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法干警考試文綜考點分析(歷史):歐洲啟蒙運動
(2)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的自然科學理論為人們提供了思想武器。
(3)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已不滿足時代的要求。
2.時間、范圍:17~18世紀,起源于英國,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整個歐洲。
3.性質: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繼文藝復興之后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4.指導思想:理性主義,提倡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
5.核心
理性主義:提倡理性,判斷事物,敬畏事實,尊重科學,反對偶像與教條,直指封建專制及宗教思想。
繼承人文主義精神,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宣傳自由、平等、博愛,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二、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
1.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主張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認為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他的代表作《論法的精神》指出法律應當體現理性。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直到現在仍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2.伏爾泰
伏爾泰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銳地抨擊了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但主張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他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在反對君主專政的同時,他又贊成實行“開明專制”,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
3.盧梭
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主要著作《社會契約論》,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提出“主權在民”的主張。他認為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權利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從根本上反對君主的存在。
三、啟蒙運動的意義
歐洲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斗爭推進到反對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構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高度。啟蒙運動首先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對未來的資本主義社會藍圖進行展望和描繪,推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民智,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