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答案解析
吉林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一)
A. 不研究問題的人,只是畏難求易
B. 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通過這三步走的
C. 多研究些問題才能得出有價值的思想
D. 只要分三步走就能得出有價值的思想
2、把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的筵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 )。
A. 對于快樂的不同看法
B. 快樂的決定因素
C. 小孩子與成年人感受快樂的不同之處
D. 精神和肉體在感受快樂中擔當的不同角色
3、有人提議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大運河山東段據說提出要大規模投資重新開挖被湮沒的古河道,重建分水工程,以重現昔日輝煌。問題在于,大運河的功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農耕時代的“水上通衢”地位已讓位于工業時代的鐵路和公路。山東濟寧以北的河段早已斷流,水文地貌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整個北方的缺水已屬不爭的事實,何處能引水濟運?當年運河的“水脊”南旺鎮巨大的分水工程中,一個個提升水位的水閘、蓄水的水柜和宏大的分水龍王廟,如今均已湮沒消亡,而且地形地貌也有了極大變化,現在已找不到這些水工建筑的遺址,殘存的龍王廟也僅剩幾座小廟,殘破不堪,在風雨中飄搖。另外,運河沿線原有的眾多會館、碼頭、市場早已破敗無存,有的已蕩然無存,即使重新開鑿,也不再可能重現昔日風光。 對于不能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大運河水上通道的地位現已被鐵路和公路取代
B. 有些河段斷流,水文地貌變化,無水補濟運河
C. 當年作為運河“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已被湮沒
D. 運河沿線的會館、碼頭、市場都早已不復存在
4、經典不等于真理,經典所說的也不可能都正確,經典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讀它們,不在于它們保證了真理,也不在于它們具有超越時空的消閑功能,或“工具理性”的實用功效,而是在于它們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和體現。人類文明的特點在于它的延續性,人類文明需要沿襲和繼承。沒有傳統的文明不成其為文明,沒有經典的文化也不成其為文化。因此,傳統的毀滅就是文明的毀滅,經典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接受經典和珍惜經典,是文明的標志,也是創造的開始。摒棄經典,或將經典視為收藏的文物,都是在斷送文化。經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只能從閱讀經典開始。所以,在當今“快餐式”“工具性”閱讀成為一種“時尚”之時,中學生課外閱讀自發呈現的“重文輕理”傾向,就并非是一種什么“缺陷”。
這段文字意在( )。
A. 闡述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原因
B. 肯定中學生課外閱讀“重文輕理”的傾向
C. 說明經典與文化的關系
D. 強調閱讀經典是文化傳承的開始
5、在近代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大量“外來語”甚至有“外”來居上之勢,蓋因“西學”較“中學”發達先進也。無論高興與否贊成與否,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就是如此,難以人為改變,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戶口”“講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統”,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紅”不可,一定要把這種帶有“殖民”色彩的“外來語”統統掃地出門,則我們現在幾乎無法開口說話。應當說,從總體上來看,無論是方言還是外來語,都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哪項與作者支持的觀點不一致?( )
A. 語言在交流、演變中的“功利性”是客觀規律,我們應順其自然地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要人為地去改變它
B. 對語言的演變現象不妨持豁達的態度,不必動輒大驚小怪、批評指責,過分地強調“正統”是有害且不識時務的
C. 堅守正統語言是不切實際的,只有積極吸收、利用外來語,我們的語言才會更加生動、新鮮
D. 方言和外來語不是洪水猛獸,它們能夠使我們的臼常用語更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吉林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提問的方式為“意在說明”,因此考生應該著重把握作者論述的目的和意圖所在。該文段采用的是總分總結構,先是說明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具體問題下手的,然后列出了解決問題的三步,最后總結:有價值的主張,都要先經過這三步工夫實現。對比四個選項,A項,作者并沒有提到不研究問題的人是何種情況,B項過于絕對,比較C和D項,顯然二者的充分必要條件關系是相反的,回到原文,可以明顯看出多研究問題應該是得出有價值的思想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此,C項正確。故本題選C。
2.文段首先指出快樂分肉體和精神兩種的說法是錯誤的,接著提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然后運用反正兩方面的例子(精神沒有獨立,不知什么是快樂;快樂取決于精神狀態)來證明論點。文段通篇圍繞“精神上是否有掛礙才是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這一主題展開論證,故B選項正確。
3.D項是古老運河無法重現昔日風光的原因,而非不能建成“水上高速”的原因。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4.文段為論述文,有兩個標志性連接詞“因此”“所以”。“因此”是對上文的總結,指出經典對于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是對總結后的結論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作者進行上述論述的意圖所在,即通過上述論證得出中學生課外閱讀自發呈現的“重文輕理”傾向并不是一種缺陷,B項是對其的同義替換,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根據文段第一、二句話可知,A選項正確。根據文段第三句可知,B選項正確。根據文段最后一句可知,D選項正確。文段只是說外來語會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但不代表積極利用外來語是使語言生動、新鮮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對于外來語,作者的態度是自然而然,不存在積極或消極性,故C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C。
吉林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二)
1、源起于美國次貸危機的此次全球性金融風暴,固然起于經濟領域,但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不是人性中超乎現實允許范圍的物質欲求過度膨脹,原本出于虛擬經濟的一個頗有想象力的創意,也不會滾雪球般失控。以至彌漫成災。那些從小優秀得無以復加的華爾街金融精英們,賣力煽動著他們那美麗得讓人艷羨的蝴蝶翅膀。沒成想,看似欲醉的微風,卻轉眼間演變成席卷全球的經濟巨浪,將數十年經濟增長的累累果實吞噬殆盡。
本段文字主要觀點是( )。
A. 華爾街精英們造成了本次經濟危機
B. 次貸危機是非常具有創意的產品,卻因為華爾街精英的過度操作變成了經濟危機
C. 次貸危機的危害遠遠不是“欲醉的微風”,更是數十年經濟增長的毀于一旦
D. 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是經濟和人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2、VIP服務本來是個好東西,大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實行差別化服務,無可厚非。但近年來,一些企業紛紛進軍醫院、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掏些贊助費,設立所謂“貴賓廳”,霸占公共資源,不僅帶來浪費。更造成公共資源分配的不公。
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 )。
A. 公共資源不該過度VIP
B. VIP服務導致了公共資源的不公平分配
C. 一些企業搬進醫院、機場、車站辦公
D. 實行差別化服務是VIP服務的優勢所在
3、7年前,瑞士生物學家伯特利庫斯登上了《時代》的封面,他發明的轉基因稻米被認為能夠改善世界上幾百萬貧困人口的生活。但是7年過去了,市場上還看不到轉基因稻米的蹤影。歐洲人一直對轉基因食品持懷疑態度,超市里標明他們出售的商品是“非轉基因”的,歐盟規定任何轉基因成分超過0.9%的產品都要在包裝上注明。西方人錯置的道德觀正奪去數百萬窮國人口的生命。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 轉基因食品事實上是安全的
B. 市場呼吁轉基因食品早日亮相
C. 轉基因稻米的發明具有重大意義
D. 歐洲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歧視造成的影響很大
4、出版媒介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它不斷地進行著人員的更替,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物質和能量,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伴隨著新陳代謝的過程,出版媒介有誕生、成長、壯大、衰老、死亡或再生的過程。出版媒介在發展過程中,也在繼承(遺傳)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著創新(變異),從而使出版媒介的組織形式、出版物形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
A. 出版媒介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
B. 出版媒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著創新
C. 出版媒介具有生命體的特征
D. 出版媒介的組織形式、出版物形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5、《大秦帝國》、《漢武大帝》、《雍正王朝》……一部部歌頌盛世之治的文藝作品引來無數目光。然而。那些極盡繁華的書寫卻難掩歷史敘事的思想缺失。從政治文化視野看,“盛世情結”敘事往往過分認同人治文化與功利立場。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歷史敘事作品缺乏思想
B. “盛世情結”作品的價值局限
C. 文藝作品應該拋開功利立場
D. 歌頌盛世的作品需重新審視
吉林公務員片段閱讀試題答案
1.本段文字旨在說明,金融風暴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人性中貪婪和炫耀等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固然”一詞即表明,要承認經濟因素的影響,而“人性中超乎現實允許范圍的物質欲求”和“賣力煽動著他們那美麗得讓人艷羨的蝴蝶翅膀”則說明人性的不良因素也是金融風暴的誘因。故D項為正確答案。
2.解答本題要把握好關鍵詞“但”,它后面的內容才是本段的重點。B、C兩項曲解了原文。D項不是本段文字的重點。故A為正確答案。
3.文段中說轉基因稻米早在7年前就被發明了,卻遲遲沒有出現在市場上。原因在于“歐洲人一直對轉基因食品持懷疑態度”。文段最后一句明確指出“西方人錯置的道德觀正奪去數百萬窮國人口的生命。”可見作者寫此文的目的在于揭示歐洲人對轉基因食品的歧視造成的嚴重后果。故本題答案為D。
4.文段第一句話是說出版媒介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第二句話說其具有像生命一樣出生、發展、死亡的過程,最后說出版媒介同時也在創新。全段圍繞出版媒介與生命體具有相同的特征來展開,因此正確答案為C項。
5.文段由《大秦帝國》、《漢武大帝》、《雍正王朝》等歌頌盛世之治文藝作品的繁盛引出此類敘事作品在思想方面存在的缺陷。可見文段主要說的是歌頌盛世之治的文藝作品,而非“歷史敘事作品”、“文藝作品”,排除A、C兩項;文段只提到了此類作品存在“思想缺失”的情況,但并未說明其需要重新審視,D項屬無中生有,排除:B項“‘盛世情結’”、“價值局限”較為恰當、全面地概括了文段主旨,故B為正確答案。
吉林公務員片段閱讀強化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