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公務員片段閱讀專練題及答案
遼寧公務員片段閱讀專練題(一)
A. 孤獨是勇敢者的專利
B. 孤獨需要勇氣
C. 偉大的心靈需要獨舞
D. 孤獨激發靈感
2、大氣和云層既可以折射也可以吸收部分太陽光,約有一半照射地球的太陽能被地球表面的土地和水面吸收,這一熱能值十分巨大。由此可以得出:地球將會逐漸升溫以致融化。然而。幸虧有一個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因素,即_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
A. 地球發散到外空的熱能值與其吸收的熱能值相近
B. 通過季風與洋流。地球赤道的熱向兩極方向擴散
C. 在日食期間。由于月球的阻擋。照射到地球的太陽光線明顯減少
D. 地球核心因為熱能積聚而一直呈熔巖狀態
3、居民消費指數(CPI)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它主要反映了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雖然它是一個_________的數據,但卻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滯后性
B. 標準化
C. 暫時性
D. 前瞻性
4、“預算公開”原則在法律上的確定,無疑是一大進步,它消除了預算法與信息公開條例之間的不兼容,對于目前試行的預算公開工作,將是很大的促進。然而,也要看到的是,對公眾而言,他們關注的不僅是預算公開的“形式”,更關注預算公開的“質量”,如果預算公開徒有形式,公眾所看到的,依然是不明不白的賬本,那么,預算公開的效用將大打折扣。因此,提高預算公開的“質量”,可謂非常迫切。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 表明提高預算公開“質量”的迫切性
B. 解釋預算公開原則納入法規的現實意義
C. 強調保障公眾的財政預算知情權的重要性
D. 描述目前預算公開仍流于形式的情況
5、文言文可以學一點,但不要太多,因為我們是反對寫文言文的。為什么要反對寫文言文呢?首先,現代人要說現代話;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寫好。為什么要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我說可以教點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加點的“此”字指代的內容是( )。
A. 說現代人的語言
B. 多選些文言文
C. 反對寫文言文
D. 用文言文寫作
遼寧公務員片段閱讀專練題答案
1.C。文段首先說明孤獨是心靈的獨舞,面對孤獨需要很大的勇氣,然后以小說家赫胥黎的話來說明靈感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涌現出來。由此可知,最適合做文段標題的是C項,它最形象。也更契合文段內容。
2.文段首先指出地球吸熱升溫可能導致融化,再指出有一個可以抵消此作用的醫素,故橫線處應說明能抵消地球吸熱升溫的因素是什么。D項明顯不恰當,排除。B、C項對地球的降溫有一定作用,但遠達不到“抵消”的程度。A項指出地球發散的熱能值與其吸收的熱能值相近,作為抵消的因素最恰當。故本題答案為A。
3.由“但”轉折引出居民消費指數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可知,橫線處應填入一個表示居民消費指數局限性的詞,則只有A、C符合要求。再看C項,居民消費指數不能說是一個“暫時性的數據”。故正確答案為A。
4.文段首先指出“預算公開”原則在法律上的確定對預算公開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接著以“然而”做轉折說明公眾不僅關注預算公開的“形式”,更關注“質量”,最后一句,“因此”總結說明提高預算公開質量的迫切性,A項與此相符,B、C項均不是艾段意在說明的重點,D項“仍流于形式”在文段巾沒有提及。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5.根據文意可知,作者雖然覺得可以教點文言文,但是反對用文育文寫作。由此可見作者說“目的不在于此”中的“此”指的是用文言文寫作。故答案為D。
遼寧公務員片段閱讀專練題(二)
1、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的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面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據于一生經驗學問,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法,該有什么樣的效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過這三步工夫來的。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不研究問題的人,只是畏難求易
B. 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通過這三步走的
C. 多研究些問題才能得出有價值的思想
D. 只要分三步走就能得出有價值的思想
2、把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的筵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 )。
A. 對于快樂的不同看法
B. 快樂的決定因素
C. 小孩子與成年人感受快樂的不同之處
D. 精神和肉體在感受快樂中擔當的不同角色
3、有人提議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大運河山東段據說提出要大規模投資重新開挖被湮沒的古河道,重建分水工程,以重現昔日輝煌。問題在于,大運河的功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農耕時代的“水上通衢”地位已讓位于工業時代的鐵路和公路。山東濟寧以北的河段早已斷流,水文地貌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整個北方的缺水已屬不爭的事實,何處能引水濟運?當年運河的“水脊”南旺鎮巨大的分水工程中,一個個提升水位的水閘、蓄水的水柜和宏大的分水龍王廟,如今均已湮沒消亡,而且地形地貌也有了極大變化,現在已找不到這些水工建筑的遺址,殘存的龍王廟也僅剩幾座小廟,殘破不堪,在風雨中飄搖。另外,運河沿線原有的眾多會館、碼頭、市場早已破敗無存,有的已蕩然無存,即使重新開鑿,也不再可能重現昔日風光。 對于不能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大運河水上通道的地位現已被鐵路和公路取代
B. 有些河段斷流,水文地貌變化,無水補濟運河
C. 當年作為運河“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已被湮沒
D. 運河沿線的會館、碼頭、市場都早已不復存在
4、經典不等于真理,經典所說的也不可能都正確,經典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讀它們,不在于它們保證了真理,也不在于它們具有超越時空的消閑功能,或“工具理性”的實用功效,而是在于它們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和體現。人類文明的特點在于它的延續性,人類文明需要沿襲和繼承。沒有傳統的文明不成其為文明,沒有經典的文化也不成其為文化。因此,傳統的毀滅就是文明的毀滅,經典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接受經典和珍惜經典,是文明的標志,也是創造的開始。摒棄經典,或將經典視為收藏的文物,都是在斷送文化。經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只能從閱讀經典開始。所以,在當今“快餐式”“工具性”閱讀成為一種“時尚”之時,中學生課外閱讀自發呈現的“重文輕理”傾向,就并非是一種什么“缺陷”。
這段文字意在( )。
A. 闡述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原因
B. 肯定中學生課外閱讀“重文輕理”的傾向
C. 說明經典與文化的關系
D. 強調閱讀經典是文化傳承的開始
5、在近代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大量“外來語”甚至有“外”來居上之勢,蓋因“西學”較“中學”發達先進也。無論高興與否贊成與否,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就是如此,難以人為改變,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戶口”“講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統”,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紅”不可,一定要把這種帶有“殖民”色彩的“外來語”統統掃地出門,則我們現在幾乎無法開口說話。應當說,從總體上來看,無論是方言還是外來語,都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哪項與作者支持的觀點不一致?( )
A. 語言在交流、演變中的“功利性”是客觀規律,我們應順其自然地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要人為地去改變它
B. 對語言的演變現象不妨持豁達的態度,不必動輒大驚小怪、批評指責,過分地強調“正統”是有害且不識時務的
C. 堅守正統語言是不切實際的,只有積極吸收、利用外來語,我們的語言才會更加生動、新鮮
D. 方言和外來語不是洪水猛獸,它們能夠使我們的臼常用語更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遼寧公務員片段閱讀專練題答案
1.提問的方式為“意在說明”,因此考生應該著重把握作者論述的目的和意圖所在。該文段采用的是總分總結構,先是說明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具體問題下手的,然后列出了解決問題的三步,最后總結:有價值的主張,都要先經過這三步工夫實現。對比四個選項,A項,作者并沒有提到不研究問題的人是何種情況,B項過于絕對,比較C和D項,顯然二者的充分必要條件關系是相反的,回到原文,可以明顯看出多研究問題應該是得出有價值的思想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此,C項正確。故本題選C。
2.文段首先指出快樂分肉體和精神兩種的說法是錯誤的,接著提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然后運用反正兩方面的例子(精神沒有獨立,不知什么是快樂;快樂取決于精神狀態)來證明論點。文段通篇圍繞“精神上是否有掛礙才是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這一主題展開論證,故B選項正確。
3.D項是古老運河無法重現昔日風光的原因,而非不能建成“水上高速”的原因。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4.文段為論述文,有兩個標志性連接詞“因此”“所以”。“因此”是對上文的總結,指出經典對于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是對總結后的結論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作者進行上述論述的意圖所在,即通過上述論證得出中學生課外閱讀自發呈現的“重文輕理”傾向并不是一種缺陷,B項是對其的同義替換,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根據文段第一、二句話可知,A選項正確。根據文段第三句可知,B選項正確。根據文段最后一句可知,D選項正確。文段只是說外來語會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但不代表積極利用外來語是使語言生動、新鮮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對于外來語,作者的態度是自然而然,不存在積極或消極性,故C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C。
遼寧公務員片段閱讀專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