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草原》個人心得體會
“四面都有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這就是老舍筆下的草原。我讀了后,讓我更加了解了美麗寬廣、富饒肥沃的大草原,還有那勤勞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們粗獷爽朗,如一碧千里的草原一樣暢快坦然。草原人民那種熱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風味獨特的美食,令遠方的客人流連忘返,更在濃郁的民族風情中演繹出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的動人畫面。
在三年前的時候,我去過青藏高原,從遠處望去,就像《敕勒歌》中說的一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回想起來,正如詩中說的一樣,那種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氣,草原人民的熱情、潔白的哈達、美味可口的食物,常常使人念念不忘。草原是牛羊的飯店,也是人們的家;是小牛小馬小羊的樂園;也是地球的綠毯。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本來就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所以,我們要一起攜起手來為祖國明天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閱讀《草原》個人心得體會篇2
《草原》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的所見所聞,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謳歌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
清澈的河水,蔚藍的天空,翠綠的小丘,如雪的羊群,飛馳的駿馬……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把我們帶到了廣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文中用一大段來描寫草原的美景。抓住了天、小丘、平地、河以及各種牲畜來描寫,動靜結合,把草原的美景展示的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小丘,翠色欲流,與天相接,一望無際,更體現了草原的美和廣闊。這樣美麗的草原,給人以無限遐想。藍天,碧草,誰不想靜靜品味這神奇的景色?誰不想將自己融入這美輪美奐的景色之中?
草原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而蒙古族朋友的熱情又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主人到幾十里外盛裝迎客,進了蒙古包,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語言雖然不通,但心卻永遠連在了一起。敬酒、獻歌、蒙漢聯歡,蒙古族朋友的豪爽好客讓我們有了一種親切感,有了一種家的感覺。客人和主人似乎有說不盡的話,無聲勝有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代替一切。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蒙漢兩族的情誼超越了一切種族、語言的局限,兩族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草原的美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而蒙族人民的熱情更讓我們感到濃于水、高于山的情誼。
閱讀《草原》個人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和姐姐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草原。
藍藍的天空飄著白云。悠揚的笛聲伴隨著我們的來到這里。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境界,讓人如癡如醉。“叮鐺叮鐺”的聲音是誰傳來的呢?駝鈴聲,原來是駱駝來了,它們好像是來迎接我們似的。接著,我們又來到了花園,五顏六色的花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生氣勃勃。過了一會兒,我和姐姐跑到馬場,我們騎上馬,馬蹄“噠噠”的聲音,讓我想起岳飛抗金兵的情景。
突然,我們又看見了一只丹頂鶴孤零零的站在一塊石頭上,好像正在思念它的父母。我們又來到了“呼侖湖”藍藍的湖面上映著一棵含情脈脈的垂柳。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是在告訴這里的一切有客人來了。過了一會兒,一群海鷗飛來,它們“啊啊”的叫著,好像在說歡迎你們來做客。
夕陽日落,悠揚的笛聲停止了。這時我才醒過來。哦!原來我是在電視上游覽內蒙古啊!內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將來我一要親自去看看。
閱讀《草原》個人心得體會篇4
在這寒冷無比的寒假里,我讀了一篇草原的故事。
有一天,老舍爺爺去了無邊無際的大草原,那里有清澈見底的湖水,有碧綠無比的大草原,有晴朗的天氣和碧藍的天空。
老舍爺爺看見了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把老舍爺爺帶去有牛羊的地方,強壯的牛和潔白的羊變成了兩條迂回的帶子。蒙古人把老舍爺爺帶進了蒙古包,一便讓老舍爺爺品嘗美味無比美食,一邊讓老舍爺爺欣賞美麗的舞姿。
火熱的太陽快落山了,誰也不想回去,因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我何時才能觀賞蒙古啊!
閱讀《草原》個人心得體會篇5
今天,我學習了老舍筆下的《草原》。我知道老舍原名舒慶春,生卒日是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滿族人。通過記敘訪問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愛的主題。
剛讀時,我最喜歡第一句“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悅。”從這句話中,我發現了兩點,第一,作者運用了排比句式抒發出第一次去草原的感受,很值得我們學習。第二,我發現作者寫出的作品與眾不同,老舍用可愛體現出對藍天的贊美,能讓人感覺到藍天好像是一個人一樣,可以表現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