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選篇1
老舍先生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態人生,亦是抗日戰爭時期,一段厚重的歷史。正如老舍先生在開篇所寫“他們生,他們死,他們興旺,他們衰落”在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奮勇向前。 在書中,老舍先生用一個個形象的詞匯生動的描述著每一位主人公,這些詞匯不僅能描繪出不同人物頗具特點的相貌,更能準確的勾勒出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面帶笑紋,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圓臉重眉,一團和氣的祁天佑;深居簡出,謙恭和氣的錢默吟;盡職盡責,樂于助人的李四爺當然也有賣國求榮的冠曉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說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樹,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樹木間,有相互依存,也有獨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雜枝殘葉。老舍先生用他略帶調侃的京腔京韻,寫活了抗戰時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態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與外界相隔離,它有著自己和諧溫馨的小環境,鄰里和睦,相互幫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當日軍攻城,北平淪陷,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全都被打破。每個人都帶著些震驚,惶恐與不安,但也有一些為此興奮并蠢蠢欲動的人。不用說小羊圈胡同,單是從祁老人的家中,就會因年齡閱歷的不同而產生極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親日,有人抗爭單從這一個家庭,一條胡同的對待戰爭的理解與行動,便能映射出整個北平,乃至全中國人在日軍鐵蹄下,亡國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寫活了那段沉重的歷史,用他飽含深情的文字,向我們展示著那段歷史中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細節。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日軍暴行和叛國求榮者的譴責與批判,可以看到他對敢于奮勇抗爭的志士們的敬佩與贊許,也可以看到他對被迫成為亡國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結尾寫下“起風了”三個字,必是希望每一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明白,無論狂風暴雨,總會有陽光沖破云層,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風仍會拂過,生活仍在繼續。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選篇2
“休對故人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蘇軾的《望江南》中的一句。這首詞描寫了清明時節,作者卻不能返鄉祭祖的一種遺憾的情感。因為有句俗話說:“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們卻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負重”,甚至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最終自取滅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中描繪了抗日戰爭中北平人民的艱苦生活。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其中有許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豐,錢默吟先生,冠曉荷等,他們每個人物都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但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長孫,是祁家的“當家主父”,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種令人欽佩的愛國情懷,寧可被日本人捉進監獄,也不會向黑暗勢力低頭,甚至甘愿吃就算是貓狗都不愿吃的東西,也不愿給日本人做事而衣食無憂。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民族氣節,一種不忘根的民族氣節,一種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祁瑞豐雖說是祁家的次孫,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瑞宣勤儉樸實,謹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讀書人。瑞豐則是個看重金錢利益,大肆揮霍,好吃懶做的花花公子。為了利益,出賣了國家和民族,做了漢奸。我十分厭惡他這種“忘根”的行為。
可是,想著想著,我不禁慚愧起來。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歲了,外公去世后她一直一個人住,有什么事不麻煩媽媽,總是自己想方設法解決。爸爸和媽媽因為單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單位旁邊,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媽媽對外婆總懷著愧疚,一年也只能見幾次面。可我總對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還說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學后,有時我想見外婆都沒有時間,現在我一見到外婆總會有說不完的話。一會兒是班上的趣聞,一會兒是在書上看來的笑話段子,聊天說地不像祖孫,倒像一對朋友。
人,無論到哪兒,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記在你身后為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后悔中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選篇3
《四世同堂》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小羊圈胡同百姓那些家長里短的事,保守固執善良的祁老太爺、隱忍睿智的瑞宣、錚錚鐵骨的錢先生、漢奸冠曉荷大赤包夫婦日常生活,隨著抗戰的到來,各自反應不同,性格特點越發鮮活起來。
如果讓我們在漢奸與革命者中選一種人去做,毫不猶豫我們會選擇革命者。但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把人們為什么會投身于革命寫的淋漓盡致,投身于革命事業的原因基本上有三個原因,一是有憂國憂民意識,例如瑞宣,瑞全;二是無法受日本人統治壓迫而改變原有思想的人們,例如:祁老先生,韻梅;三是遭遇挫折,有更高精神層次的人,例如:錢老先生。從中我要細說第二種人,這種人經過了原有思想的蛻變,經過了多次思想斗爭,擺脫了老思想的枷鎖,投身于革命中。然而其中的故事也值得我們回味,從保小家舍大家,追求和平的老思想再到保大家舍小家的奉獻精神。
每次看到漢奸們巴結日本人的嘴臉,心里很是憤怒,之后是悲涼,這些人不是愚昧無知,是為了個人利益、權錢利益,丟掉了愛國之心或者是糊涂的被人利用。日本人打著“親善”的旗號欺壓中國人,漢奸們幫助日本人宣傳,這些人不知道亡國的后果,不知道當亡國奴的下場,他們做事就沒有什么后果可言,只顧眼前但沒有考慮未來。
在那個特定環境下如何掙脫日本人枷鎖,不讓他們的花言巧語與精神誘惑控制自己,不讓自己成為日本人的棋子?第一要端正自我態度,不迷戀任何東西,以防抓住把柄。第二不要太空虛,讓自己的心靈生活飽滿,想得開。第三是處事要得體,不與日本人斤斤計較,為抗戰出謀劃策,群眾們一定要正確意識形勢,不要太消極,不要傳播反動言論。第四是要對未來抱有希望而不是幻想。所以對于那些迷茫而不知所措的人們,這也許是好建議!
同時我也想了個問題,如果生活中遇到像大赤包這樣的人與你做搭檔(工作所需,無法調動,你與她要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后,老板發獎金時她與你發生爭執,她硬說你的貢獻比她少,而老板又舉棋不定,這時你會怎么辦,是與她爭執還是握手求和還是讓她三分?
最后我想說:人活著,必然要有尊嚴。敵人就像一個彈簧,你軟他就壓著你,你硬他就被你壓,迎難而上,活出更高的尊嚴,更高的境界。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選篇4
書是夢開始的地方,初次接觸老舍作品總是容易進入夢鄉,被我稱之為“催眠劑”,而四世同堂這本書又顯得尤為突出,三部曲“嚼了”許久,中間放下又拿起,可謂波轉九折,今天總算給它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以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中惶惑、偷生、茍安的社會心態,再現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于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于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么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斗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么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選篇5
“勝利是戰爭的結束,然而卻無法起死回生,也無法使瀕于死亡的人不死。”
——《四世同堂》
當戰爭來臨時,我們應該做什么?是不知恥辱地向敵人屈膝做走狗?還是堅決抵抗寧死不屈做亂世英雄?亦或是默默無聞,在水深火熱中活著?每一個選擇,都關乎人生,《四世同堂》,會將戰爭中每一個選擇都完美呈現在世人面前,呈現那一段崢嶸歲月。
《四世同堂》,講述了一條叫“小羊圈”的胡同中的人情世故,以祁家、冠家、錢家為線索,重現了日本人占領北平后民不聊生的情景,“小羊圈”中的每家住戶都代表了各階層人民在戰爭中的生死存亡與榮辱沉浮,也無情地揭露了日本人的兇殘和招人憎惡的品質。
老舍先生,還寫過《駱駝祥子》、《茶館》等小說,我們不難看出,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都非常有趣,極其個性生動,有很多地方語言的特色,使人妙趣橫生。他的文字樸素卻又凝練,就像一條河流,時而潺潺流動,時而水流湍急,他的文字中包含著極其濃郁的生活氣息,使人感到不那么陌生,讓讀者感同身受。
《四世同堂》中有許多遺憾:祁天佑多么老實的一個人,又多么善良的一個人,卻被日本人當做奸商,在大街上當眾羞辱,投河自盡;妞子,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但她身上也有著不凡的品質,從她的眼里,我們可以看到她的自尊,她的堅強,寧死也不吃日本人給的食物,最終因急性闌尾炎而去世……
同時,那些漢奸走狗們都得到了應得的報應,“善惡終有果”,他們為了權利,為了錢財,不惜放棄尊嚴,忘記國家,而去巴結日本人,他們就算給日本人當狗,也極其愿意。
“亂世出英雄”,像錢先生,祁瑞全這些為國家效力,不肯向日本人屈辱求和的人,是多么偉大,他們下過監牢,受過毒刑,但心中卻依然有著祖國,《四世同堂》中,就謳歌了許多這樣偉大的人。
讀這本書時,我真的融入進去啦:當保定,太原陷落時,我著急;當我軍打退一次日本人時,我興奮;當中國快淪陷時,我擔心;當日本人投降了,我開心到了極點……
讀完《四世同堂》,看完那一段屈辱歷史,翻過那被占領八年的北平,我又想起了一段振奮人心的話:
“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如薄紙,應有不屈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