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
前一段看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又見這種淡淡哀怨的筆調。
說起來是那天吃飯時,朋友推薦的。惠惠同學說看了以后幾個禮拜才恢復起來,鬼鬼地笑著問我要不要看。其實我無所,反而恰恰喜歡這種憂郁壓抑的文學。
記得大四那會突然愛上了日本的文學,喜歡上了川端的絢爛的憂郁,喜歡上了村上平淡的華麗。曾經有一個禮拜,天天蹲在校圖書館二樓,就為了那本很沖擊倫理的櫻花。
其實小的時候就接受過日本的文學,對那種貌似平靜,卻猶如深海中的火山地帶,有隨時爆發的壓抑感,早就很熟悉了。再后來是接觸日本漫畫,一邊抱著鄙夷的心態,一邊卻又不能不慨嘆編劇的獨到和畫者的精細。然而,確實不能不去欣賞和由衷的喜愛日本文化里那種淵遠的神秘,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吧。然而,其深遠卻僅是來自于那么一片巴掌大的島國,更稱不上什么古國(如果和中國悠長的歷史相比的話),難免讓人覺得有些慚愧。當然,淺薄如我這等小輩卻在這里高談什么文化什么神秘,未免貽笑大方,打住打住……
然而一直卻也很迷戀這種憂郁和晦澀。很多人都說這是源于日本人高度strain的生活。但我卻也不敢完全茍同,或許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生活壓力哪里都有,只要有競爭哪里都免不了壓力,只是不同社會采用不同的發泄方式罷了。只是日本的人們更愿意用文學和藝術去傳播這種情緒,而且他們也很成功,就像貞子的錄影帶,的確如其所愿地波及到了至少整個亞洲。而日本的文學家們用文字打動了全世界的讀者,去傳播主人公的心情罷了。
且說說這書吧。
雖然只是剛翻開扉頁看了幾張,卻已經忍不住被村上的文字吸引住了。說那景那情躍然紙上,委實不過分。那些你在生活中或許有過或沒有過的心情,在這里被華麗麗地放大、再放大。也許這就是大師的文筆吧,油然敬佩啊。很想努力地記住幾句,卻發現怎樣回憶都變味了,仿佛只有在那一刻最貼切。
寫在這里,算是給好友推薦啦。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精選篇2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我通篇讀下來,不知到為什么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傷縈繞在心頭,我讀到的是渡邊等人內心的孤單和迷茫,永澤有著令人羨慕的家世和外表,有著無與倫比的絕妙口才和魅力,卻沉迷于酒吧與旅店中,在女孩子身上浪費時間和生命,他不知道這么做的意義,迷茫又虛妄地過著他的人生,他不同情自己,認為這是卑劣的人才會做的事為了滿足自己的渴求而選擇逢場作戲,拒絕與其他人進行心靈的交流,只對自己的所思和所感以及如何行動感興趣,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考慮事情,對外界十分冷漠,或許別人會羨慕他在女孩子中間的游刃有余,我卻覺得他十分孤單,身邊形形色色無數人從他身邊走過。去問沒有人能夠真正走進他的心。與他交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永澤身上也能看出渡邊的一些特性,在我看來,無論是活潑開朗的小綠還是純凈清澈的直子還是直爽的玲子還是其他人,都沒能夠讓渡邊敞開過心扉,他在很多女性身邊游走,對性這種事渾不在意,所做的即是為了滿足生理上的空虛,他在自己的內心給自己鑄造了一個世界,但他與永澤有不同,他并不是拒絕與他人交流,正如他所言,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愿意失望,直子陷入孤獨中無法自拔,她身處的地方在作者的筆下如同伊甸園一般靜謐美好,卻是一個人純凈的孤島,她無法尋求到治療的方法,只有在死亡中尋找自己的解脫,生與死的好壞如何定義呢,有的人艱難地在泥沼中踱步,前前后后看不到出路,無論走到何處,只有一望無際的灰暗泥沼在延續著,在生的正中央,一切以死為中心不斷地旋轉著,死不是生的對等,而是潛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在直子死亡那刻,我的心也同樣跟著渡邊一同起伏,摯愛失去所帶來的悲哀是無法治愈的。
但文中并不是只有那種悲涼,反而在其中孕育這希望,渡邊學著從這種悲哀中掙脫開來,并從中領悟真理,幸好他身邊還有小綠相伴,她是點燃渡邊的一束光。是他活下來的支柱,他對小綠的愛能融化整個森林里的老虎,也能使世界重新溫暖起來。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精選篇3
我翻開書,看見自己色彩斑駁的青春。
誰沒有過迷惘的青春?懷疑朋友的友情,無視父母的親情,對存在的意義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質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處,只得相信自己,一個人蜷縮得更緊。
人活于世,無非迷惘于未來,糾纏于情感,徘徊于成敗,超脫于生死,這些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的。而在現在這個社會,十八歲這個年紀,我們已接觸到了全部,并深深陷入其中。
在旁人看來,我們只是自說自話的無病呻吟。“哪有如此多的苦痛落在你們身上,等到你們長大了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比這個殘酷的事物還多著呢!”誠然,在他人眼里,這些莫名的傷感都是無用且乏味的。但對于我們來說,我們被種種迷惘糾結所纏繞不勝其煩,其苦痛怎輕于他人?
我苦于這些事情無人訴說,形單影只地走在成長的道路上,邂逅了《挪威的森林》。
從書中我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跨越時間的真理。
初讀時,我看見了一種在世人眼中稱之為頹廢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邊無所謂明天如何,對大多數人漠不關心,按照自己的步調行走人生,平時去大學上課,周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復。這種人生無所謂好不好,誰都沒有資格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與榮耀的現在,能不受周圍環境與世俗理念影響,保持著自己的個性與信念,實在難能可貴。這點給我感觸頗深。
我還看見了凄苦的愛恨糾纏。渡邊的情感被往事和現實所纏繞不得解脫。代表過去的直子,渡邊對她的情感是十分復雜的,不僅有少時便存在的憧憬,還有因自覺認為被友人所托付而產生的責任感等等,真正稱為愛的部分占的比例并不高。在直子住院后,渡邊遇見了代表現實的綠子,與直子不同,綠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并對生活洋溢著熱情,是個人見人愛的角色。渡邊同樣深深地為她著迷并且感到為難,無法從示愛的兩人中選擇,體現了他優柔寡斷的一面。
再讀時,我看見了自己。與渡邊相似,我對生活也沒有十分的熱情,提倡順其自然,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導致朋友寥寥無幾。但就是這樣的自己,也平穩地走過了十八年,并且將繼續淡然地生活下去。讀完《挪威的森林》,帶給我的并不只有故事完結的悲戚惆悵,同樣還有對未來無限的希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局限于從故事具體情節和人物情態中發現什么了。從整本書講述的故事和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我悟到了,書中反復提到的“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確,怎樣才算人的出生和終結?如果一個人死了,他就真的消失于這個世界了么?親友的記憶,遺留下的物品,都彰示著這個人的生命的痕跡。只是形體的消亡,真的是生命終結的標志么?
我還悟到,所謂青春,是橫貫古今中外共同的命題。青春的迷惘、無奈、惆悵無論是村上寫下《挪威的森林》的八十年代日本,還是現在的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都未曾變過。這一命題還將繼續困擾數以百萬的年輕人,并且譜寫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生命之歌。
我合上書,側頭看見湛藍的天空,和遠在天際的未來。
后記:于昨晚我真正意義上讀完了《挪威的森林》,暑假也即將結束。雖然現在我把書暫且擱置一旁了,但我的思緒并沒有完全從中剝離。寫的這篇讀后感,權當是一種情感的宣泄。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精選篇4
村上的書應該不是這么寫的,像電影——《挪威的森林》一樣,雖然我沒有讀過。
看到最后,直子死了,因為愛無能,在她想愛的時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個年頭,她愛的是渡邊,那個曾經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過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邊相遇時,她已經愛上他了,在木月離開以后,是的。只是她仍無法讓一個活著的人代替那個已長在她心頭十七個歲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該是這個吧,逝世的人獲得了解脫,卻永遠地折磨著愛他的依舊活著的人。因為,直子至死依舊活在對木月的幻聽中。她自裁了。也許,她愛木月,從精神上;她愛渡邊,從肉體上。只是,不管對誰,她都愛無能。無論是七年前還是七年后。于是她選擇了,逃避。逃避渡邊的愛,逃避面對自己的愛無能,逃避對兩個男人的幻聽。我想,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定是帶著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脫了。
木月是愛直子的,深深的愛著。只是他無法忍受肉體上她的缺席,他選擇了去天堂來結束愛無能。相比之下,渡邊是勇敢的。同樣的情況下,最起碼他選擇了活著。
渡邊愛上直子,從木月走后七個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對直子的愛深入了骨髓,這份愛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責任。他等她,等著直子的身體來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卻是她的自縊,在他為兩個人一起生活剛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時候!因為愛直子,因為對直子的責任,他拒絕了綠,一個愛他而且比直子完整的女孩子。直子的不完整,讓他備受煎熬,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肉體上。但他對綠卻只是遠觀,遠遠的觀望著。從某種意義來說,他是愛綠的。他用對直子的責任來拒絕綠的愛時,綠只是愿意守候,她只是飽含淚水地說了一句話:我等你。
是的,綠在精神上守望著他,而她等到的卻是渡邊帶著直子的死訊的歸來,在他對渡邊承諾的不久。對于直子的逝世,渡邊仰天慟苦,哭天搶地地絕望,死心裂肺。
喪失至愛的哀傷,是無法治愈的。不管是什么樣的真理,什么樣的誠實。怎樣堅強,怎樣溫柔,也無法撫平這哀傷。我們只能夠從哀傷掙脫出來,從中領悟點什么,不管從哪方面。但無論領悟到什么,下次哀傷襲來時,還是派不上用場。渡邊就是載著這樣的哀傷頹廢地回來了,和綠一起走進了他本為自己和直子搭建的房子。他接受了綠,帶著對直子的愛,那一晚上。第二天綠走了,只是她終于不會成為第二個直子。
綠走了,渡邊一個人在那間不知道該屬于誰的房子里,他撥通了綠的電話。倚墻而語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佇立在這茫茫的人流之中,他,迷失了。
渡邊會不會是下一個“直子”。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精選篇5
午后陽光味道的青春文學記載著最好的人生歲月,可毋庸置疑的是,當這樣的題材泛濫時,再美好的“小時代”也變成得食之無味,只讓人覺得毫無新意。
《挪威的森林》此作與我而言,無疑是青春列車駛進晨曦前的冷霧,展開的是與陽光不同的景致,不同卻相同的與他類青春般純粹。
不必如文學研究般列下提綱、大費周章的研究人物性格,純粹的人物性格足夠鮮明,仿若鮮活的人物就在文字間靜靜敘述自己故事。卡夫卡式的隱喻、匪夷所思的轉折,都在此作中少見。閱讀過后只覺是聆聽作者娓娓道來的,散落在秋葉與暖陽中剩下的記憶碎片,埋藏的將要逝去的青春往事,略帶些孤獨凄婉的可聞可見的些許經歷。從“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開始的灰色點綴,再借主人公之口說出“……過去人生旅途中失去的許多東西……”,“……記憶到底還是一步步離我而去了。我忘卻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于是我死死抓住這些已經模糊并且時刻模糊下去的記憶殘片,敲骨吸髓地利用它來繼續我這篇東西的創作。”
村上春樹先生顯然是極為擅長敘述故事的。他善用筆尖創作攝影作品,在靜態的定格色彩基礎上劃出獨屬于文學的動態與深邃,天臺上漸漸遠去的螢火蟲回憶往事時,從紙頁間透出的些許寒涼。我自是不足以評論這樣的描寫是否到位,但就我個人而言,這樣的色彩深刻于刻意灑下的寸尺陽光。作者將一種新式的愛情分離后展開了人物之間的情感和事件,戀愛以一種在普通情感作品中難見的特殊形式將直子,渡邊和綠子三人糾纏。愛在精神與肉體上未能達成統一,這是整個作品脫離俗套功不可沒的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