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答案解析
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
這并不是說,人們一直沒有注意到世界上與他們自己在看法和行為上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圣經《舊約全書》與《新約全書》充分提到各種各樣的民族,其中有猶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倫人、埃塞俄比亞人、羅馬人等等。這些民族之間的差異,比起他們中任何人與澳大利亞、亞馬遜森林、北極的北美原住民等的差異,就顯得遜色了。借助于向真正遙遠地方旅行的手段,人們有可能第一次遇到這類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與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觸——這開始于歐洲人試圖把其貿易和政治統治擴大到世界各地之時——人們的注意力才集中于人類各種各樣的差異。
使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歐洲人只是逐漸認識到,在所有這些差異的掩飾下,他們可能與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與歐洲人共享基本文化價值的社會被貼上“未開化的”或“野蠻的”標簽。直到18世紀中葉,相當多的歐洲人才開始認為這類人的行為與對他們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關的。這樣一個時代到來了:人們越來越努力根據自然法來解釋事情,對以權威文本為根據的傳統解釋表示懷疑,對人類多樣性的興趣日漸濃厚。
1.1.
對插入語“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強調在不同時期對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觀察的艱難性
B.強調在不同時期對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觀察的可能性
C.強調在同一時期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觀察的艱難性
D.強調在同一時期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觀察的可能性
1.2.
下面不屬于導致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原因的一項是( )。
A.廣闊的地理范圍,造成交往的局限
B.落后的旅行手段,造成溝通的不便
C.顯著的民族差異,導致理解的困難
D.遲緩的認識發展,導致研究的滯后
1.3.
下面對“人類多樣性”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及其在年齡、性別、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B.人類的不同起源和人們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獨特看法
C.民風習俗的差異和對“未開化的”或“野蠻的”民族的認同
D.不同的民族在文化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及其獨特的行為方式
1.4.
根據全文內容,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具有課程意義的人類學工作出現較早,但含有學分的人類學課程形成較晚
B.人們較早關注到與己不同的民族的存在,但關注人類各種各樣的差異卻較晚
C.北極的北美原住民與赫梯人之間的差異比猶太人與埃及人之間的差異要顯著
D.長期以來歐洲人沒有意識到“野蠻人”的行為與對他們自身的理解密切相關
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答案解析:
1.1.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查語句理解。
定位材料第二段,插入語是個雙重否定句,強調“沒有到世界遙遠地方旅行的手段,對遠遠不同于人們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觀察是艱難的”這句話。顯然不是觀察“同一文化同一民族”,且通過到“世界遙遠地方旅行的手段”只能觀察“同一時期”的文化,故排除A、B選項。要觀察“不同于人們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有可能“冒險”,可見其“艱難性”。
故正確答案為C。
1.2.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查細節判斷。根據第二自然段“在大部分歷史中,人們一直受限于他們的地理范圍。沒有到世界遙遠地方旅行的手段”,可判斷A、B項是導致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原因之一。根據第四自然段“使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歐洲人只是逐漸認識到……”和“直到18世紀中葉”等信息,可以判斷D項是導致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原因之一。因此正確答案為C。
1.3.答案: D
解析:
此題考查詞語理解。在材料第四自然段定位“人類多樣性”,“人類多樣性”指人類的差異。從材料第四自然段“不與歐洲人共享基本文化價值的社會被貼上‘未開化的’或‘野蠻的’標簽”可知,不同民族的差異在于“文化價值”,故正確答案為D。
A項后半句“年齡、性別、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和B項“獨特看法”在材料中未提及;C項>對“‘未開化的’或‘野蠻的’民族的認同”是忽略“人類多樣性”的原因之一,并非對“人類多樣性”的理解。
1.4.答案: A
解析:
此題考查細節判斷。材料第一自然段提到“在美國,學院或大學(羅徹斯特大學)普通人類學含學分的第一次課程直到1879年才開設”,可知“>含有學分的人類學課程”確實形成較晚,但不能說明“>具有課程意義的人類學工作出現較早”。又根據“但作為獨立研究領域的人類學是相對較晚的西方文明產物”等信息,可以判斷A項說法錯誤。
根據第三自然段“這并不是說……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這開始于歐洲人試圖……人類各種各樣的差異”,可以判斷B選項說法正確。
根據第三自然段“其中有猶太人、埃及人……就顯得遜色了”,可以判斷C項說法正確。
根據第四自然段“直到18世紀中葉,相當多的歐洲人才開始認為這類人的行為與對他們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關的”,可以判斷D項正確。
因此正確答案為A。
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