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秋是公還是母
俗話說“母秋兇,公秋爽”,所以人們認為母立秋應該更熱一些。秋老虎的公母是根據熱的程度來區分的,而母老虎比公老虎兇猛。為了更好地適應秋后秋老虎的天氣,母老虎在秋天會很熱,而公老虎會相對涼爽。因此,人們喜歡立秋后的公老虎。
公立秋還是母立秋,怎么區分
一是按照入秋月份區分:2023年是公立秋
公立秋:是指在農歷六月份入秋;母立秋:是指在農歷七月份入秋。2023年立秋的農歷時間是六月廿二,所以是公立秋。
二是按照入秋日期區分:2023年是母立秋
通常按照單雙日區分,不是按照陽歷日期,而是依據農歷立秋的單雙日。公立秋:是指農歷的單數日子。母立秋:是指農歷的雙數日子。2022年立秋時間的農歷時間是六月廿二,雙數,所以是母立秋。
三是按照入秋白天和黑夜區分:2023年是母立秋
公立秋:是指白天入秋。母立秋:是指黑天入秋。2022年立秋時間是8月7日2點22分41秒,凌晨,所以是母立秋。
立秋養生小常識
1、飲食方面:滋陰潤燥
秋季燥氣較盛,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人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2、起居方面:早臥早起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們應當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因此,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這是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
立秋時節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白天“秋老虎仍然很炎熱,早晚溫差大。
此節氣中應該開始增加夜里的睡眠時間,低此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秋收”的養生原則。
3、運動方面:放松心情
適當的運動可有效改善“秋乏”。運動者可根據據自身本質和愛好,選擇算不、打太極、爬山等輕松和緩的項目。
運動量雨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運動時間可加長,但要注意強度不可太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立秋之后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4、情志調養:調節心情
古詩有“春傷秋悲皆自惹,花開花落豈由人”,可見,秋季是一個容易情緒波動、勾起人悲傷情緒的季節。有一招最簡單的調節情緒的方法,就是大笑。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而現代醫學也有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的確是最好的一種“運動”,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部擴張,人在大笑過程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
另外,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將更多的氧氣吸進體內,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所以,請堅持每天都讓自己快樂起來,多開懷大笑。這樣做愉人愉己,還會讓你的肺臟更健康。
立秋的含義
立,指的是開始,而秋天代表著莊稼的成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干支歷最后一個月的結束,也是農歷應用的開始。一般在農歷每年的六月底或七月初。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測出了這個季節的成因。到了宋代,種在盆中的梧桐被移入初秋的天宮殿中。到了規定的時間,太史觀大聲說:“秋天來了。”打完之后,吳彤丟下一兩片葉子,表示報秋的意圖。
下午立秋具體有什么說法
1.下午,立秋說屬于深秋。
初秋的早晚劃分是由一天中的中午來定義的。如果立秋時間是在早上,那么今年的立秋就被認為是“初秋”。如果立秋的時間是在下午,那么今年的立秋就是“深秋”。今年的立秋時間是下午2點,所以今年是晚秋。
2.下午,立秋說2:立秋的熱死牛在晚上。
民間有一種說法:早上立秋冷,晚上立秋熱,說明早上立秋會比較涼,下午立秋后會熱一會兒。根據武漢最新15天預報,立秋后最高氣溫可達35度,最低氣溫26度,并伴有階段性降雨過程,總體較立秋前降溫。
3.下午,立秋說了三句:深秋不涼,萬物皆有收獲。
立秋之后,很多作物還處于生長階段,比如中稻在灌漿的時候,而晚稻剛剛移栽了一小段時間。萬一深秋,天氣會熱一會兒,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這意味著秋收會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