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綜合考點串講:(歷史)國民革命
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準備。
(二)國民黨一大
1924年1月20日,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主張,承認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經過改組的國民黨,從一個單純的資產階級政黨,轉變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統一戰線組織,成為當時革命政權和革命戰爭的核心骨干力量。
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國革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此,國民黨與共產黨密切合作,創辦黃埔軍校,建立革命軍隊,兩次東征,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國民政府。
二、北伐戰爭
(一)主要經過
1926年夏,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把革命推向全國;
北伐的對象是: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
北伐的主戰場是: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上海、蘇南為次要戰場);
北伐的主要戰役有: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戰役。
1927年初,北伐軍先后擊潰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等軍隊的主力,占領了半個中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二)勝利原因
1.革命統一戰線的領導;
2.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帶動作用;
3.各地農民群眾、工人階級的大力支持和支援。
三、“四一二”事變
1927年4月12日,在蔣介石指使下,反動武裝在上海進行血腥大屠殺,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是蔣介石把共產黨員從國民黨中分離出來過程中的一步。而同年4月18日,蔣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
國民大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