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題目及答案解析
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題目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存儲 先進 B.記錄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記憶 專門
【解析】B.由“信息通過數碼方式________在設備中”可知,“設備”為一具體實物,用“記憶”一詞不夠恰當,且后文強調的是這種設備的特別與唯一,“特定”比“先進”、“固有”更為合適,故B項最為恰當。
這道題目我們可以感受到邏輯填空題目側重材料語意的理解,以及實詞含義的辨析,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實詞的積累。
【例2】許多調查顯示,實現了地域轉移的農村勞動力,絕大部分集中在20-35歲之間,其中男性的比重大大高于女性,且受教育程度高于農村勞動力的平均水平。從遷移者的家庭經濟狀況來看,通常在其家鄉處于中上等水平。和這些已經走出去的人相比,還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素質相對偏低,要實現向外轉移,需要克服文化、年齡以及經濟條件等方面的限制。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的問題是:
A.農民具備什么條件才較易外出務工
B.已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的主要特點
C.農村勞動力留守家鄉的具體緣由
D.農村勞動力實現經濟狀況改善的途徑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實現了地域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具備的條件,即大部分集中在20-35歲之間、受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經濟狀況在家鄉處于中上等水平。接著說明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素質相對偏低,文化、年齡以及經濟條件等都是其外出務工的限制條件。綜合可知,本文段主要說明的問題是農民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較易外出務工,即A項。
片段閱讀側重常規主觀題目,即需要通過言語的積累,對材料內容進行宏觀把握和概括,找到材料重點及作者觀點。
【例3】藥檢局對于五種消炎藥進行藥效比較,結果如下:甲與乙藥效相同;丙比甲有效;丁副作用最大;戊藥效最差。因此( )。
A.丙最有效
B.丁比戊藥效好
C.甲比戊副作用大
D.甲和乙副作用相同
【答案】B.解析:文段提出兩個比較項,為藥效和副作用。而所給的比較結果不全面,缺乏丁的藥效情況、除丁外其他四種藥的副作用情況。通過戊藥效最差可推出丁比戊藥效好,但無法推出丙的藥效是否最好,也無法推出C、D兩項。所以B項為正確答案。
【例4】中國要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必須有一流的教育。只有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中國才 能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
以下各項都符合題干的意思,除了
A.中國難以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除非擁有一流的教育
B.只要中國擁有一流的教育,就能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
C.如果中國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就不會沒有一流的教育
D.不能設想中國做出了應有的國際貢獻,但缺乏一流的教育
【答案】B.解析:題干的斷定是:“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是“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的必要條件,該斷定的則是充分條件,其他選項均與題干意思吻合。
言語理解常見選項設錯陷阱
一、設錯陷阱之“無”
“無”,即無中生有。它主要是指把沒有的說成有,憑空捏造。表現在細節題中,“無中生有”主要是指選項涉及的某個概念、問題或結論在原文中并沒有提及。尤其是當選項出現對兩個事物進行比較時,一般原文并未對它們進行比較。
【示例1】
原材料:網絡媒體是一個新興的傳播工具,發展勢頭非常迅猛。通過網絡,可以反映各個方面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需求和看法。
設錯選項:作為一個新興的傳播工具,網絡媒體有著獨特的優勢,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媒體的發展速度。
【解析】原材料中并沒有將網絡媒體與其他媒體的發展速度進行對比,設錯選項中的“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媒體的發展速度”屬于無中生有。
二、設錯陷阱之“偏”
“偏”,即以偏概全。它指以個別事物替代一類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體特征的一種設錯方式。多通過更改主語或混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擴大范圍來迷惑考生。
在閱讀文段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重要詞語前面的修飾詞和限定詞,如:“一些”、“有些”、“這些”、“少數”、“少部分”、“少量”、“一部分”、“某個”、“某種”、“幾乎”、“除……之外”、“到……為止”、“絕大多數”、“全都”、“全部”等,見到這些詞語時,就要重點關注。
【示例2】
原材料:史料顯示,羅馬社會中使用人牲的現象比較罕見,通常只用牛羊獻祭,只有在國家安全受到明顯威脅時,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處死少數異族人。
設錯選項:為了確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優越地位,_和羅馬人在祭祀活動中只用牛羊獻祭,將活人獻祭視為野蠻民族的愚昧行為。
【解析】設錯選項在原材料的基礎上去掉了“通常”二字,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三、設錯陷阱之“反”
“反”,即正話反說。它是指選項與原文意思相反。命題人在設置錯誤選項時,有時故意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不需要說成必需,把必需說成可有可無。這一類錯誤選項中常出現的詞語有:必、必需、必須、沒、沒有、不、不必、不用、不曾、不可、是、不是。
【示例3】
原材料:人在做夢時,心跳和呼吸的次數與清醒時差不多,但變得不那么均勻,體溫調節機制受阻,打寒顫和出汗都很難。
設錯選項:人在做夢時,常常出汗。
【解析】設錯選項“常常出汗”和原材料中的“打寒顫和出汗都很難”語意相反,犯了正話反說的錯誤。
四、設錯陷阱之“混”
“混”,即混淆時態。它是指將還沒有發生或未實現的說成已經發生或實現的,將可能的說成必然的,將不肯定的說成肯定的一種設錯方式。
在閱讀文段時,大家要關注材料中的“將要”、“可能”、“也許”等詞語,判斷選項時則要注意“已經”、“必然”等十分肯定的詞語。準確把握“已然與未然”、“可然與必然”的關系。
【示例4】
原材料:三峽水庫建成后水位抬高、水面擴大,增加了內循環,但這種水分的內循環相對于外循環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設錯選項:三峽水庫建成后將使水位抬高、水面擴大并增加內循環,但這種水分的內循環相對于外循環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解析】設錯選項在原材料的基礎上添加了“將使”二字,將已經發生的事情說成將要發生的事情,混淆了時態。
言語理解要點梳理
一、邏輯填空
邏輯填空重點考查語境分析和詞語辨析,二者并重。語境分析主要考查通過分析語句間的邏輯關系尋找呼應點的能力,國考中常見的邏輯關系有,解釋關系,反對關系、遞推關系和聯合關。詞語辨析主要考查含義側重、語義輕重、搭配對象、適用范圍、詞性和句法功能以及感情色彩等辨析角度,考查的詞語類型包括實詞和成語。
二、片段閱讀
片段閱讀考查考生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
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
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
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等。中公教育專家預測2017 年重點考查主旨觀點題,輔之考查細節判斷題和其他小題型。
主旨觀點類的題注意對材料主題詞和行文脈絡的把握,主題詞主要通過高頻詞匯和文段關鍵句中的論述對象來確定,行文脈絡在國考文段中主要為轉折、因果、總分、分總和并列。
細節型題考生要注意對常見的選項設錯類型更為敏感,如:無中生有、正話反說、強加因果、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
三、語句表達
語句表達考查語句排序和語句銜接兩種題型。這兩種題型與片段閱讀有很大的相通之處,都考查對段落主題詞的把握和行文脈絡的分析,且所給題目的材料內部結構會更加多樣化。總體來看,語句表達看似復雜,其實具有很強的技巧性。
語句銜接主要注意話題和思路的一直性。
語句表達主要注意抓選項邏輯起點,材料行文脈絡和標志詞,常見的標志詞類型有指示代詞、關聯詞、重復詞和順序詞。
猜你感興趣:
1.行測言語理解失分原因講解
2.上海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習題及答案
3.言語理解選詞填空練習及答案解析
4.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逆天神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