實真實目的在于對不公,黑暗的命運的控訴。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奮起抗爭,設(shè)法逃離“神示”的預(yù)言。繼而,他猜破女妖的謎語,為民除了害。最后,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zāi)難,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王的兇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擔(dān)責(zé)任,主動請求將他放逐。對于這樣一個為人民、為國家做了無數(shù)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運,作者發(fā)出了對神的正義性的懷疑,控訴命運的不公和殘酷,贊揚主人公在跟命運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意志和英雄行為。因此,盡管結(jié)局是悲慘的,但這種明知“神示”不可違而違之的精神,正是對個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隸主民主派先進思想意識的反映。
眾多對文章的都對俄狄浦斯王進行了多角度的賞析,其中,我對斯芬克森的解讀很感興趣,她有著獨特的女性“語言”——對人的一種解讀,斯芬克司的謎語深意,就是鐫刻于德爾斐神廟入口處的那句神諭:認識你自己。她以其獨特的女性話語提醒忒拜國的每一個臣民,殺父的罪人俄狄浦斯,如同每個人一樣,在命運的牢籠中痛苦地掙扎,她也是忒拜國必須要驅(qū)逐的禍害。在古希臘神話中,斯芬克斯代表著神的懲罰,斯芬克斯之謎在更深層次的表現(xiàn)為“恐懼和誘惑”,即“現(xiàn)實生活”。司芬克斯是俄狄浦斯進入忒拜城的一個契機,他的聰明他的運氣恰恰毀了他成為命運弄人的又一佐證,正如伊俄卡斯忒所說:正是那運氣害了你。
俄狄浦斯王的悲劇另一方面來源于沒能認識自己,不論是他的父親忒拜國王、他自己,在面對詛咒時,都不能承認和面對問題(命運本身)而選擇逃避。
在俄狄浦斯出生時,他的父親相信了福玻斯的神諭而將俄狄浦斯拋棄,卻道命運弄人,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救起,被波呂玻斯撫養(yǎng)長大。俄狄浦斯在一次酒宴中也無意得知了自己并非過往的親生子,詢問福玻斯后,福玻斯又給出了一個更為惡毒的預(yù)言。這時他沒有去向波呂玻斯夫婦尋求答案,而是獨自離開,正是這種對真相的不清不楚造成了真正悲劇的發(fā)生。
不能認識自己也體現(xiàn)在俄狄浦斯自身性格上,他雖然品性正直,同時也果斷聰慧,但是他傲慢自恃,既懷疑又輕信,他的行動自身就是矛盾重重的。文中有很長一段俄狄浦斯與克瑞翁的對話,他在聽到伊俄卡斯忒的預(yù)言后,先是誹謗他人,在被伊俄卡斯特反駁還擊外加指責(zé)后,繼而主觀臆測誹謗克瑞翁。對克瑞翁和忒瑞西阿斯疑心重重的同時,對報信人和牧人的言辭卻不假思索。曾經(jīng)的俄狄浦斯輕信一個醉客而跑去德爾菲(哲布《俄狄浦斯王》引言)一直到最后以狂傲的威逼為手段得知自己的身份,他的行動本身就是他的命運。我們可以認為索福克勒斯是有意安排了不少的疑點來體現(xiàn)俄狄浦斯的輕浮,這樣或許可以解釋這些疑點的存在。克瑞翁這樣評論俄狄浦斯:你盛怒時是那樣兇狠,你讓步時也是這樣陰沉,這樣的性情使你最受苦,也正是活該。卻是一語道出了俄狄浦斯的悲慘命運與其自身缺點的聯(lián)系。
《俄狄浦斯王》融合了神諭,人倫,道德,包含了種種隱喻。被評論為古希臘命運悲劇的巔峰之作,是悲劇中的悲劇。殺父娶母,俄狄浦斯最后揭開命運的面紗后,聲聲泣血,痛訴命運的不公,對自己和自己的父母所做出的丑惡事跡的深惡痛絕,將悲劇推向了高潮。悲劇感源于生活悲劇與反抗掙扎的結(jié)合。我們看到的正是司芬克斯所隱喻的:“罪惡的人們,被困于命運的牢籠痛苦掙扎”。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初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3】
不得不說,《俄狄浦斯王》是一個讓我讀了之后一毛一骨悚然又熱血沸騰的故事。故事集中寫俄狄浦斯追查殺害前王兇手這一中心事件。究竟誰是兇手?形成戲劇的“懸念”。接著通過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發(fā)現(xiàn)”、“突破”,使矛盾一個個地揭開,一步步把戲劇沖突推向驚心動魄的結(jié)局,緊湊生動,懸念迭起,扣人心弦。令我一毛一骨悚然的是這無法擺脫的命運,劇中人一心想擺脫悲劇的命運,無奈每一步都使自己離悲劇更近一步。
特別是看到伊奧卡斯特自信滿滿的安慰俄狄浦斯預(yù)言不可信,命運不過如此時,真的太諷刺了。
伊:你所說的這件事,你盡可放心;你聽我說下去,就會知道,并沒有一個凡人能一精一通預(yù)言術(shù)。關(guān)于這一點,我可以給你個簡單的證據(jù)。
有一次,拉伊俄斯得了個神示——我不能說那是福玻斯親自說的,只能說那是他的祭司說出來的——它說厄運會向他突然襲來,叫他死在他和我所生的兒子手中。
可是現(xiàn)在我們聽說,拉伊俄斯是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外邦強盜殺死的;我們的嬰兒,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拉伊俄斯釘住左右腳跟,叫人丟在沒有人跡的荒山里了。
既然如此,阿波羅就沒有叫那嬰兒成為殺父的兇手,也沒有叫拉伊俄斯死在兒子手中——這正是他害怕的事。先知的話結(jié)果不過如此,你用不著聽信。凡是天神必須作的事,他自會使它實現(xiàn),那是全不費力的。
卷:夫人,聽了你的話,我心神不安,魂飛魄散。
命運總是在人們洋洋得意的時候給人重重一擊,使人們之前的擔(dān)心與憂慮和為擺脫命運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尖銳的諷刺。
索福克勒斯處理的主題是偉大人物的悲劇命運,他一方面哀嘆人類的命運多舛,一方面又感嘆人類的可怕力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充滿著特殊情感的張力。劇作取材于神話和傳說,多描寫理想化的英雄人物與命運的沖突,但終究不能掙脫命運的擺一布而走向毀滅的悲劇結(jié)局。
人真的就無法改變命運么?人應(yīng)當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覺悟啊。俄狄浦斯的勇敢抗爭讓我熱血沸騰。俄狄浦斯在知道自己犯下弒父娶母的罪孽后并沒有自一殺,要知道死是結(jié)束痛苦一了百了的方法,而活著接受懲罰是多么可怕的事!這時選擇活著需要多大的勇氣!
歌隊:我不能說你的意見對;你最好死去,勝過瞎著眼睛活著。(哀歌完)
卷:別說這件事做得不妙,別勸告我了。假如我到冥土的時候還看得見,不知當用什么樣的眼睛去看我父親和我不幸的母親,既然我曾對他們做出死有余辜的罪行。我看著這些生出的兒女順眼嗎?不,不順眼;就連這城堡,這望樓,神們的神圣的偶像,我看著也不順眼;因為我,忒拜城最高貴而又最不幸的人,已經(jīng)喪失了觀看的權(quán)利了;我曾命令所有的人把那不清潔的人趕出去,即使他是天神所宣布的罪人,拉伊俄斯的兒子。我既然暴露了這樣的污點,還能集中眼光看這些人嗎?不,不能;如果有方法可以閉塞耳中的聽覺,我一定把這可憐的身體封起來,使我不聞不見;當心神不為憂愁所擾亂時是多么舒暢啊!
唉,喀泰戎,你為什么收容我?為什么不把我捉來殺了,免得我在人們面前暴露我的身世?波呂玻斯啊,科任托斯啊,還有你這被稱為我祖先的古老的家啊,你們把我撫養(yǎng)成一人,皮膚多么好看,下面卻有毒瘡在潰爛啊!我現(xiàn)在被發(fā)現(xiàn)是個卑賤的人,是卑賤的人所生。
你們?nèi)龡l道路和幽谷啊,像樹林和三岔路口的窄路啊,你們從我手中吸飲了我父親的血,也就是我的血,你們還記得我當著你們做了些什么事,來這里以后又做了些什么事嗎?
婚禮啊,婚禮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給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親,哥哥,兒子,以及新一娘一,妻子,母親的亂一倫關(guān)系,人間最可恥的事。
不應(yīng)當作的事就不應(yīng)當拿來講。看在天神面上,塊把我藏在遠處,或是把我殺死,或是把我丟到海里,你們不會在那里再看見我了。來呀,牽一牽這可憐的人把;答應(yīng)我,別害怕,因為我的罪除了自己擔(dān)當而外,別人是不會沾染的。
我想俄狄浦斯被人稱為英雄就是因為他的這種勇氣。英雄的可敬之處是他是人的前提下成立的,有人的七情六欲,戰(zhàn)勝自身的恐懼才可得到人們的尊敬。若本是無情無欲,不怕不懼,輕輕松松便做到常人難以做到的事,那是神,只能活在人們的想象和敬畏之中。我覺得索福克勒斯的成功便是在于他塑造了一個勇敢抗爭命運,有血有肉的英雄。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初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4】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劇,雖然看完了很久我還是會隱約感到當初零散細微、小心翼翼的恐懼和憐憫,總是說有時無知也是一種幸福。
1983年羅念生先生所譯的《索福克勒斯比句二種》,到今日書頁已經(jīng)微微發(fā)黃了,封面也是后來重新包上的,翻動的時候還有清脆的小聲響。
俄狄浦斯的這個故事最早是由初中的好朋友告訴我的。我還記得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走廊上,昏黃吊燈隱約照著烏塵的墻,身后是鐵門,我們就坐在那梯階上,說著兩個小女孩見的《俄狄浦斯王》。在這之后的七年時光中,我從未忘記過這些述說中的細節(jié),甚至隱約還能感到當初零散細微、小心翼翼的恐懼和憐憫。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詩學(xué)》里曾把悲劇看作最優(yōu)秀的文學(xué)形式,因為它能引起人的憐憫和恐懼,使人的感情得以渲泄,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
我并沒有辦法分辨這不作品到底是否對我起了精神升華的作用。但“命運”這個詞卻從那晚開始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我想象我自己會遭受什么樣的命運,如果我是他,還有補救的機會么,還來得及走上更好的路途么?
可是,如我們所見,俄狄浦斯之所以會“弒父娶母”,犯下如此罪孽并非由于他的過錯,他的命運就是用來實現(xiàn)這一詛咒的。
對于十四歲的我來說,發(fā)現(xiàn)這場悲劇的痛苦雖然渾濁,也足夠膽顫心驚。有別于任何一個恐怖故事,俄狄浦斯這個王子并沒有衍生出一個童話故事來,沒有“幸福生活”的結(jié)局。這讓我第一次想著身上賦含的兩種力量,我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之日,心里就特別空洞洞的,而我不敢告訴任何人,只有星星會守住我們之間的對話。這種巨大的惶惑,讓我第一次覺得我也漂泊了起來,我的生命沒有力量,我們的結(jié)局被預(yù)先設(shè)定,我的一切只是為了實現(xiàn)它。
相信許多人都會有過類似的不安。長大后覺得這可能是青春期特正常的自我懷疑的過程之一。我不敢說自己是否又堅持我自己生命會來源于我的力量了,而命運的不確立也從此就在心里萌發(fā)了芽。
所以看過《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后就小激動了一把,在文學(xué)理論上已經(jīng)知道這是繼俄刺瞎了自己的雙眼之后的故事。索福克勒斯就是克羅諾斯人,他在劇中歌者的部分大量頌揚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與神的偉大。
小楓叔叔寫過一篇文章,叫《這女孩的眼睛為我看路》,頗為深邃,很還是很喜歡小楓叔叔寫的文字,干凈。但他講的很多東西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下去,所以先不看了。故事說的就是俄和他的長女到了科后,直至生命終結(jié),他的兩個兒子波呂涅克斯和厄忒哦克勒斯,因搶占爭奪忒拜國王位而即將開展,他作為一個流浪的乞討者被科的過往忒修斯收留保護。他作為一個詛咒的終結(jié)者,也是另一個祈福的開端,他將兩個兒子最終將戰(zhàn)死作了預(yù)言,作為對忒修斯的回報,他所在的墳?zāi)箤⒂肋h保護克羅諾斯。
在文中,域民對神的敬畏是不言自喻的,希臘時代的城邦制度也可以窺見一斑。但最讓我觸動的還是希臘的英雄希臘的神們是如此具有力量感,強烈的存在感,這是讓人生畏而崇敬的。相比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很多男主人公,不是魯智深就是張生。至于其中對神所居留之地的描述,就是生動的西方油畫,這番生機勃勃的模樣不免讓“坐看云起時”的我小小動心了一下。當然,中國的“留白”依舊是我的最愛了。
俄狄浦斯王讀書心得初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5】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創(chuàng)作,俄狄浦斯有一天會殺死父親而與母親結(jié)婚,于是命人殺死俄狄浦斯,是誰攪亂了這一切寧靜,讓俄狄浦斯面對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這個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如果真的注定是悲劇,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zhuǎn)結(jié)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fā)揮意志,卻注定般地走上了悲劇的結(jié)局,這就是宿命。
古希臘悲劇往往被人們稱為“命運悲劇”。所謂“命運悲劇”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jié)局則是他無法逃脫命運的羅網(wǎng)而歸于毀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沖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悲劇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沖突的主題。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體現(xiàn)這種命運造成悲劇的經(jīng)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悲劇就緣于其無法逃脫的命運羅網(wǎng)。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亂倫禁忌這一文明進程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己的選擇,也非他的選擇,或者說命運由不得他選擇。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悲劇在表現(xiàn)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zé)。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于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zhàn),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注定這樣一個優(yōu)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dān)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后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后棄于荒野,只是由于執(zhí)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托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后成為科任托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yǎng)子,成人后因從神諭中得知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于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托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fā)。在三岔路口與一老者發(fā)生爭執(zhí),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后他來到了忒拜城____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鏟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并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yīng)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悲劇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zāi)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
人們都認為俄狄浦斯是無辜的,因為還在他出生之前殺父娶母的悲劇就已經(jīng)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誠實勇敢、他的責(zé)任感,所有的一切,不僅沒有使他逃脫命運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運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應(yīng)該為罪惡承擔(dān)責(zé)任。所以,嚴格地說俄狄浦斯不是兇手,而是這場殺父娶母悲劇的受害者。那么,誰該為這出悲劇承擔(dān)責(zé)任呢?命運!到底什么是“命運”呢?所謂“命運”,就是先定的生命過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趨近,這種趨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變的。“命運”就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管個人怎么抗爭都是無法改變這種力量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悲劇僅僅是由他的命運造成的么?如果說命中注定他會弒父娶母,這是既成的事實,是無法避免的悲劇,但俄狄浦斯對這一切并不知情。在這一切悲劇被揭示于眾前,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國王,他的王國國泰民安,他的王后美麗動人,他有兩兒兩女,有著幸福的生活。那么又是誰攪亂了這一切寧靜,讓俄狄浦斯面對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這個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人們總是說難得糊涂,總是說有時無知也是一種幸福。這其實不無道理的。如果俄狄浦斯沒有堅持追查真相,那么事情不會發(fā)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他不顧老牧人的勸告,不顧先知的警告,不顧王后的苦苦哀求,他一意孤行,一定要查明真相,卻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那個殺害先王,給國家?guī)砦烈叩膬词郑鼮?zāi)難性的打擊是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殺死了親生父親,并且自己的王后竟然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王后羞憤自殺,而俄狄浦斯無法面對自己的孩子,無法面對臣民,他在極度震驚中為洗刷罪惡而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并自行放逐。這場可怕的毀滅其實是在俄狄浦斯自以為理性的舉止,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的。除了俄狄浦斯的頑固和堅持,導(dǎo)致他一意孤行的行為的原因還有他的驕傲。作為一國,俄狄浦斯在心理上有一種驕傲和霸氣。因此當先知警告他不要再追查兇手的時候,他完全聽不進勸告,執(zhí)意要去做。如果他當時冷靜地想一想先知的話,他應(yīng)該能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或許就會避免這場災(zāi)難了。因此,俄狄浦斯的悲劇也是由他自己的意志引發(fā)的。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后悔,就是因為我們總是喜歡盲目行動,總是在遇見挫折的時候,驚皇失措,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是明明知道是錯誤的思想,卻因為可憐的自尊而不愿意改正,一錯再錯,直至萬劫不復(fù)。
這場悲劇以俄狄浦斯的一無所有告終。他失去了父母和子女,失去了王國和臣民,失去了尊嚴和自信,還失去了雙眼。他的余生都將生活在無法面對自己,無法走出陰影的痛苦煎熬中。索福克勒斯將俄狄浦斯的悲劇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不禁為俄狄浦斯無法逃脫的命運而感到無助,同時也為俄狄浦斯頑固地引發(fā)這場悲劇而痛心。俄狄浦斯王的知與不知都是悲劇,人有限的知永遠達不到神的先知,這就是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