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警考試定義判斷習題解析
浙江招警考試定義判斷習題(一)
②行政補償: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失,由國家依法予以補償的制度。
③行政追償: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代表國家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費用后,依法責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組織和個人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的法律制度。
例證:
(1)李某的宅基地被國家征用,獲得各種補償款六萬元。
(2)某城建執法大隊在拆除違章建筑時損壞了相鄰的合法建筑,后執法大隊私下對房屋所有人進行了賠償。
(3)刑警趙某對疑犯刑訊逼供造成重傷,公安機關對當事人進行賠償之后,責令趙某承擔部分醫療費用。
符合上述三種定義之一的例證有幾個?
A.0 B.1
C.2 D.3
2.定義:
①實行犯:又稱正犯,指直接實施具體犯罪行為的人。
②教唆犯:指故意用言詞、動作或其他方式促使他人產生犯罪意圖的人。
③幫助犯:又稱從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人。
典型例證:
(l)匡某準備去搶劫某單身女性,在跟蹤該女性時,因看到巡邏警察便放棄了搶劫行為。
(2)一日晚,黃某見本村商店鎖著門,即到鄰村將正在看電視的榮某、王某叫到門外說:“村里商店中無人,你們去看看,動作要快,我在這里等你們。”榮、王撬門人店,竊得現金及香煙等物品,黃某分得現金及實物價值350余元。
(3)金某和陳某因瑣事發生糾紛,后金某邀史某一同去報復陳某,史某向他人借來摩托車,在明知金某攜帶兇器的情況下搭載金某至案發現場。在距陳某不遠處,史某駕駛摩托車在旁等候,金某持刀上前對陳某身體要害部位猛刺數刀后,搭乘史某的摩托車逃離現場。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l個
C.2個 D.3個
3.定義:
①靜止人口:指一個總人口數長期保持不變的人口,需每年出生人口數與死亡人口數總量相等及年齡構成不變的人口群。
②現有人口:指在規定的普查標準時點上,普查區內實際居留的人口,不問其是否經常住在普查區內或居住時間的長短。
③戶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經常居住區內的戶口登記機關登記為常住人口的人,即戶口本上登記的人口。
典型例證:
(1)某市對一個社區進行了詳細的人口調查,結果發現,該社區在過去五年中,每年的總人口數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出生的嬰兒的性別比例也差不多。
(2)小邱帶著妻兒一起去某地旅游,為了節省開支,在景區內的農家住下來,居住期間,適逢當地搞人口普查,小邱一家都登記注冊。
(3)趙某一年跳槽來到南京某公司工作,在某小區買了80平方米的住宅,趙某用兩天把自己的妻兒從老家接來,打算在此居住一段時間。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B.1個
C.2個D.3個
4.定義:
①淡漠:指對外界事物和他人漠不關心的態度和精神狀況。
②懺悔:指良心和羞恥心支配下的內心自我譴責。
③憐憫:指對他人的不幸表示關切、同情。
典型例證: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5.定義:
①雙趨沖突: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目標同時吸引著人們,但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目標時,通常會出現雙趨沖突。
②雙避沖突: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目標都是人們力圖回避的事物,而他們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種目標時,就會產生雙避沖突。
③趨避沖突:在同一事物對個體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況下產生的沖突。
典型例證:
(1)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
(2)一般來說,小孩子生病以后想盡快好起來,但又非常怕打針吃藥。
(3)一個貪官被盜,但又不敢報案,因為這可能使他的罪行大白于天下。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浙江招警考試定義判斷習題答案
1.C【解析】本題屬于多定義判斷,三個定義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國家依法承擔部分或全部的賠償責任。對照定義,例證(l)屬于行政補償,例證(3)屬千行政追償。例證(2)中執法大隊私下對房屋所有人進行賠償,第一,“執法大隊”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第二,“私下”不符合法定程序,故不屬于行政賠償,亦不屬于行政補償、行政追償。所以符合定義的例證有2個,本題選C。
2.C【解析】(1)中匡某由于客觀條件不具備而未能著手實施犯罪,且不存在同案犯,因此與題干不存在對應關系;(2)中黃某只實施了教唆行為,未直接實施盜竊,不是實行犯,因此與②教唆犯對應;(3)中史某搭載金某前去行兇并助其逃離犯罪現場,是為犯罪提供幫助的行為,故史某與③幫助犯相對應。因此本題共有兩組對應關系,C為正確答案。
3.C【解析】例證(l),由“結果發現,該社區在過去五年中,每年的總人口數是完全相同的”可知,其與定義靜止人口的“總人口數長期保持不變”相符合,兩者相對應;例證(2)中,小邱與妻兒是當地的實際居留人口,符合現有人口的定義,兩者之間存在對應關系;例證(3)不涉及人口以及人口登記,與各定義無關,故不存在對應關系。
4.B【解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反映了詩人閑適的心情,與定義各項均不符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出自唐代詩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映了詩人對天下寒士的悲憫,與定義③相符合;“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體現了對遠在他鄉親人的思念,與定義各項均不符合。故本題只有一個對應關系存在。
5.D【解析】例證(1)與定義①對應,例證(2)與定義③對應,例證(3)與定義②對應。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浙江招警考試定義判斷習題(二)
1.服務補救:指服務性企業在對顧客提供服務出現失敗和錯誤的情況下,對顧客的不滿和抱怨當即做出的補救性反應。其目的是通過這種反應,重新建立顧客滿意和忠誠。
下列不屬于服務補救的是( )。
A.某顧客在租用已預訂的別克車時發現該車已被租出,租車公司將本公司的勞斯萊斯車以別克車的租價租給該顧客
B.某人在商場買了一件皮大衣,付款后發現衣服質量有問題,商場當即無條件退貨
C.某航班因天氣惡劣而推遲起飛,航空公司為旅客提供休息的地方和晚餐
D.某人在辦理房產證時,投訴房管局效率太低,房管局立即改正
2.退化作用:指個體遇到焦慮、威脅或挫折時,退化到早期的階段,且心理較舒適的適應層次。
下列屬于退化作用的是( )。
A.剛出生的小孩被狼群帶大成為狼孩
B.機器零配件的老化
C.人老時生理機能的退化
D.較大的兒童會模仿較小的嬰兒的動作,或表現得像嬰兒一樣
3.自我妨礙:指有時人們給他們自己的成功設置障礙,有通過采取行動或者選擇目標來提高對失敗作外部歸因的機會,從而避免或減輕失敗的消極含義。
下列不屬于自我妨礙的是( )。
A。考試前不復習而熱衷于玩B..選擇不可達到的目標
C.面對困難的事情力不從心D.對于很緊急的事情故意拖延
4.法律制裁: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下列屬于法律制裁的是( )。
A.王濤因考試作弊被學校給予留校察看處分
B.小王端湯不小心燙傷了顧客,被顧客索要500元
C.張某連續不參加大華攝影沙龍的活動被開除會籍
D.錢良盜竊彩電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
5.行政給付:又稱行政物質幫助,它是指行政機關對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等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或政策等規定,賦予其一定的物質權益(如金錢或實物)或與物質有關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
下列屬于行政給付的是( )。
A.某縣政府征用農村集體土地30畝,給予補償費50萬元
B.民政部門對于犧牲軍人的家屬發放撫恤金
C.某小學生得了重病,鄉政府發動群眾給其捐款治病
D.某公安局在偵查案件的過程中,損壞了居民張某的貴重物品,由此賠償其1000元
浙江招警考試定義判斷習題答案
1.D【解析】注意關鍵詞“服務型企業”,D項的房管局不是企業,故其行為不屬于服務補救。
2.D【解析】退化作用發生在“個體遇到焦慮、威脅或挫折時”。A項小孩成為狼孩是狼群帶大的原因;B、C兩項都是自然形成的。故選D。
3.C【解析】注意關鍵詞“給自己設置障礙”,由此可知C不屬于自我妨礙。
4.D【解析】A項是學校的一種內部紀律處分,B項是民事糾紛,C項是社會團體章程中的活動規剝,D項錢良被人民法院實施了刑事制裁。故選D。
5.B【解析】A項屬于行政補償,C項屬于社會捐助,D項屬于行政賠償。撫恤金是行政給付的一種形式,故選B。
浙江招警考試定義判斷習題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