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試題及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試題(一)
1、群體壓力是群體對其成員的一種影響力,它是指當成員的思想或行為與群體意見或規范發生沖突時,成員為了保持與群體的關系而需要遵守群體意見或規范時所感受到的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它使成員傾向于作出為群體所接受的或認可的反應。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形是群體壓力造成的是( )。
A、在下任校長評選的投票過程中,小王將選票投給了學校里人緣最好的候選人
B、學生會組織旅游,小明本不喜歡參加這種活動,但同宿舍的其他同學都報 名參加了,并且讓他一同參加,于是小明不得不報了名
C、小芳不愛喝牛奶,卻在父母的要求下每天都喝一杯牛奶
D、工作時,小劉都會采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即便其他人有更好的方法,他也 依舊我行我素
2、有價證券是指標有票面金額,證明持有人有權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轉讓和買賣的所有權或債權憑證。有價證券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它本身沒價值,但有價格。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有價證券的是( )。
A、印花稅票
B、銀行定期存單
C、承兌匯票
D、增值稅專用發票
3、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為發生過程、后果及暴力行為規范的文化,屬亞文化范疇。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誘因,對于正處于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少年影響尤為深刻,必須采取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響。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暴力文化范疇的是( )。
A、亂起綽號、推舉“最差”等玩鬧
B、宣揚所謂“狼道”的書報
C、以“野蠻”為審美時尚的影視劇
D、具有“血腥”的網絡游戲
4、信息侵略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試圖利用自己在傳媒和信息上的優勢,將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滲透和推廣到其他國家或民族的傳播體系和精神領域,最終達到嫁接和取代的目的。它所涉及的不是導彈,不是商品,而是通過跨國傳播所進行的“思想的征服”“意識的競爭” “文化的滲透”和“語言的剝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屬于信息侵略的是( )。
A、日本動漫進人中國
B、發達國家將過時、老化了的經濟信息輸入發展中國家
C、韓國申遺的“江陵端午祭”
D、英語學習的盛行
5、法律責任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即由于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導致法律責任的是( )。
A、陳某向某電視臺舉報揭露某公司告假,電視臺沒有報道
B、李某被公共汽車售票員提醒后,仍不給殘疾人王某讓座,結果王某被擠傷
C、孫某和肖某談戀愛,后因感情不和分手,肖某極度痛苦,患上抑郁癥
D、某公司要求工人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加班費每小時5元
國家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試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群體壓力發生在成員的思想或行為與群體的意見或規范發生沖突的時候。A項并未有沖突產生,不符合定義。B項小明本不喜歡旅游,但大家都讓他參加,于是他最終報了名,是由于群體壓力造成的,符合定義。群體壓力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C項顯然不符合這一點。群體壓力使成員傾向于作出為群體所接受的或認可的反應,D項中,小劉并未因他人的意見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不符合定義。故本題選B。
2、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有票面金額”、“按期取得一定收入”。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的“印花稅票”、B中的“銀行定期存單”、C中的“承兌匯票”均是有票面價值且可按期取得一定收入的所有權或債權憑證,符合定義,D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按期取得收入,不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強調“反映暴力行為發生過程、后果”、“暴力行為規范”的文化。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選項“亂起綽號、推薦最差”沒有反映暴力行為發生的過程、后果或暴力行為規范,不符合定義;B選項“狼”代表兇暴狠毒,宣揚“狼道”即宣揚暴力行為規范,符合定義;C選項“野蠻”為審美時尚符合“暴力行為規范”;D選項“血腥”的網絡游戲在游戲中反映了暴力行為發生的過程、后果,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B
解析:
定義的關鍵信息是“將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滲透和推廣到其他國家或民族的傳播體系和精神領域”,其最終目的是“嫁接和取代”。首先排除C項,韓國申遺“江陵端午 祭”并不是將本國的價值觀推廣到別國。A項,日本動漫進入中國是信息交流,不符合定義。D項,非英語國家學習英語,英語學習的盛行只是英語國際化的需要,英語并不能取代母語,不符合定義。本題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違反第一性義務引起“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C項中的事件均不是特定的法律事實,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不符合定義。D項中工作16個小時,超過法定要求的8小時,違反法律規定,屬于特定法律事實;且公司對損害工人的時間予以補償,屬于對損害的補償,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