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綜合政治部分(哲學和經濟常識):考試要點回顧
(二)物質運動規律
1.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世界是物質的。物質、運動及其規律。
3.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4.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三)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1.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堅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質、量、度。量變和質變。堅持適度原則。
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堅持內外因相統一的觀點。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四)實踐和認識
1.實踐的基本形式和特點。
2.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3.由實踐到認識的飛躍。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4.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五)人生價值、人生理想
1.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堅持集體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
2.人生價值是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在實踐中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3.理想的類別和作用。理想的實現要靠長期艱苦奮斗。
二、經濟常識
(一)商品、貨幣、價值規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及其基本職能。紙幣。
3.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和作用。
(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2.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3.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經營體制。
4.我國現階段幾種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市場經濟與國家宏觀調控。
2.企業是市場的重要主體。企業的經濟效益。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3.三大產業的劃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四)公民的經濟生活
1.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2.稅收的含義和特征。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
3.儲蓄的作用。我國商業銀行體系。
4.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對外經濟關系
1.世界市場的基本含義和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
2.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順差和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