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片段閱讀答題技巧
行測片段閱讀解題技巧
一般是文段中心句出現在段落前面部分,起到總領本段內容的作用。后文內容都是對中心句的論證和分析,或引出一些例子進行證明。總領式的文段,核心就是要把握第一句或前兩句的中心內容。
(2)總結式:
一般是出現在段尾部分,在一段話結束后都要用結論性的語句總結概括,從而達到重申重點的目的。通常用因果關系的句式表示結論,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見”、“總之”、“言而總之”、“綜上所述”、“概而言之”等。這種結論性的語句作為文段的中心,體現了作者的主旨意思,能夠給予我們很明確的提示。
【例1】在美國,學術界、工業界、主管部門和多數消費者傾向于認為用豆漿代替牛奶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不過,絕大多數西方人很不喜歡豆味,所以美國的豆漿有一步去除或掩蓋豆味的操作,而中國人就會覺得這樣一點兒豆漿味也沒有。對奶味的偏好和對豆味的排斥,是豆漿在西方不夠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漿在保存過程中比牛奶容易發生聚集下沉,這也給豆漿成為牛奶那樣的方便食品帶來了難度。保存難度高,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于牛奶。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對比中國人和西方人對豆漿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漿在美國市場上價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漿在西方市場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漿打入美國市場所必需的技術手段
【解析】答案選B。文段為分總結構,前三句先指出對豆味的排斥使豆漿在西方不受歡迎,因而市場需求量不大;第四句接著說明豆漿保存難度大;末句進行總結,正是由于前述兩個原因,才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于牛奶。由此可知,文段的主旨就在于剖析豆漿在美國價格偏高的原因,即B項。本題易誤選C。文段主要針對的是美國的情況,C項的“西方市場”范圍過大,且“主要原因”不代表“根本原因”。
二、主題一致,各有側重
指的是兩個選項或多個選項,出現主題詞一致,但后面側重表達的內容不同的情況。這種干擾項在辨析的時候,必須緊緊抓住題干的重點內容,一般來講,題干的關鍵句圍繞敘述的,就應該是選擇的答案。
【例2】政府對公共風險進行管制,區別于其他社會事務的最大特點在于“決策于未知之中”,不確定性的存在,為風險管制的決策與實施增加了難度。鑒于此,風險管制者應該通盤考慮科學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視其中任何一項因素,都可能導致管制失靈。
上述文字中,作者意在表明:
A.公共風險管制的重要性
B.公共風險管制的復雜性
C.公共風險管制的多變性
D.公共風險管制的不可控性
【解析】答案選B。觀察選項,四個選項均圍繞“公共風險管制”這個主題來說,但側重點不同。觀察題干,關鍵句為“鑒于此”后的句子,這句話強調的是風險管制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哪一個都不能忽視,也即是每一個因素都應該考慮。
三、主題詞篩選法
主題即話題。主題可能是一個詞,也可能是論述兩個詞之間的關系。判定主題詞可根據
首尾句原則、引出原則、重復出現的高頻詞語、歸納主要對象的共同屬性等技巧。
【例3】在西方,足球曾經是卑賤、粗野的代名詞。那時的足球活動沒有什么規則,更談不上什么禮儀,和打群架沒有什么區別,弄出人命是常有的事。但這種游戲特別血腥,特別刺激,特別有吸引力,雖屢屢遭禁,卻每每“春風吹又生”。為了使得這個人們又愛又恨的游戲益于身心,也為了改變“下賤的踢球人”的形象,人們創造了足球規則,增加了足球禮儀。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規則和禮儀對足球運動很重要
B.足球在西方一直頗受大眾歡迎
C.足球運動曾有遭人唾棄的歷史
D.足球運動面貌經歷了巨大變化
【解析】答案為A。文段首先由“足球曾經是卑賤、粗野的代名詞”引出足球規則、禮儀的話題,然后說明規則和禮儀對改變足球原有負面形象的作用。“足球規則”、“足球禮儀”是文段論述的重點,選項中包含此關鍵信息的只有A。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練習題
1.元朝人畫山水的基本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卻注意自己的“有筆有墨”,大家所稱的“宋人丘壑”和“元人筆墨”正是指此。換言之,宋朝人愛大自然勝過筆墨,而元朝人愛自己的筆墨勝過大自然, 。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
A.由此反映出宋元藝術家或剛或柔的不同情懷
B.由此可見元代畫家造詣成就之非凡
C.這種求變的主張遂彌漫于整個元代畫壇
D.這就是元朝畫家重筆墨趣味的原因所在
2.收藏的功利性并不會削弱收藏作為高雅文化藝術活動的魅力,反而能夠促進收藏事業的發展。從古至今,純粹的非功利性的收藏可以說絕無僅有。保值、增值的客觀需求,促使人們對各類器物的鑒定和欣賞水平不斷提升。如果離開一定的歷史條件來奢談所謂純粹的收藏鑒賞,對于收藏事業來說只能造成觀念的混亂。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業界對收藏活動中的功利化不以為然
B.非功利性收藏對收藏事業發展意義不大
C.收藏事業中的“功利主義”思想無可厚非
D.絕大多數收藏活動是在獲利驅動下進行的
3.“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國知名學者約瑟夫·奈深入闡釋并推廣了國際理論中的另一個新概念--“巧實力”,它是兼具硬實力和軟實力優點的一種整體性戰略。①實現巧實力,首先,要為國家設立長期的國際定位目標和戰略規劃。其次,準確列出可用資源目錄,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②第三,評估試圖影響目標的資源與偏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清晰的分析行為對象間的差異,③熟悉其所掌握的資源,有助于更好地設定本國外交戰略,實現國家意圖。第四,在各種權力之間做出重組或選擇。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它們的效用應當彼此強化,而不是相互削弱。④第五,評估成功實現目標的可能性,以此來明確自身的國際能力限度,謹慎制定切實可行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妄自尊大地做出錯誤的戰略抉擇。
上面這段文字缺少這樣一句話:“如何權衡它們之間的關系,形成更有效,更靈活的戰略方案,將是未來國家的戰略重心。”這句話在文中最恰當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大學發展遇到的困難是可以理解的,如知識成倍增長,新學科不斷出現,舊學科依然存在,學校的擴大趨勢不可阻擋,因此大學變得更難管理,足以耗盡管理者的聰明才智,學校的性質決定了大多數管理者是從教育者中挑選出來的,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訓練,很可能陷入可悲的境地,他們因學術經歷而被任命,之后卻再沒有時間來思考學術問題,學校的擴大要求他們不遺余力地尋求資金等各種支持發展的資源,他們在為保持發展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奮斗時,也越來越深地卷入了籌集資金和事務的苦役。
對這段內容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大學擴張的主客觀因素
B.大學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
C.大學管理者陷入困境的原因
D.選拔大學管理者的最佳途徑
5.如果將漢字視為一個生命體,它的演化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漸變,一種是突變。漸變,常常由書寫工具的變遷引起,甲骨文筆畫硬朗挺拔,是因為刻在堅硬的龜甲之上,隸書最初是刻在竹筒上的(后來才用墨寫),所以轉折提筆間有一種雕琢的韻味,至于楷書的中正平和,是毛筆書寫時代的字形逐步趨向規范和標準化的結果,這都不是一道命令下來改的,而是很自然的歷史進程。 ,秦王朝為了政治的需要,發布“書同文”的政令,在全國推行“小篆”,小篆改變原先那種彎彎曲曲的筆畫線條,整理出一種筆畫勻整、便于書寫的新字體。更大的突變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國家推行簡體字政策,2000多個漢字被簡化和標準化。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
A.漢字字形的改變發生在秦代
B.當然,書寫工具的變遷并不是唯一原因
C.然而,到了秦代情況發生了變化
D.相比之下,政治常常是最強大的突變力量
行測考試片段閱讀練習題答案
1.【解析】D。首先根據劃橫線部分的位置進行判定該句起總結作用。文段后面談論的是宋朝和元朝喜愛筆墨還是自然的對比,通過轉折關聯詞“而”突出強調元朝的做法,故橫線處應是對元朝做法的總結。D項符合題意,當選。
2.【解析】C。第一句提出文段主旨即“收藏的功利性不會……反而能夠促進收藏事業的發展兩項表述有誤,排除。”。后文通過例子予以說明。文段強調的主體是收藏的功利性,對其態度是肯定的。據此,正確答案為C項。A、B兩項表述錯誤,排除。D項文段未提及,排除。
3.【解析】D。只要弄清楚這句話中的“它們”指的是什么,就能夠確定其位置所在。通過讀文段,不難發現,它們指的是硬實力和軟實力,這句話放在④處最恰當。因此D項當選。
4.【解析】C。文段提到“大多數管理者是從教育者中挑選出來的,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訓練,很可能陷入可悲的境地”,然后分析他們陷入可悲境地的原因,因此C項正確,當選。
5.【解析】D。文段首句是中心句,即漢字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漸變一種是突變。接下來分別論述漸變和突變的內容,空前論述的是漸變的過程,空后文談論的是因政治需要強令實行,顯然說的是突變的過程。D項“相比之下,政治常常是最強大的突變力量”,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文段前后照應,當選。
行測片段閱讀答題技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