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法干警考試行測解題技巧
然后利用最后一周時間進行模擬試卷的練習。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在與考試時間相同的時間段里進行模擬。模擬最主要的作用有兩個,一方面是尋找考試做題的感覺,另一方面是分析把握屬于自己的一種應試技巧。應試技巧包括科學的答題順序和巧妙的做題原則。
做題順序是以自己的特長和每部分的得分率來看的,基本宗旨是得分率高的先做,自己認為最難的放在后面去做,但是一定不要有全盤放棄某一個部分的想法和做法,因為一套真題中每一部分都會有至少半數的題目是比較簡單的題目,如果全部放棄某一部分,勢必造成分數流失。
對于大部分的考試可以參考以下做題順序:
提前做類比定義和立體紙盒,因為類比題本身題干較短,在實際考試時,可以在考前5分鐘進行類比的解題,既能以清醒的頭腦解題,又能充分利用時間,立體紙盒可以用橡皮法,簡單動動手指即可,這兩部分做題的整體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此時大腦已經很放松而且也適應了緊張的考場氛圍可以做資料分析部分,資料分析材料所給信息量大,整個資料分析部分往往占據幾頁試卷的版面。因此,它考察的是我們的信息獲取能力以及快速計算能力。這也決定了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的難度不會太大。事實上,縱觀歷年行測考試,資料分析部分往往是難度相對最小的部分,時間上要爭取在20分鐘 (25分鐘)之內做完資料分析的三道大題(四道大題)。如果超出了這個規定時間建議大家果斷放棄該部分剩下的題目,因為再繼續做下去就是在浪費其他題目的時間來做,最后勢必導致其他部分簡單的題目沒時間做了,得不償失啊;之后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平常的得分率大小,把剩下的言語理解、邏輯判斷和數學運算分別作答;到最后10分鐘的時間里,快速瀏覽剩下的常識部分,而該部分考察的就是平常知識積累,所以沒有任何技巧直接根據自己積累,直接選擇選項。
做題原則是言語邏輯勿糾結,數量關系忌全做,類比定義搶先做,資料分析認真做。也就是說在做言語理解和邏輯判斷時通過讀題干和看選項,根據我們的快速技巧排除干擾選項選擇正確答案,如果能把三個干擾都排除固然好,如果不能也不要在剩下的選項中徘徊糾結,直接根據的積累和感覺選擇一個,否則會造成即浪費了時間正確率又不高的悲劇;在做數量關系的時候一定要先大概瀏覽一下所有題目,從中挑選出自己比較熟悉的簡單的題目重點去計算一下,而對于那些一看就不會或者很糾結的題目果斷的放棄,不要在這些題目上浪費一丁點的時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時間規劃才有可能讓我們在行測考試當中把握住整體,把握好輕重緩急,有舍有得是最終獲取高分的有效手段。俗話說有舍才有得,同樣在行測考試的應試上只有果斷放棄我們不會的或者不確定的題目,把時間盡量的留給我們會的題目上,保證正確率,這樣就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把自己分數進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