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法干警行測言語理解深度透析
【真題示例】 當我們在談論創意的時候,大多會認為這沒有什么規律可循,或者說,創意應該是________的。我們會說: 如果給創意制定一個框架的話, 可能會束縛創意, 讓創意變成________的工匠活。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天馬行空 按部就班 B.稍縱即逝 循規蹈矩
C.自由自在 循序漸進 D.標新立異 熟能生巧
答案:A。解析:此題的突破口是關鍵詞“或者說”,由此可知第一空和“沒什么規律可循”形成解釋呼應,可以排除“稍縱即逝”和“標新立異”。再結合第二個空,修飾束縛了創意的工匠活應該填“按部就班”最為合適,答案是A。
二、反對關系之提示信息: 1.關聯詞:“但是”、“然而”、“卻”、“不是……而是”、“事實上”、“實際上” ;2.句式:并列句、排比句
【真題示例】在確立以夏、商、周為核心的中國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歷譜推定、文獻梳理、考古與碳十四測定等課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盡管這個年表還有不夠________之處,但它的提出畢竟標志著中國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__的傳說,而是可信的歷史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細致 子虛烏有 B.精準 虛無縹緲
C.合理 撲朔迷離 D.精確 空穴來風
答案:B。解析:此題的突破口在于一組關聯詞“不是……而是……”,由“可信”可知第二空應填的意思是“不可信”,可以排除表食物錯綜復雜的“撲朔迷離”和強調事情的發生是有依據的“空穴來風”。再結合第一空,修飾的是年表,選“精準”更恰當,細致側重于強調對人的照顧周到,做事細心。所以此題選B。
三、聯合關系之提示信息: 1.“有時……有時”、“一方面……另一方面”、“和”、“與”、“且” ;2.“或……或”、“要么……要么” ;3.“不僅……而且”、“更”、“甚至” 。
【真題示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文學________了,文學家們似乎都已經退隱到超凡脫俗的文學世界里,或專營文學技術的革新,或致力于自我感情的________。在各種重大歷史場合很難看到文學的身影。
依次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消失 裝飾 B.寂靜 掩飾
C.沉默 宣泄 D.沉寂 雕飾
答案:D。解析:此題的突破口是一組表聯合關系的關聯詞“或……或……”,由“革新”一詞,并結合文意,可知文學家們隱退是為了鉆研技術,修煉自我感情,與此語義最接近的是“雕飾”。所以本題選D。
片段閱讀也是言語理解與表達中非常穩定的一種題型。字數多,篇幅長,提問方式多樣,主觀性強,但是技巧性強,提分幅度大,所以需要考生們格外重視。歸納起來,需要掌握三個重要的方法,即主題篩選法、結構兩分法和聯合歸納法。
一、主題篩選法
【真題示例】中華文化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之所以始終保持強勁的生命力,就在于中華文化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同時,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相關因子,作為改善自身文化機制,培養文化能力的有機元素。這就是為什么古巴比倫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繼消亡,而中華文化卻歷數千年經久不衰并不斷開創新繼而創造新的文明奇跡的奧秘所在。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 只有不斷改善自身文化機制才能經久不衰
B. 中華文化始終保持強勁生命力的關鍵
C. 古巴比倫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鮮明的民族特征
D. 中華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文化
答案:B。解析:材料中重復出現的高頻詞是“中華文化”,即圍繞的中心話題,故可以排除A、C,結合最后一句“這就是為什么……”可知本文討論的是中華文化始終保持強勁生命力的關鍵。
二、結構兩分法
【真題示例】無論是談論新聞時事等嚴肅話題,還是說說家長里短,男人在社交場合使用語言的能力都顯得要比女性差。他們可能會不斷重復一些多余的、不包含任何新信息的禮節性語言,并且反復使用同樣的字眼。即使贊揚他人,那些話聽起來也顯得沒有什么誠意。而女性正好相反,她們在稱贊別人時,語言更加具體,聽起來更加真誠。
這段文字主要表達的內容是:
A.女人的社交能力勝過男人
B.女人的語言能力勝過男人
C.男人談話內容與女人不同
D.男人談話方式與女人不同
答案:B。 解析:文段通過第二句到結尾可知,是在細述男人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表現,可知屬于非重點的內容,第一句即文段的中心句。對其進行同義轉述,正確答案為B。
三、聯合歸納法
【真題示例】心理層面上,中國人對自身的確認,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使生命受之于一個體細胞的“克隆”,可能使人們難以接受,并且失卻對生命的神圣感。在技術層面上,有性繁殖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它所包含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基本上能夠保證人類適應自然的生存條件;但是“克隆人”在進化上的不確定性,是否有利于他們適應自然而生存,人們還難以預料。
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確切的是:
A.“克隆”技術面臨的難關
B.中國人的生命觀念與“克隆人”技術的沖突
C.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主要區別
D.中國人難以接受“克隆人”技術的原因
答案:D。解析:文段通過“心理層面上……技術層面上……”可知,文段是一個并列結構,心理層面描述了中國人不能接受克隆人技術,技術層面克隆人技術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綜合并列分句前后內容,可知全文的主旨是中國人難以接受“克隆人”技術的原因。故選D。
言語部分除了邏輯填空和片段閱讀之外,還會考到語句表達,這部分包括兩類題型,即語句排序和語句銜接,看似題型不同,實質都是片段閱讀的變型,故學好片段閱讀是關鍵,關于語句排序,需要掌握的是兩類方法,即:首句排除法和尋找材料中的標志性信息法。
一、首句排除
1.指示代詞、人稱代詞不作為首句出現
2.成對出現的關聯詞,后者不作為首句出現
3.總結性詞語不作為首句出現
4.具體描述的句子不作為首句出現
二、尋找標志性信息
1.關聯詞
2.指代詞
3.順序詞
4.重復詞
5.總結詞
語句銜接部分重在關注需要填入的句子的位置,共分三類:段首句、段中句和段尾句。首句有概括全文或引出話題的作用,段中句一般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段尾句有總結全文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應關注“四個一致”,即:話題一致、色彩一致、思路一致、句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