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教師資格《心理學》常見考點:課堂管理(2)
16.課堂里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
17.課堂管理:教師通過協調教師、學生和課堂三者間關系,從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18.課堂管理的目標:
(1)爭取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
(2)爭取更多的學生投入學習;
(3)幫助學生自我管理。
19.課堂上爭取更多學習時間的策略:
(1)增加參與;
(2)保持動量;
(3)保持教學的流暢性;
(4)管理過渡;
(5)講課時集中學生的注意焦點;
(6)課堂自習時維持學生的注意力。
20.幫助學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1)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規則的制訂;
(2)用較多的時間要求學生反思原因以及產生不良行為的原因;
(3)給學生機會考慮他們將怎樣計劃、監視和調節自己的行為;
(4)要求學生回顧課堂規則,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見。
21.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師的領導方式;(2)班集體規模;
(3)班集體的性質; (4)對教師的期望。
22.課堂管理的策略:
(1)明察秋毫;
(2)一心多用;
(3)整體關注;
(4)變換管理。
23.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施加的準則和控制。
24.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
(3)任務促成的紀律;
(4)自我促成的紀律。
25.課堂結構: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學生、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情境這三者之間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包括課堂情境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
26.課堂情境結構包括:
(1)班級規模的控制;
(2)課堂常規的建立;
(3)學生座位的分配。
27.課堂教學結構包括:
(1)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
(2)課程表的科學編制;
(3)教學過程的合理規劃。
28.問題行為:指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兒童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
29.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
(1)外向攻擊型問題行為;
(2)內向退縮型問題行為。
30.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
(1)預防; (2)非言語暗示;
(3)表揚; (4)言語提醒;
(5)有意忽視;(6)轉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