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精選題附答案
黑龍江公務員片段閱讀精選題(一)
C.不能一味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而應大力限制能源消費
D.應當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把過高的能源消耗降下來
【例題】政策和制度在相當程度上帶有人們的主觀意志,或者說是人們意志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行政調節方法運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學,主要取決于人們主觀上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取決于人們對客觀規律和復雜的經濟活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行政調節方法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局限性
B.政策和制度在制定過程中存在不科學性
C.應該用經濟和法律等其他調節方法取代行政調節方法
D.政策和制度的正確與否,取決于其制定者的主觀因素
【例題】任何一個神經細胞的興奮,都會引起一系列與之有關的記憶群的活動。情節是以“自我”來根據事物內容自問自答,邊設置場景、角色,邊加以深化發展的。形象思維構出畫面(可視內容),語言記憶(邏輯思維)則是“自我”根據畫面內容做出的邏輯反應,成為下一個畫面的心理要求,概括地說, 。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
A.邏輯思維內容確定了形象思維內容,形象思維又誘導了邏輯思維
B.邏輯思維內容確定了形象思維內容,同時又誘導了形象思維
C.形象思維內容確定了邏輯思維內容,同時又誘導了邏輯思維
D.形象思維內容確定了邏輯思維內容,邏輯思維又誘導了形象思維
【例題】《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表現形式,能夠被第三人利用、復制。這種表現形式類型多樣,如各種文字作品、音樂作品及科學技術作品。這是因為作品受法律保護的原因之一是要使其得到傳播、利用。再好的作品,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之中,也是沒有辦法讓第三人知曉利用的。
這段話直接支持的觀點是( )。
A.著作權受到法律保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具備一定的物質表現形式
B.《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首先必須是獨創性的智力勞動成果,例如作者的構思
C.期刊、樂譜、設計圖都可以成為著作權保護的對象
D.作品受法律保護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它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表現形式
【例題】精神與物質,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兩翼,此起而彼伏,相輔而相生,這也是自然界的平衡規律。物質產品極大豐裕之時,人們對文化和精神的要求恰恰也就少了。反之,民族危亡,國難當頭,《黃河》之聲震天響起!特大地震,轟然襲來,淚光中的詩篇和歌吟,讓多少人心潮澎湃,挺起脊梁擦干眼淚!經濟蕭條不振,恰恰需要給人以文化的心靈雞湯!
這段話的中心論點是( )。
A.經濟環境的坎坷與挫折,正好為文化產品提供了難得的創作素材
B.人類生活中,物質產品越豐富,精神需要恰恰會越少
C.往往在民族危亡、國難當頭的時候,總會有經典文化作品產生
D.社會危難之時,人們更需要文藝作品、文化產品的安撫與激勵
黑龍江公務員片段閱讀精選題答案
【答案】D。解析:材料第一句說明經濟持續增長,必然帶來對能源需求的增長,第二句強調高增長、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費、低效益的發展模式絕對不可取。所以,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應為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要控制好能源消耗,D項最符合題意。材料并沒有關于“能源問題日益嚴重”的表述,所以A項不能選;B項過于片面;“高增長、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費、低效益的發展模式是絕對不可取的”并不等同于應大力限制能源消耗,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表達的是宏觀經濟管理中行政調節方法的運用會受到主觀意志的影響,即存在局限性,A項表述與此相符。文段論述的主題是“行政調節方法”,第一句話中的“政策與制度”是作為引子出現的,不是文段論述的重點,故排除B、D。C項中的“取代”一詞過于絕對,行政調節方法存在局限性,可以用其他調節方法加以補充協調,而不是直接取代。
【答案】D。解析:由文段中“形象思維構出畫面”、“語言記憶(邏輯思維)……做出的邏輯反應”可知,形象思維內容確定了邏輯思維的內容,“形象思維”為陳述對象,A、B兩項將陳述對象換成了“邏輯思維”,錯誤,可排除。由“成為下一個畫面的心理要求”可知,“邏輯思維又誘導了形象思維”。C項將二者顛倒,不合題意,排除。故本題答案為D。
【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表現形式,然后解釋了原因——基于作品傳播、利用的需要,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物質表現形式,才有可能被第三人利用,才有可能引發侵權。由此可見,文段主要想說的便是物質表現形式對作品受法律保護的必要性,D項當選。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闡述了物質與精神此起彼伏、相輔相生的關系,然后以特大地震中文化藝術作品在鼓舞和安撫人們心靈上的巨大作用為例,說明經濟蕭條不振的情況下更需要這些精神作品在心靈上給人以慰藉和激勵。D項當選。
黑龍江公務員片段閱讀精選題(二)
【例題】拿起一本日歷,隨手一翻,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人的一生不就是一個漫長又巨大的空間嗎?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可是,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也許正是這樣,我們便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
通過這段話,作者想表達的是( )。
A.“明天”是未知的,它隱含著一種希望
B.“今天”太短暫,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擁有明天
C.人不能改變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和決定明天
D.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
【例題】印象管理是心理學家庫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一個個體總是希望獲得別人和社會的贊同,并想控制社會交往的結果,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場合中的形象。這種形象包括語言、儀態、穿著、動作等。印象管理是一個社會的基本事實,每個人有意無意的都在進行印象管理。
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不贊同以下哪個觀點?( )
A.形象應作為一個人最為重要的基本素質
B.世界上成功的巨人們無不在乎自己的形象
C.無論我們認為從外表衡量人是多么的膚淺和愚蠢,但社會上的人每時每刻都在根據你的服飾、發型、手勢、聲調、語言等自我表達方式判斷著你
D.關于形象的印象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的工作升遷、商業交易、人際關系甚至是自尊和自信,并最終影響內心的幸福感
【例題】在我國,人們并不十分相信法律,那是因為法律的作用讓位于權力的作用,法律所能調控的問題遠遠少于而且弱于權力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這種情況最終傷害的是每個人。因為當人們不相信法律能夠為自己和社會帶來公正時,就會采取各種手段來尋求權力下的機遇,這種個體“精明”的普遍化、群體化,會造成整個社會運轉成本加大,最終危及和損害的仍是每個個體的根本利益。
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我國迫切需要塑造信仰法律的司法文化
B.我國法律制度不完善,體制還存在問題
C.司法權與其他權力分配上存在的缺陷影響了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D.法律的作用永遠無法替代權力
黑龍江公務員片段閱讀精選題答案
C【解析】這是一道意圖推斷題。文段的前半部分一直在說“明天”的不可預知性,充滿了希望,就像是一間空屋子,“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但“可是”之后話鋒一轉,說的是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使用過的日子抓不住”說明昨日不可追、“感到歲月匆匆”暗指今日不可留,要把握今天。故結合起來C項為最佳選項。
B【解析】這是一道態度觀點題,考查考生通過文段準確把握原作者態度、傾向性的能力,關鍵在于轉換觀念,切忌帶入常識。做這道題時我們默認作者是印象管理派的發言人,文中所述即為其觀點。文段認為“一個個體總是希望獲得別人和社會的贊同”、“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場合中的形象”、“每個人有意無意的都在進行印象管理”,據此我們可得出其一直在強調形象及印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C、D均為其轉述或補充論證,只有B是主觀猜測,而且說法絕對,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A【解析】文段一開始就強調“在我國,人們并不十分相信法律”,接下來闡述原因、結果及其危害,不難發現作者通過深層論述是想揪出問題的根源即“人們不相信法律”,進而呼吁“我國迫切需要塑造信仰法律的司法文化”,故本題選A。B項文中并沒有明確提到或講述我國存在法制問題;C項是偷換概念,文段中的“權力”并非指“司法權”;D項明顯表述不當,與原文所持觀點有嚴重出入。
C【解析】這是一道意圖推斷題。首先根據關鍵信息點“無論……還是……總之……”、“再造”、“改革”等詞語可粗略看出作者對文段內容的態度,再用排除法可選出答案C。A項自相矛盾,如若康有為認為孔子所見與今日新學暗合,則其應接受新學而非尊孔;B項根據歷史康屬保皇守舊一派,“獨具慧眼”一般用來形容對新事物的發現能力;D項說法證據不足,屬主觀猜測。故本題選C。
C【解析】本題屬于語句排序題。通過閱讀可以發現,第六句“首先”應該與第二句的提問銜接,與第六句銜接的應該是第七句和第三句,是對黃巖松頑強生命力的描述;接下來應該是第四句“還”與第六句并列,相應地與第四句銜接的句子為第一句,是對黃巖松特有天然造型的描述,最后是第五句話與第一句承接。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精選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