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行測考試語句表達試題及答案
廣東行測考試語句表達試題:
D.動物墓地的形成源于瀝青池塘的構造
2.我不幸偶爾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仿佛也同時變成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墜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墜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墜著,墜著。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下列不能從這段話中得出的一項是( )。
A.“我”曾經阻止過“他”正當的游戲行為
B.“我”為自己二十年前的愚蠢行為感到愧疚
C.二十年后“我”的懺悔對于“他”已無實際意義
D.“我”在小時候也沒放過風箏
3.那些在社會階梯爬得較高、吃得好、玩得好、工作也順利,但思想感情并不源于本人,誤以為從大眾傳媒中聽來的思想感情是屬于自己所喜歡的思想、藝術和時尚方面“最新款式”的白領人的生活和他們的下屬一樣都是空虛的。
問“最新款式”的白領人有沒有原發的獨立思想感情?( )
A.沒有
B.有
C.不知道
D.沒有說
4.真實的歷史事實及其史料依據,是歷史敘事的基本要素。歷史學的任務不僅是考證歷史事實,還應該完整地還原出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過程的面貌。為此,歷史研究者需要把各種歷史事實加以聯結和組合。而主張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的學者認為,歷史研究者可以在不違反學科規范的前提下,對歷史事實進行不同的聯結和組合。而這些不同的聯結和組合,會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過程的歷史面貌。
依據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的學者觀點,歷史描寫( )。
A.并不等同于事實
B.可以有虛構成分
C.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D.其中的事實是不確定的
5.達爾文學說認為進化只能是適應性,自然選擇幾乎是萬能的,換句話說,進化是有利變異在自然選擇作用中固定積累的結果。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蛋白質和核算水平的突變絕大多數是中性的,即對生物的生存既無利亦無害,自然選擇對其不起作用。這種中性突變在種群中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成為巨大的變異,并構成種屬的差異,甚至門綱的差異,于是新種形成,這就是中性突變學說。它最早由日本學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稱為非達爾文進化。其實中性突變學說并不是反對自然選擇,只是否定自然選擇萬能論。
與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
A.進化不是有利變異在自然選擇作用中固定積累的結果,而是中性突變的結果
B.蛋白質和核算水平的突變構成了新種
C.中性突變學說反對進化理論和達爾文學說
D.中性突變學說和達爾文進化學說都是進化理論
廣東行測考試語句表達試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本題是一道細節判斷題,要求選一個與原文一致的選項。A項中的“形成于幾萬年前”在文中沒有體現,屬于無中生有,排除。B項中化石由食肉動物構成與原文不符,原文是說由動物構成,而不單單是食肉動物,屬于偷換概念,排除。C項中池塘由瀝青構成,而原文中提到除了瀝青之外,表面還有一層水,屬于曲解文意,排除。從全文可以看出,正是因為瀝青坑下面是瀝青,上面是水的構造,才使得動物因飲水而溺死其中,最終形成動物墓地。由此D項表述正確。故本題選擇D項。
2.答案: D
解析:
此題考查細節判斷。從材料“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可以得出“我”曾經阻止過“他”正當的游戲行為,A項正確。從“精神的虐殺”、“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墜下去”可以體會出“我”為自己二十年前的愚蠢行為感到愧疚,B項正確。從“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以及“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可知,二十年后“我”的懺悔對于“他”已無實際意義,C項正確。D項屬于無中生有。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A
解析:
根據提問可知本題為細節判斷題。白領人前面的內容均為定語,用來修飾“白領人”,由此可知“思想感情并不源于本人”和“藝術和時尚方面‘最新款式’”是并列的,所以“最新款式”的白領人的思想感情并不源于本人,即沒有原發的獨立思想感情。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C
解析:
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由文段最后一句話:“而這些不同的聯結和組合,會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過程的歷史面貌”中的“而”是關鍵的轉折詞,可知依據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的學者的觀點,歷史描寫可以有不同的版本。故正確答案為C。
A項不是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所持有的觀點;B、D項違反了“學科規范”這一前提。
5.答案: D
解析:
據提問方式可知本題屬于細節判斷題。
由文中“達爾文學說認為今后只能是適應性,自然選擇幾乎是萬能的”可知達爾文學說是進化理論;由“中性突變在種群中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成為巨大的變異,并構成種屬的差異,甚至門綱的差異,于是新種形成”可知,中性突變學說也是進化理論,兩者說的都是進化理論,故正確答案為D。
A項錯誤,文段只是介紹了兩種理論,并不能確定哪種理論更正確,故無法確定進化到底符合哪種理論;B項以偏概全,由文段可知,并非所有的蛋白質和核酸水平都能構成新種;由文段最后一句話可知,“中性突變學說并不反對自然選擇”,而“自然選擇”是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核心部分,故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廣東行測考試語句表達試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