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核污染水入大海
8月24日,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東京電力公司開啟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正式排海。此后的數十年間,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污染水將持續排入大海。
海關總署:中國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8月24日,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記者提問,該負責人指出,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該負責人表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于8月24日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中國海關高度關注日方此舉對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帶來的放射性污染風險。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海關總署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在嚴格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從日本進口食品采取了強化監管措施。
依據我國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相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采取緊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海關總署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民健康、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
核污染水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
8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詳細步驟。
按計劃,排放前將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從2011年3月11日海嘯引發地震,使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到如今已過去12年。事發之后,為了冷卻核反應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需要持續注水為反應堆降溫,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滲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并實現了福島核污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
其中,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核污染水有多少噸
福島第一核電站迄今儲存的核污染水多達134萬噸,東電制定的2023年度排放“指標”為3.12萬噸,但毫無疑問以后會大幅增加排放量。同時,因用水冷卻熔毀堆芯以及雨水和地下水等流過,每天繼續產生大量高濃度核污染水。日媒援引專家的話評估,今后漫長期間,核污染水將源源不斷產生并排入大海。且不說用來“處理”核污染水的系統壽命如何、可靠與否,僅積年累月排放的氚等核素總量就非常驚人,其對環境和生物的長期影響無從準確評估,不確定性就是最大的風險之一。
核廢水排入大海的危害
影響海洋動物生存,造成海洋動物死亡,第二,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導致物種變異,影響當地環境,第三,放射性物質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威脅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