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精選題附答案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精選題(一)
C.馬克思十分重視他的發現對工業以及一般歷史發展產生的革命影響
D.馬克思有著非凡的預見性,因而對理論科學中的新發現都特別敏感
【例題】魯訊在小說《風波》中描述了該村莊經歷了大的社會政治風波,在最后一段中寫道:“現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給他相當的尊敬,相當的待遇了。到夏天,他們仍舊在自家門口的土場上吃飯;大家見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過八十大壽,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雙丫角,已經變成一支大辮子了;伊雖然新近裹腳,卻還能幫同七斤嫂做事,捧著十八個銅釘的飯碗,在土場上一瘸一拐的往來”。這個結尾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主要原因是()。
A.通過描寫幾個人物,反映了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B.通過描寫經歷政治風波后,農民沒有任何改變,來進一步反映農民的愚昧和麻木
C.利用“又”、“仍舊”、“仍然”等幾個詞反映了農村沒有任何改變
D.通過描寫幾個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了農村的美好和諧
【例題】讀書貴有疑,可貴之處就是獨立思考,敢于大膽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讀書有疑,并不是脫離客觀實際,并不是違背科學原則的胡猜亂疑。要疑得正確,疑得有長進,還必須善于疑。當疑不疑或亂疑,不但得不到任何長進,相反,還會把思想引上邪路,這決不是我們應取的治學態度。這段話的主要觀點是()。
A.讀書的可貴之處是獨立思考、大膽追求和探索
B.提倡大家讀書時都要帶著疑問去讀
C.讀書不但要勇于生疑而且要善于生疑
D.胡亂猜疑是違背科學原則的
【例題】人體不能缺乏一種微量元素——碘。人體缺了碘就會腫脖子,然而大量的碘對人來說卻有毒,碘蒸氣能夠劇烈地刺激黏膜,會把人毒死。這表明——________。填入橫線的最恰當的句子是()。
A.碘是人體中的一種重要的元素
B.適量的碘對人體是有益的
C.大量的碘對人體有毒
D.碘蒸氣能把人毒死
【例題】古人把盤山分為上中下三盤,稱為三盤盛境。自來峰一帶為上盤,勁松蒼翠,蟠曲翳天,是為松盛;古中盤一帶為中盤,嶙峋嵯峨,千奇百怪,是為石盛;晾甲石一帶為下盤,萬泉響澗,瀉玉噴珠,是為水盛。真可謂“松風水韻,潭影嵐光”。這段話所要表達的主旨是()。
A.盤山名字的由來
B.介紹盤山的三盤
C.盤山風景秀麗,松、石、水各具風韻
D.古人對盤山盛境的喜愛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精選題答案
【解析】A。通過“但是”一詞可知,這段話的重心在后一句,后一句話的意思是說當馬克思面對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更有興趣。因此A項準確復述了這段話的意思。故選A。
【解析】B。魯迅的小說大多是針砭時弊的,《風波》亦不例外。熟悉這篇小說的考生,不難發現這段話之所以深化了小說的主題,關鍵在于小說正文通過辮子風波的正面描繪,反映了農民的愚昧落后;而小說的結尾,則說明雖然經過了張勛復辟和反復辟的政治風波,但農村仍是死水一潭,這就進一步揭示了當時農村的落后和農民麻木到了多么嚴重的程度——這就是對小說主題的深化。故正確答案是B。
【解析】C。這同樣是一道歸納觀點式的言語理解題。解答本題目的關鍵除了弄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之外,考生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各選項之上,首先要分清哪些是現象或者說是論據、哪些是觀點。這段話主要說明了“讀書貴在有疑”而且“要疑得正確,疑得有長進,還必須善于疑。”故正確答案是C。
【解析】B。這是道選句填空型的言語理解題,回答該題時,考生尤其要注意概括這段話的主旨大意。這段話主要說明碘對人體既不能缺也不能過量。能表達這一意思的只有選項B,故本題選B。
【解析】C。這是一道歸納主旨的言語理解題。這段話分別描寫了盤山三盤各自的迷人風景,上盤為松盛;中盤為石盛;下盤為水盛;因此盤山之所以是“盛境”主要是指盤山的松、石、水各具風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精選題(二)
【例題】“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地使用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下列行為屬于“合理使用”的是()。
A.報紙轉載其他報刊上刊登的文章
B.甲為撰寫博士論文,復印乙已發表的文章作為參考文獻
C.某輔導班因市場上沒有某教材,為學生復印該教材30份
D.某人在自己的論文中引用他人著作中的內容,沒有注明出處
【例題】集合行為是指一種人數眾多的、自發的、非理笥的、無組織的且行為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行為。下列不屬于集合行為的是()。
A.周筆暢眼鏡的流行
B.社會上有關某明星生活作風問題的謠言
C.通貨膨脹引起的搶購風
D.董事會經集體研究討論決定任命張名為總經理
【例題】人的書寫習慣形成之后,具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這種相對穩定性是由條件反射的強度規律所決定的。因為一個人從學習和練習書寫動作定型的形成,一般都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在此時間內形成的條件反射的剌激次數和強度都在日益加大,從而使自動化鎖鏈系統也就越加鞏固,最終導致書寫習慣的形成。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個觀點,即()。
A.人的書寫習慣具有相對穩定性
B.人的書寫習慣的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
C.人的書寫時間是由于條件反射的刺激形成的
D.人的書寫習慣的穩定性只是相對的
【例題】近年來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降低,有四分之一的讀書人的讀書時間也在減少。我們不能因為網絡媒體的興起,就疏忽國民圖書閱讀率的下降,因為網絡閱讀與傳統閱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還是要強調傳統閱讀。在我看來,傳統閱讀更利于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雖然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但那絕不是圖書的本質,圖書的本質還是要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積累。而這一點,對于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對于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降低,作者認為其原因是()。
A.國民的讀書時間越來越少
B.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
C.國民的素質普遍降低
D.網絡閱讀的興起
【例題】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不屬于國家機關,但與基層政權有著密切關系:基層政權對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協助基層政權開展工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或村民選舉。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以及辦理法律規定的其他事項,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向居民會議或村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這段話的意思是()。
A.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向人民政府負責
B.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C.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內部機構設置
D.居發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精選題答案
【解析】B。A、D項易排除。合理使用有三個基本特征:合理使用的客體僅限于已經發表的作品;合理使用的內容必須是少量和適當的;合理使用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由此可排除C,該項違反了第三點。故選B。
【解析】D。集合行為有下列特征:人數眾多;自發、非理性、無組織性;行為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選項A、B、C符合這三種特征,選項D是依照程序,有組織的制度化行為。故選D。
【解析】A。通讀這段話可知這段話的中心是在說明書寫習慣的相對穩定性。由此排除B、C。A項與D項比較容易混淆,但仔細分析可知,A項強調“穩定性”,而D項強調“相對性”。而題干所強調的是書寫習慣的“穩定性”。故選A。
【解析】D。作者在這段話中表明了不能因為網絡媒體的興起而忽略國民圖書閱讀率的下降,因為傳統閱讀有網絡閱讀無法達到的優越性。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國民讀書率降低的原因是網絡閱讀的興起。故選D。
【解析】B。這段話介紹了居發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與基層政權的關系組成結構、工作任務以及其向誰負責并報告工作。通話介紹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所反映的一個實質內容就是“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故選B。
北京公務員言語理解精選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