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
(一)題型與題量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全部采用選擇題。試題題型采用包含臨床背景的題型,主要使用A2、A3/A4型題(題型示例見附件),逐步增加案例分析、多媒體試題,輔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題。
考試分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每個科目題量為120~160題。
(二)評分與分數報告采用計算機閱卷評分。
對考試成績合格考生,提供考生成績單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證明。二、考核內容
(一)試卷內容結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試卷內容結構包括三個方面。
它們分別是:1.主要的護理任務;
2.完成任務所需要運用的護理知識;
3.各類常見疾病每道試題可以包括以上三個方面,即以常見疾病為背景,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特定的護理任務。
例如:患者,男,78歲,患原發性高血壓26年,并發心力衰竭入院。醫囑口服地高辛。護士給患者應用地高辛前,首先應評估的內容是:
A.心率、心律
B.24小時尿量
C.呼吸頻率
D.血壓
E.水腫程度
本題主要考查針對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背景),護士應在執行用藥前運用所學的護理學知識(藥理學知識)對患者進行評估(任務)。
(二)考試涉及的主要護理任務
主要護理任務是指在臨床工作初期(0~3年)的護士,在執業活動中常見的護理工作任務??荚囁婕暗淖o理任務共有7類,分別是:
1.照護患者,滿足患者基本需求:
執行患者日常護理活動以及護理特有的操作(如日常生活照護、測量生命體征、移動患者、保持患者體位;執行護理特定操作如傷口護理、置入導尿管、進行靜脈輸液等)。
2.與協助治療相關的任務:
進行安全的用藥、協助治療的活動(包括:檢查配伍禁忌、按正確程序給藥、按照不同方法/途徑給藥、觀察藥物效果/不良反應等)。
3.溝通、協調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包括:評估患者/家庭支持系統、應對和維護等)以及在一個醫療團隊中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4.評估/評價活動:執行對患者的評估/評價(如評估生理狀況、采集各類標本、評價實驗室檢查結果、觀察治療效果、進行重復評估的程序等)。
5.保證患者安全:向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療和康復環境(如保護患者不受各種傷害的威脅、提供安全的護理環境、評估患者護理工具的安全有效性等)。
6.健康指導: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教育支持(評估知識水平、解釋目前患者情況、提供健康知識和護理信息等)。
7.倫理/法律活動:執行與護理工作中倫理法律方面有關的活動(如:保護患者隱私、按規定報告特定事件等)。
(三)考試涉及的知識模塊
有關的知識模塊是指護士在完成上述護理任務時,所體現的相關知識的要求,主要包括與護理工作緊密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與護理工作有關的社會醫學、人文知識。
考試涉及的知識包括:
1.護理工作需要的醫學基礎知識: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包括:人體生命過程;解剖、生理、病理與病理生理、藥理、心理、免疫、醫學微生物和寄生蟲、營養、預防醫學等知識。
2.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護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臨床知識和技能,是考試的主要部分。包括:基礎護理技能,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健康評估,護理程序及護理專業技術,健康教育以及適量的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
3.護理相關的社會人文知識,包括:法律法規與護理管理、護理倫理、人際溝通知識。
上述知識模塊中,基礎護理、法律法規與護理管理、護理倫理、人際溝通四個模塊的考查內容見(五),其他與臨床疾病高度相關的知識模塊將以各類常見疾病為背景進行考查。例如,結合“心律失常”,考查考生運用相關醫學基礎知識、疾病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健康評估、護理程序及護理專業技術、健康教育等知識和技能來完成臨床任務的能力。
(四)考試涉及的各類常見疾病
是指在臨床工作初期的護士,護理的患者疾病的種類。其主要分類依據是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這些類型的疾病在試卷中出現的頻率與臨床實際工作中各類疾病的發病率有關。在考查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時,這些疾病將作為試題的重要信息出現。
以下所列為可能在考查中出現的疾病。
1.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包括:腰腿痛和頸肩痛、骨和關節化膿性感染、脊柱與脊髓損傷、關節脫位、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骨質疏松癥。
2.腫瘤,包括:原發性支氣管肺癌、食管癌、胃癌、原發性肝癌、胰腺癌、大腸癌、腎癌、膀胱癌、乳腺癌、子宮肌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絨毛膜癌、葡萄胎及侵蝕性葡萄胎、白血病、骨肉瘤、顱內腫瘤。
3.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包括: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4.內分泌、營養及代謝疾病,包括: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庫欣綜合征、糖尿病(含成人、兒童)、痛風、營養不良/蛋白質熱量攝入不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
5.神經系統疾病,包括:顱內壓增高、急性腦疝、頭皮損傷、腦損傷、腦栓塞、腦梗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TIA)、三叉神經痛、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炎、帕金森病、癲癇、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腦炎、小兒驚厥。
6.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包括:正常分娩、正常產褥、自然流產、早產、過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異位妊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羊水量異常、多胎和巨大胎兒、胎兒窘迫、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疾病、產力異常、產道異常、胎位異常、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宮破裂、產褥感染、晚期產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