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解析
廣東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一)
A.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物質條件
B.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
C.物質生產決定精神生產
D.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
2.有一種看法,認為結構游戲只不過是幼兒拼拼湊湊、搬搬運運而已,無須教師過多的參與。其實,結構游戲如能進行得好,它不但能培養幼兒的搭配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而且能促進幼兒手、腦、眼協調一致的能力和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審美能力。但要使結構游戲發揮出如此的作用,教師不僅要參與,更要不失時機地示范、指導、點撥,否則,便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
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
A.幼兒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結構游戲
B.幼兒教師與幼兒能力的形成有很大關系
C.合格的幼兒教師應掌握結構游戲的教法
D.幼兒對造型藝術的審美能力有賴于結構游戲
3.公眾對茅盾文學獎的關注表明,我們對原來意義上的文學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這樣的獎項來讓大家接觸文學。這其實和每年我們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相類似,這種關注正是說明,我們對于文學的現狀和作品越來越陌生。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公眾對原來意義上的文學已不熟悉
B.公眾對茅盾文學獎的關注前所未有
C.公眾對于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高
D.我們對于文學的現狀和作品缺乏了解
4.傳統的道德是對應著單純的生活和與人際關系結合密切的小組織產生的,道德教化在生活單純的小組織里還能發揮作用。但在高度復雜化的現代社會,如果把人的愛心和慷慨,僅由面對面的方式表現,把移風易俗和重任,僅寄望于少數有德者,很難想象這個社會會變成個什么樣子。
根據這段文字,理解錯誤的是( )。
A.道德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并發揮作用的
B.道德教化在傳統社會中具有積極功能
C.在現代社會發揚傳統道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D.道德教化在現代社會的功能趨于式微
5.古代帝國的政治集權雖然是它的力量所在,可也是它的弱點所在。它憑借軍事暴力和貿易中的壟斷優勢來保證經濟資源從邊緣流向中心,卻因為官僚機構吸收利潤過多而造成社會虛弱。當帝國的統治成本過高以至于無法支撐帝國的統治時,衰敗便不可避免了。
這段話論述了( )。
A.古代帝國的政治與經濟如何相互影響
B.集權政治如何在古代帝國的演變中發揮作用
C.高額的統治成本是古代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D.古代帝國的官僚機構在經濟資源分配中的消極作用
廣東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答案
1.【答案】A.這篇文段引用馬克思與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的話,表明了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而后講述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B項和D項都強調了物質資料生產對于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卻未提及與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C項則是完全有悖于文段的結論,直接排除。所以正確答案是A項。
2.【答案】B.此文段是轉折關系的主旨概括題型,“其實”一詞即將前句做了一定程度的否定。文段中提到結構游戲對幼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更強調了教師在其中適時加入時的關鍵性作用。A項認為幼兒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結構游戲,這將結構游戲的重要性過于夸大;C項認為合格的幼兒教師應掌握結構游戲的教法,文段中所述為幼兒進行結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加入的作用,并未提及教師是否應掌握相關教法;D項與A項一致,將結構游戲的重要性過于夸大。
3.【答案】D.此文段是結論推斷題,先從茅盾文學獎受關注角度分析出公眾對原來意義上的文學已不熟悉,而后從諾貝爾文學獎受關注角度分析出公眾對于文學的現狀和作品越來越陌生。A項并不錯,但沒有D項全面和深刻,D項更加細致地說明不熟悉的內容是文學的現狀和作品,而這也是文段中所明確提到的。B項只是說茅盾文學獎受關注的情形,但在文段中未曾提及,而且作者的意圖很明顯是要通過茅盾文學獎受關注這一事件發表看法,而非就事說事;C項與B項一樣,只是說諾貝爾文學獎受關注的情形,文段中同樣未多作闡述,只是說明公眾對文學的陌生程度。
4.【答案】C.此題需要留意,要選出的是“理解錯誤”的一項。“傳統的道德是對應著單純的生活和與人際關系結合密切的小組織產生的,道德教化在生活單純的小組織里還能發揮作用。”一句即可判斷出A和B兩項與原文意思相符合,故而排除。而后一句話,從作者的字里行間已可推斷出道德教化功能在高度復雜的現代社會的衰落與弱化,亦可排除。文段中只提到傳統道德的產生,是通過道德教化,而現如今道德教化功能弱化,并未提及在現代社會發揚傳統道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故而選C.
5.【答案】B.此文段是總—分式的主旨概括題。先提出了作者的觀點,而后展開說明古代帝國的政治集權是力量所在,亦是弱點所在的原因。A項提及政治與經濟相互影響,但文段中只說明了政治集權對于經濟的影響,未曾提及經濟對政治集權的影響;B項符合作者觀點;C項把作者認為的“弱點所在”轉成了“根本原因”,過于絕對;D項只提到了消極作用,未曾提到文段中所述政治集權對經濟的積極作用。
廣東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二)
1.一個人真正的“精神饑餓感”應該從中小學時期開始培養。現階段我國亟須在學校教育階段“拯救閱讀”,尤其是兒童閱讀。“閱讀是消滅無知、消滅貧窮、消滅絕望的武器。”一個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決于閱讀的水平;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沒有閱讀的“學習”只能稱作“訓練”。
對這段話主旨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是否從兒時就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精神境界。
B.閱讀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C.“學習”與“訓練”的最大區別在于“訓練”僅僅是技能的培養。
D.閱讀是培養“精神饑餓感”的最佳方法。
2.商品化使民間藝術發生的變異正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著。這種貌似“茁壯成長”的民間藝術,在文化意義上卻是本質性的消亡。難道民間藝術只有這樣一種出路嗎?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對待自己傳統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間藝術中那種對生活的虔誠與執著,把它視為一種傳統精神,一種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人們知道,在當今這樣做何其困難。所以,普查與記錄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這不只是為了記錄一種文化形態,一種充滿情感的美,更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
對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民間藝術的商品化使民間藝術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大變革而消滅。
B.民間藝術的商品化使民間藝術得以保存,普查與記錄現有的民間藝術已沒有實質意義。
C.要保持民間藝術作為民族情感與精神的一種載體,在商業化的現時代已變得非常困難。
D.在民間藝術商品化的情況下,民間藝術的傳承者應重塑民間藝術充滿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間藝術成為一種見證與記載歷史的精神。
3.中國改革之難,最難的不是發現問題并提出對策,而是改革必須考慮13億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避免引起社會動蕩,避免激化矛盾,既積極又穩妥,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始終堅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險灘、克難題的制勝法寶。
根據以上文字,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避免引起社會動蕩,避免激化矛盾是當前改革中最關鍵的問題
B.保持社會穩定、兼顧最廣大群眾利益是中國改革最棘手的問題
C.中國在改革中必須要考慮人口眾多這一現實問題
D.兼顧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法寶
4.領導帶領機關干部掃大街,從官員和機關的角度看,這當然是好事,可以拉近與民眾的距離,顯示出領導干部勤政為民。但是,從干部的個人權利講,義務勞動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是行政命令的驅使;從環衛部門的角度來看,如果干部常態化掃街確有必要,反映出的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問題,要么環衛工人的數量不夠,人手短缺;要么是環衛工人不好好干活,工作留下了很多死角。
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內容的是( )。
A.領導干部帶頭掃街、參加義務勞動是對個人權利的侵犯
B.領導干部帶頭掃街能激發環衛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C.領導干部帶頭掃街可以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促進干群關系和諧
D.領導干部帶頭掃街,很可能會造成民眾的誤解,達不到理想效果
5.如果說“家電下鄉”給了家電企業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的機遇,那么,“進城”則更能為企業創造更好的銷售業績。因為在城市里,居民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假如“家電進城”也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和補貼的話,企業應當有理由在城鎮市場上發掘出新的消費潛力,客觀上讓城市低收入和失業居民也得到家電產品消費的實惠。
下列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家電下鄉”不可能給企業帶來良好的銷售業績
B.城市低收入和失業居民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補貼
C.政府應該支持企業的“家電進城”,大力推廣新產品
D.和農村市場比較,城鎮消費市場同樣具有挖掘的潛力
廣東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答案
1.B【解析】本題三個錯誤選項均屬于無中生有。A項中“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屬于沒有出現的概念,是文章中“一個民族精神境界”和“一個人的閱讀史”的混合體,但本身屬于無中生有,而A項的說法也是無中生有;C項的“最大區別”和“技能培養”均屬于無中生有;D項將文中閱讀和“精神饑餓感”的概念連接起來,加上了“最佳方法”,屬于無中生有的陳述。
2.C【解析】A、B的說法與原文意思正好相反,從“這種貌似‘茁壯成長’的民間藝術,在文化意義上卻是本質性的消亡。”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民間藝術商品化是不滿的;D屬于無中生有,文中并沒有提到民間藝術傳承者,而只是說普查與記錄原生態的民間藝術。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C
3.D【解析】文段中落腳點在“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始終堅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險難、克難題的制勝法寶”,這表示:改革開放雖然有很大的困難,但已經取得了成功,所以文段的主要含義為:總結這種成功的原因,即兼顧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成功的法寶。而B選項的關注點在于“改革遇到的困難、棘手問題”,這與文段主旨不符,因此正確答案為D。
4.D【解析】這是一道歸納概括題。文段主旨在“但是”之后,D項全面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項說法片面;B、C項文段沒有提到,屬于無中生有。
5.D【解析】A項說法錯誤,從“‘家電下鄉’給了家電企業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的機遇”可以看出;B項文中沒有提到;C項屬于多余延伸,作者并沒有明確表態。
廣東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習題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