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
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
當前高溫熱浪持續席卷北方,氣象部門預測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7月10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并預計7月10日白天,北京東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浙江東部、福建東部等局地可達40℃以上。
與此同時,以熱字為招牌的“三伏天”即將開啟!今年是7月11日入伏,而且又是超長待機的40天,歷史觀測數據顯示江淮江南常年在這個時段高溫占比確實最高,名副其實的熱在“三伏”。
夏季預防中暑小常識
1、夏季預防中暑小常識——降溫
夏季出門,最好躲避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風油精等;衣服也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等織物,少穿化纖品類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外出活動時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尋找陰涼通風之處,解開衣領,降低體溫。
2、夏季預防中暑小常識——備藥
夏天如果經常在外面,中暑的可能性高,最好隨身攜帶以下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西洋參制劑(膠囊或含片、切片),針對氣陰虛弱體質,即平常體虛乏力、口干咽干,有益氣養陰功效;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滴丸等,針對胃腸不調體質,有和胃清暑化濕的功效;人丹、十滴水,針對出現了中暑的先兆者,即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無力等癥狀。
3、夏季預防中暑小常識——睡眠
在高溫的天氣,人的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其他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飽滿,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每天最好保證8小時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點睡覺,第二天6點起床,睡眠時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會。有研究顯示,白天睡覺能有效降低身體溫度,而且中午最熱時,選擇睡眠可以有效避開高溫天氣,并能及時補充體力。
4、夏季預防中暑小常識——飲食
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飲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突然降低會影響到各系統功能的正常運行。要預防中暑,可在飲食上選擇清淡有營養并且易于消化的飲食,如果再補充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那么效果更好。另外,可再多吃三種食物,西瓜汁、荷葉粥喝黃瓜蜂蜜湯來預防中暑。
5、夏季預防中暑小常識——喝水
大量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外出活動,尤其是高溫作業,一定要保證充足的飲水。但切記,千萬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除了白開水,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喝茶、喝奶、吃水果等。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中暑表現分三類
專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現特點,中暑一般可分為三類。
一是先兆中暑,表現為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四肢無力等癥狀。出汗但不多,體溫可略有升高,發熱可能在37.5℃左右。如能及時離開高熱環境,經短時間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二是輕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癥狀,同時又表現為面色發紅、皮膚灼熱等現象,并伴有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癥狀。發熱往往達38.5℃。輕度中暑者經治療后,一般4-5小時內可恢復正常。
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數情況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頭痛、麻木與刺痛、眩暈、煩躁或精神錯亂、肢體抽搐等,皮膚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預防中暑具體操作可按三部走
【避其鋒芒】
———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是最熱時段
哪里“暑氣”大,我們就避開哪里。上午10時以后到下午4時以前,是夏季一天里最熱的時段。如果能待在屋里的就待在屋里,要戶外行走或作業的,最好選擇有樹蔭和遮蔽的地方。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長時間呆在戶外,要定期到陰涼的室內吹吹電扇,散散熱。不宜直接進入空調房和洗冷水澡。
勞動強度越大的,工作時間越要縮短。在大暑天里,施工單位和高溫作業的工廠應改善工作環境,調整工作時間,或干脆放放高溫假,以避免員工因中暑發生意外。
而盛夏午間的停車場、運動場,通風不好的低矮老房、出租屋、城中村,以及熱得發燙的汽車內,也是大家必須警惕的“中暑高發區”。
【飲食制勝】
———大暑天喝冬瓜湯
夏天出汗出多了,要適當喝一些溫茶水或淡鹽水。流汗會使鉀、鈉丟失,溫茶水含鉀和少量的咖啡因,淡鹽水含鈉,夏天喝這兩種水既能補充微量元素,又能加快新陳代謝,幫助散熱。但忌濃茶和涼水,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胃口。
每天早上起床、上午10時、午睡前、午睡后、下午五六點鐘這幾個時間應定時定量補水,忌一次喝得太多沖淡了胃液,也加重了心臟負擔,每次喝1-2杯水(200-300ml/杯)足矣。
大暑天要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涼茶、三豆湯(黑豆、赤小豆、綠豆)、蓮子、荷葉、冬瓜等有降暑功效。含鉀的水果如香蕉、橘子、橙子、蘋果等也是暑天不錯的選擇。
【衣帽飄飄】
———半長的絲、棉衣物為首選
夏天切忌穿化纖衣物和深色衣物,不利于散熱。最好的選擇是半長的棉布或絲質衣服,既能遮蔽陽光,又能讓皮膚暢快呼吸。外出要戴太陽帽、太陽眼鏡,打遮陽傘,涂抹防曬霜。老人、小孩和女性還要多帶一件外衣,以備進入空調環境使用。
易出現中暑人群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
1、老年人由于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容易中暑。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后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癥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癥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于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堿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9、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干、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癥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后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并癥,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