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綜合(歷史)五四運動
時間:
楚欣2
綜合輔導
二、五四運動的過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示威游行,他們高呼“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自此,運動的主力也由北京轉向了上海,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2.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3.五四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階級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