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片段閱讀讀材料技巧
片段閱讀讀材料技巧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文字壁壘不可小覷
B.中華民族大統一的原因
C.信息交流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
D.國家發展之根本在于信息交流
我們先來逐句分析一下原文,第一個句子:信息關乎國運;第二個句子:信息成了民族凝聚力,保證國家統一;第三個句子:歐洲也有統一文字;第四個句子:歐洲的文字壁壘導致羅馬分崩離析。全文由這四個句子構成,我們經過逐句分析后,就很容易把握全文表達的主要內容了,那就是信息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提煉出文章主要內容之后再去看選項,C選項的表述與主要內容十分吻合,即為正確選項。
各位考生在做常規主觀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分析材料,從而把握主要內容。找準材料的主要內容,是解答所有常規主觀題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步驟,不管如何提問,讀完材料后一定要明確主要內容,把握住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那么拿下這類型題目就再也不是什么問題了。
行測片段閱讀例題
1.做文秘宣傳工作,自然常常需要寫。寫作能力是一個文職人員的重要基本功。寫作是一種基本綜合能力,它需要經過訓練才能獲得,才能逐步提高。培養寫作能力,雖有科學的途徑可循,但必要的笨功夫還是要下的。拙力用足,巧力出焉。只有持之以恒,殫精竭慮,勤學苦練寫作基本功,才可能心竅大開,靈感煥發,由量變達到質變的飛躍。
這段話主要告訴我們( )。
A.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
B.寫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
C.寫作必須先下足笨功夫,才能出巧力
D.寫作只需勤學苦練就能心竅大開
2.藝術精英主義是藝術一以貫之的高雅姿態和自我意識,它強調藝術是藝術家內心經驗的獨特寫照,具有獨一無二的審美意義,消費大眾的需要和欲望,一般不在它的考量視域里,而大眾文化更愿意強調藝術如何在消費和接受中呈現意義,如若大眾的需要和欲望發生變化,那么作為生產者的藝術家,就有必要生產出作為現代藝術普遍范式的新的大眾文化產品。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自我意識是高雅藝術的靈魂
B.藝術創造應與社會想連接
C.藝術的發展同樣受市場規律的影響
D.藝術的本質在于其文化屬性
3.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平臺型企業的快速崛起。從門戶網站、網絡游戲、各種電子商務到網上社區、第三方支付、網絡視頻等平臺企業不斷涌現,并且向平臺經濟產業逐步演化。平臺經濟的更大開放性,將企業邊界推向最大化。在服務對象上,平臺型企業比傳統企業具有更顯著的開放性,更加體現雙邊或多邊之間信息交流、交易撮合、多方共贏等新特征。與傳統產業在地理空間上集聚發展不同的是,平臺產業對地理空間依賴性大大減弱,促進要素跨區域聚合。平臺產業引導不同產業鏈突破地域空間位移限制,在虛擬空間上實現對接,由傳統單一產業鏈方向上的價值流動,轉向多產業鏈上的價值鏈交錯。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平臺經濟的( )。
A.崛起方式
B.發展原因
C.發展基礎
D.優勢特征
4.考試技術有先進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難說有先進和落后之分。1993年,美國學者在研究各國高中畢業后的考試制度后便指出:考試制度與各國的國家教育制度及社會情況緊密結合,有些國家的考試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變;有些國家的考試制度則正在經歷實質、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各國考試制度的改變方向也不盡相同。
這段文字體現作者怎樣的觀點?
A.對考試制度應進行歷史的客觀的評價
B.高校招考制度各有千秋,很難區分優劣
C.應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改革高校招考制度
D.國外的考試制度歷史悠久,值得借鑒
5.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懂得絕不能削足適履這一道理,然而,為了職業而改變性格的人卻比比皆是。職業這雙鞋,難道就 真的需要用改變性格的巨大代價來適應嗎?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這一日常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為什么我們卻 要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真正領悟到呢?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找工作時應考慮自己的性格特點
B.在生活和工作中應注意揚長避短
C.事業成就取決于對職業的熱愛
D.真正領悟淺顯的道理也需要時間的磨礪
行測片段閱讀例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根據提問“告訴”一詞知本題為隱含主旨題。
材料首先闡述寫作能力對于文職人員的重要性,接著談及其培養方法,用“但”強調下笨功夫的必要性,后文都是進一步闡釋這個必要性,由此可推出“寫作必須先下足笨功夫,才能出巧力”,因此C項正確。A項是材料的信息之一,但不是重點;B項觀點材料并未提及;D項表述錯誤,勤學苦練是心竅大開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
解析:
文段中一個“而”表示轉折,重點在文段的最后,最后強調的是藝術應該考慮大眾的需要,文段的主旨就是強調藝術貼近大眾及社會的需要,最后強調有必要生產出現代藝術普遍的大眾文化,對應選項即B符合文段的主旨,且是呼吁項。
3.答案: D
解析: 文段開始先介紹了平臺型企業的崛起,接著文段的后半部分都在介紹平臺型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和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平臺型企業的崛起方式、發展原因以及發展基礎在文段中都沒有涉及,所以應該排除A、B、C項。因此,本題選D項。
4.答案: C
解析:
此題屬于隱含主旨理解題,考查背后文意,難度很高。材料首句談及招考制度沒有優劣之分。進而講述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改革存在難易、遲緩、長短之說,“此外”依次進一步談及各國招考制度改革由于各自原因方向不盡相同。縱觀全文,作者的立足點其實在于立足當下我國,招考制度改革要研究分析自己的國情,既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貿然突進。故正確答案為C。
ABD均沒有沒有抓住作者的觀點“招考制度改革”。其中B選項是最強的干擾項,考生容易把材料誤解為提出觀點—解釋論證的總分結構,而實際上后面并沒有解釋“優劣難分”,而是在默認“優劣難分”的基礎上,談由于國情不同,改革的難易、遲緩、方向各有自身特性。故不選。
5.答案: A
解析:
此題是意圖判斷題,第一步找主旨,第一句的重點在“然而”之后,引出話題職業與性格的關系,接著通過兩個反問引出文段的重點,意思即職業不需要改變性格。第二句在主旨基礎上合理引申,即選擇職業是應考慮性格。所以此題選A項。文段的主體是職業與性格。BCD主體不對,可直接排除。
行測片段閱讀讀材料技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