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言語理解練習題帶答案講解
湖北公務員言語理解練習題(一)
A.“明天”是未知的,它隱含著一種希望
B.“今天”太短暫,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擁有明天
C.人不能改變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和決定明天
D.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
【例題】印象管理是心理學家庫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一個個體總是希望獲得別人和社會的贊同,并想控制社會交往的結果,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場合中的形象。這種形象包括語言、儀態、穿著、動作等。印象管理是一個社會的基本事實,每個人有意無意的都在進行印象管理。
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不贊同以下哪個觀點?( )
A.形象應作為一個人最為重要的基本素質
B.世界上成功的巨人們無不在乎自己的形象
C.無論我們認為從外表衡量人是多么的膚淺和愚蠢,但社會上的人每時每刻都在根據你的服飾、發型、手勢、聲調、語言等自我表達方式判斷著你
D.關于形象的印象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的工作升遷、商業交易、人際關系甚至是自尊和自信,并最終影響內心的幸福感
【例題】在我國,人們并不十分相信法律,那是因為法律的作用讓位于權力的作用,法律所能調控的問題遠遠少于而且弱于權力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這種情況最終傷害的是每個人。因為當人們不相信法律能夠為自己和社會帶來公正時,就會采取各種手段來尋求權力下的機遇,這種個體“精明”的普遍化、群體化,會造成整個社會運轉成本加大,最終危及和損害的仍是每個個體的根本利益。
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我國迫切需要塑造信仰法律的司法文化
B.我國法律制度不完善,體制還存在問題
C.司法權與其他權力分配上存在的缺陷影響了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D.法律的作用永遠無法替代權力
【例題】無論是出于策略考慮還是由知識結構決定,總之康有為是以“托古改制”,這一中國歷代“改革者”最常用的方式,登上近代中國的思想、政治舞臺的。他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和《春秋董氏學》,以鬼斧神工之法顛覆了幾千年來的孔子和儒學形象,“再造”了一個“改革”的孔子和儒學,為自己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與合法性。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
A.康有為積極主張奉孔子為“圣人”,用新學說、新理論重新解釋孔子,是因為孔子所見或有與當日“新學”相暗合之處
B.居諸學日新、思潮橫溢之時代,康有為獨具慧眼,猶以保教為尊孔子,為改革創造了理論依據
C.作者對康有為“托古改制”,顛覆幾千年來的孔子和儒學形象持否定態度
D.康有為保教尊孔,妨礙思想自由,阻礙了真理在國人中的傳播
【例題】將下面七個句子重新排列組合:
①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
②黃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③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④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
⑤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
⑥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
⑦黃山的松樹是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
排列組合最連貫的是( )。
A.⑦⑤②⑥④③① B.⑦⑤①②⑥③④
C.②⑥⑦③④①⑤ D.②⑥③④⑦①⑤
湖北公務員言語理解練習題答案
C【講解】這是一道意圖推斷題。文段的前半部分一直在說“明天”的不可預知性,充滿了希望,就像是一間空屋子,“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但“可是”之后話鋒一轉,說的是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使用過的日子抓不住”說明昨日不可追、“感到歲月匆匆”暗指今日不可留,要把握今天。故結合起來C項為最佳選項。
B【講解】這是一道態度觀點題,考查考生通過文段準確把握原作者態度、傾向性的能力,關鍵在于轉換觀念,切忌帶入常識。做這道題時我們默認作者是印象管理派的發言人,文中所述即為其觀點。文段認為“一個個體總是希望獲得別人和社會的贊同”、“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場合中的形象”、“每個人有意無意的都在進行印象管理”,據此我們可得出其一直在強調形象及印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C、D均為其轉述或補充論證,只有B是主觀猜測,而且說法絕對,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A【講解】文段一開始就強調“在我國,人們并不十分相信法律”,接下來闡述原因、結果及其危害,不難發現作者通過深層論述是想揪出問題的根源即“人們不相信法律”,進而呼吁“我國迫切需要塑造信仰法律的司法文化”,故本題選A。B項文中并沒有明確提到或講述我國存在法制問題;C項是偷換概念,文段中的“權力”并非指“司法權”;D項明顯表述不當,與原文所持觀點有嚴重出入。
C【講解】這是一道意圖推斷題。首先根據關鍵信息點“無論……還是……總之……”、“再造”、“改革”等詞語可粗略看出作者對文段內容的態度,再用排除法可選出答案C。A項自相矛盾,如若康有為認為孔子所見與今日新學暗合,則其應接受新學而非尊孔;B項根據歷史康屬保皇守舊一派,“獨具慧眼”一般用來形容對新事物的發現能力;D項說法證據不足,屬主觀猜測。故本題選C。
C【講解】本題屬于語句排序題。通過閱讀可以發現,第六句“首先”應該與第二句的提問銜接,與第六句銜接的應該是第七句和第三句,是對黃巖松頑強生命力的描述;接下來應該是第四句“還”與第六句并列,相應地與第四句銜接的句子為第一句,是對黃巖松特有天然造型的描述,最后是第五句話與第一句承接。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湖北公務員言語理解練習題(二)
【例題】塵埃污染了空氣,也給人類帶來了麻煩。許多細菌、病毒和蟲卵,就是靠著它到處旅行,到處傳播疾病。工業粉塵還能使人患上各種難治的疾病。在醫院的手術室里,需要無菌操作,塵埃的存在,往往會帶來意外。面粉廠里過多的粉塵,又有引起爆炸的可能……
文中加點的“麻煩”是指( )。
A.到處傳播疾病 B.往往帶來意外
C.增添負擔和痛苦 D.給人類帶來危害
【例題】文字成為記錄文化的有效工具是從意音文字開始的。美索不達米亞的釘頭字、埃及的圣字、中美洲的瑪雅字、中國漢字等都是意音文字。 。現在,絕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為歷史陳跡了,只有漢字,作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獨存。
填入橫線上最恰當的是()。
A.它們在各自的地區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燦爛記錄
B.它們輝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大都已經銷聲匿跡
C.使用這些文字的地區都是人類早期文化的發源地
D.意音文字后來被具有音節特點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例題】麥秸掃帚或高粱掃帚,首先使用前把它放在很咸的冷水中浸泡幾小時,晾干后再使用可以延長一倍的使用期。若把它們泡在250克氯化鎂加1升清水的溶液中幾小時,也可延長一倍的使用期。因為這些溶液能使麥秸高粱苗變得特別柔軟。
最適合做本段文字標題的是()。
A.掃帚的使用 B.麥秸、高粱的回收利用
C.延長掃帚使用壽命 D.使用掃帚的方法
【例題】在中國的交通出行中,對于某些人來說,在無交警、無攝錄的情況下,闖紅燈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不僅如此,中國社會上另一些“闖紅燈”的現象也屢禁不止:造假者、黑心礦主、腐敗官員、考試舞弊者面對嚴厲的法規懲處依然前仆后繼地走向深淵……契約、紀律、法律、道德的紅燈一再被闖過,操守和原則的底線一再被突破,某些人對于規則的漠視在極端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對自已和他人生命的危害。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闖紅燈”行為的背后是一種普遍的“闖紅燈心態”
B.“闖紅燈心態”背后的規則意識缺失
C.當闖紅燈成為一種習慣,將會對社會帶來一系列難以忽視的危害
D.闖紅燈現象存在的深層原因是人們在心靈深處沒有建立起對規則的信仰
【例題】縱觀歷史,多少清正廉潔之士流芳百世,多少貪官污吏遺臭萬年。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修身養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各種貪欲。君子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時候,都要謹慎自已的言行。孟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能做到“慎獨”,做到“坦蕩蕩”,人生之路就不會出軌,就不會做那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錢權交易。在現實中,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都應當十分重視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充分發揮以史為鑒、以史資政、以史育人的功能。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A.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B.貪欲猛如虎,貪欲如洪水
C.廉不沽名方為正,官變能貧乃是清
D.只有防微杜漸,不觸高壓線,不越雷池,才能走好人生的路
湖北公務員言語理解練習題答案
D【講解】D項較為全面,包括A、B、C三項所述危害,故答案為D。
A【講解】由“文字成為記錄文化的有效工具是從意音文字開始的”可知,后面的內容講的應是意音文字記錄文化。由此判斷,只有A項符合。
C【講解】本文段主要是通過講述如何對掃帚進行處理,以延長掃帚的使用壽命,選項C最為準確。
B【講解】這是一道意圖推斷題,屬于非常典型的社會現實類。首句文段講述了闖紅燈現象普遍存在;接著說另一些“闖紅燈”現象屢禁不止,注意此處的“闖紅燈”外延擴大了;最后通過省略號結束事實陳述,引出該現象的深層原因和影響。那么不難發現作者的意圖是揪出一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此處為一心態、態度問題),呼吁人們改善或改正。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A、C、D項的主體都是“闖紅燈行為”,A項蜻蜓點水只說到其表層,C項是對末句的片面引申,D項“信仰”一詞說法有誤。
C【講解】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本題可從行文脈絡切入,文段為總一分一總式,首句可提煉出“清正廉潔流芳百世;貪官污吏遺臭萬年”的主題,表達的是精神比物質更重要;中間為舉例論證,減少貪欲和坦蕩做人是清正廉潔的實現方式;“在現實中”相當于一個總結性質的關聯詞,結合現實重申主題——黨員干部要以史為鑒,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其他三項均為片面概括。
湖北公務員言語理解練習題帶答案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