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試題詳解
青海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一)
2.對一篇規范的論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綜述、刪注釋,實在是_________ 的不智之舉。
A.削足適履 B.揚湯止沸 C.矯枉過正 D.舍本逐末
23.中華民族一直以其強烈的責任意識享譽世界,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的歷史時期,尤其需要_________人們的責任意識,這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________,也是時代的呼喚。
A.增強 要求 B.提高 結果
C.加強 需要 D.提升 途徑
4.中國古代數學家對“一次同余論”的研究有________的獨創性和繼承性,“大衍求一術”在世界數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_________的。正因為這樣,在西方數學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稱求解一次同余組的剩余定理為“中國剩余定理”。
A.完全 否定 B.明確 忽視
C.絕對 動搖 D.明顯 懷疑
5.隨著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大眾傳媒進入千家萬戶、覆蓋城鄉,其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力_______ 擴大,越來越成為廣大群眾的主要信息來源,在很大程度上_________著社會輿論。
A.日益 影響 B.逐步 控制
C.漸漸 干擾 D.不斷 引領
青海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答案】B。解析:由“目前要著重”可知,空缺處的詞應包含前后、輕重兩層含義。C項只突出輕重,D項只突出先后,均不夠全面,可排除。A項所表達的“可持續性”的含義在句中沒有體現。本題選B。
2.【答案】A。解析:“砍綜述、刪注釋”對應“削足”,“版面限制”對應“適履”,A項最為恰當。
【考點點撥】 削足適履:比喻無原則地遷就現成條件,或不顧客觀條件生搬硬套。揚湯止沸:把滾開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想使沸騰停止。比喻治標不治本,不解決根本問題。矯枉過正:矯正彎曲的東西,做過了頭,又彎向另一面。比喻糾正偏差超過了應有的限度。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3.【答案】A。解析:“提高”、“提升”與“意識”搭配不當,可排除B、D;根據“既……也”引導的并列句可知,第二空必與“呼喚”相對應,故應選“要求”,正確答案為A項。
4.【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獨創性和繼承性某種程度上是互相矛盾的概念,故“完全”或“絕對”的繼承性常意味著并非完全或絕對獨創,據此排除A、C項。由“在西方數學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稱……”可知,“大衍求一術”在數學界的崇高地位是公認的事實,因此對其地位的看法應是“不容懷疑”的,第二空應填“懷疑”。本題選D。
5.【答案】A。解析:“控制”、“引領”程度太深,用來形容大眾傳媒對社會輿論的作用不合適。“干擾”感情色彩與句意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項。
青海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二)
1.一個從小吮吸母文化長大的人一旦來到異國他鄉,往往會遭遇“文化沖擊”(Culture Shock),有人更_________地譯為“文化休克”。這種不適應所在地文化、懷念故國文化的現象,就是鄉愁。為了排遣深深的鄉思、盡快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大多數人都采取了_________的態度。
A.巧妙 事在人為 B.形象 兼容并蓄
C.生動 入鄉隨俗 D.夸張 順其自然
2.有了國內外巨大的價差,石油企業更愿意將成品油銷往海外。同時,國際石油投機商也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以來料加工為_________,將低價成品油大量出口到境外大賺一筆,這樣的情況又造成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_________了國內油品市場。
A.手段 影響 B.掩護 扭曲 C.名義 抑制 D.幌子 犧牲
3.瘋狂擴散的藍藻起初并沒有使人們感到_________。往年正常情況下,它頂多影響太湖的一些景觀,不會帶來什么騷亂。雨季一來,這些小生物會被大量的雨水沖刷稀釋,人們會漸漸_________它,直到第二年的來臨。還有一些農民把它們撈起來當肥料,__________地稱之為“海油”。
A.焦慮 淡忘 親切 B.擔憂 漠視 形象
C.異樣 適應 生動 D.奇怪 習慣 幽默
4.在當代,發展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人口素質。誰人口素質高、人力資本________,誰就占據先機,誰就會走在發展的________;誰人口素質低、人力資本___________不夠,誰就會喪失發展的機遇,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A.豐富 前沿 累積 B.充足 前鋒 積累
C.強大 前端 聚集 D.雄厚 前列 積聚
5.水資源_________不是能夠無限供應的,可持續發展的________應當是建立污水回收系統,循環利用。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率還較低,污水處理費僅是自來水水費的一半左右,而僅憑________我們就能判斷,使水重新進入城市水源循環的費用一定比采集清潔水的費用高得多。
A.自然 目標 想象 B.既然 途徑 觀察
C.顯然 思路 直覺 D.當然 基礎 常識
青海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答案】C。解析:“事在人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用于勸誡人要樹立信心。不能形容人的態度,排除A。“順其自然”指聽之任之,不發揮人的積極主動性,純粹只讓其自身發展。這種態度傾向與“盡快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所表達的積極適應環境的傾向不符,排除D。“兼容并蓄”指把性質不同的各方面的東西都吸收、包羅進來。“入鄉隨俗”指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與來到異國他鄉的語境相適應,這里選“入鄉隨俗”更貼切。本題選C。
2.【答案】B。解析:題干說的是國際投機商把“來料加工”作為借口來攫取利潤,故第一空填“手段”不合適,排除A。而“名義”的用法通常是“以……的名義”,沒有“以……為名義”的說法,排除C。“將低價成品油大量出口到境外大賺一筆”的做法,會對國內油品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嚴重到“犧牲”國內市場的程度,因此排除D。本題答案選B。
【考點點撥】 來料加工是指進口料件由外商提供,進口時不付匯,制成品由外商銷售,經營企業收取加工費的加工貿易,進口原材料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均屬于外商。
3.【答案】A。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藍藻被雨水沖刷稀釋后離開了人們的視線,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會被忘記,“適應”、“習慣”與文段句意相悖,排除C、D項。“漠視”指冷淡地對待,強調一種不關心的態度。此處是表示隨著時間慢慢遺忘,而并不是在指明一種態度,且用“漸漸”修飾,“淡忘”最為恰當,故本題答案為A。
4.【答案】D。解析:第一空“人力資本”和“豐富”、“強大”搭配不當,排除A、C。而“前鋒”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作戰時處在最前面的部隊;二是指足球、籃球等球類比賽中以進攻為主要任務的隊員。“前鋒”一般指一類人,而第二空所填的詞語應是用來描述發展的狀態,不指人。所以“前鋒”和“發展”不搭配,排除B,正確答案為D。
5.【答案】C。解析:從語法角度看,如果填“既然”,那么前后兩句的主語都應該是水資源,而文段并非如此,所以排除B。“建立污水回收系統、循環利用”應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思路和途徑,而不是“基礎”和“目標”,排除A、D。答案選C。
青海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試題詳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