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演繹推理解題技巧 演繹推理解答技巧
公務員演繹推理解題技巧
其三、不“鉆牛角尖”。每道題的題干陳述都是一段短文,應試者要認為題干陳述的內容是正確的,不要持“懷疑”態度,一味鉆“牛角尖”,那就沒法做題了。
其四、將該排除的選項都排除掉。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考題,一定要將該排除的三個選項都排除,即便選項的內容是正確的,但與題干陳述無關,也應排除。有些間接找出答案的考題,應將無關的三個選項都排除,剩下的一個方是正確答案。
公務員考試行測演繹推理解題方法
演繹推理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規律,小前提是具體事物的性狀。由于一般包括了個別,凡是一類事物共有的屬性,其中每一個別事物必然具有。所以當前提正確、推理形式合乎邏輯的時候,推出的結論必然是正確的。
演繹推理是邏輯證明的工具,人們可以選取確實可靠的命題作為前提,經過推理證明或反駁某個命題、
演繹推理是作出科學預見的一種手段。把一般原理運用于具體場合,作出正確的推論,就是科學預見。演繹推理是設計實驗、發展假說的一個必要環節。科學假說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檢驗的方法就是:以假設的理論為大前提,根據不同的條件,推導出可以相比的結論,從而設計對比實驗,加以證明。
演繹推理主要考察應試者的邏輯推理能力。在這種題型中,每道試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為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題后的四個備選答案是與這段陳述有關的四個推理,其中有一個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條件或說明就可以從陳述直接推導出來的,要求應試者選出這個正確答案。
從做題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演繹推理題目必須緊扣題干內容,以題目中的陳述為依據,根據形式邏輯的推論法則推出正確結論。題中的陳述是被假設為正確的不要對其作出懷疑或否定,給自己解題帶來不必要的干擾。對于演繹推理題目中比較難的,多種條件相互制約或是數理邏輯的題目,可以忽略其具體情境,在草稿紙上抽象出其數理模型,加以邏輯運算這樣比較容易得出結論。
解答演繹推理題時,中公教育專家提醒考生要注意以下事項:
1、緊扣題干內容,不要對題中陳述的事實提出任何懷疑,不要被與題中陳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擾;
2、緊緊依靠形式邏輯有關推論法則嚴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者間的關系。
3、必要時,可以在草稿紙上根據你設計的符號來表示推論過程,幫助你記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確結論。
公務員考試演繹推理解題小竅門
一、排除剩余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排除不相干的或不合理的選項,進行選擇的方法。適用的類型主要是“最不可能消弱”或“最可能消弱”的題型。如“以下哪項為真,將最不能構成對題干的質疑?”回答這類問題,應首先把可能構成對題干質疑的選項逐一選出,最后剩下的就是最不能構成質疑的。這種類型的解答直接去找選項是很費力的。還有“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消弱題干的論證”這種類型的試題,也可以采用排除法一一把不能消弱或支持的選項選出,最后剩下的就是最能消弱題干的。
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洋上航行的商船常常遭到轟炸機的襲擊,許多商船都先后在船上架設了高射炮。但是,商船在海上搖晃得比較厲害,用高射炮射擊天上的飛機是很難命中的。戰爭結束后,研究人員發現,從整個戰爭期間架設過高射炮的商船的統計資料看,擊落敵機的命中率只有4%。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商船上架設高射炮是得不償失的。
以下哪個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人員的結論? ( )
A、在戰爭期間,為架設高射炮的商船,被擊沉的比例高達25%;而架設了高射炮的商船,被擊沉的比例只有不到10%
B、架設了高射炮的商船,即使不能將敵機擊中,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將敵機嚇跑
C、架設高射炮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投入,而且在戰爭結束后,為了運行的效率,還要在花費資金將高射炮拆除。
D、一般來說,上述商船用于高射炮的費用,只占整個商船的總價值的極少部分
解析: 從題干中可以得知,作者通過陳述二戰中商船上架設高射炮是否可行而發表的觀點:在商船上架設高射炮是得不償失的。在四個選項中,D是支持題干觀點的,A是說明了架設高射炮能擊沉飛機,只是比例較低,C是題干中沒有提到的內容,屬于題干以外的內容,應該去掉,所以只有B與作者的觀點相反的,這樣就說明架設高射炮不是得不償失,而是非常有用途的,這樣就削弱了上述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符合問題要求的。
二、歸謬假設法
對于不容易選擇的解答,可以采用歸謬法,即假設某一個備選項是正確的,然后代入題干,看是否矛盾,如果出現矛盾,就說明該選項不能成立,如果代入題干中的選項成立,再綜合其他因素進行排除,則最后一個剩余的不導致矛盾的選項就是正確的。
例:
關于小王、小李和小張,我們知道他們三人中一位是律師,一位是醫生,一位是教師,并且我們還知道:小張比教師的年齡大;小王和醫生不同歲;醫生比小李年齡小。
由此可知:
A、小王是律師,小李是醫生,小張是教師
B、小王是醫生,小李是教師,小張是律師
C、小王是教師,小李是律師,小張是醫生
D、小王是教師,小李是醫生,小張是律師
解析:本題可以用假設法。根據題干“小張比教師的年齡大;小王和醫生不同歲;醫生比小李年齡小”可知小張不是教師,小王和小李都不是醫生,那么小張一定是醫生,根據“小張比教師的年齡大”和“醫生比小李年齡小”可推出小王一定是教師,那么答案就是C。
三、比較異同法
是通過比較題干和備選項之間的共同因素從而找到不同因素,或者比較不同因素從而找到共同因素,進而求解答案的方法。使用該方法的題型的一般提問方式是:“以下除哪項外,基本上表述了上述題干的觀點?”“以下哪項最可能是題干斷定的一個反例?”“以下哪項最接近于題干斷定的含義”,它就是要通過排除題干中已經涉及的選項進而找到與題干一致的選項作為答案。
例:
去年春節我們只用了2天時間就銷售福利彩票400萬元。今年春天我們準備用10天的時間來銷售彩票,估計銷售2000萬元是不成問題的。
以下哪項最能支持上述推理?
A、在前年舉辦的春季體育彩票的銷售活動中,5天的時間就銷售彩票1000萬元。
B、體育彩票由于獎品采取獎金的方式發放,一直很受摸彩人的青睞。
C、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很快,這是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分不開的。我們買體育彩票也是對體育事業的支持。
D、在每年賣體育彩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天的銷售量是差不多的。
解析:通過數字比較可以看出題干推理是以彩票今年平均日銷售量(200萬元)為前提的,若要支持題干的推理,必須支持推理依據平均日銷售量200萬元的數據可靠。B和C與日銷量無關,排除B和C。比較A、D,A選項只是說明前年某5天體育彩票的日銷售量達到200萬元,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數據,而D選項說明體育彩票的日銷售量基本穩定,盡管沒有直接說明福利彩票的日銷售情況是否也一樣穩定,但至少為推理提供了一個證據,使推理更具說服力,相對于A選項,更能支持推理。
四、弱化論據法
這是弱化題干論證的另外一種方法,提干中的結論是靠論據來支持的,如果反駁成功,弱化了提干中的論據,則說明提干中的結論是不能成立的,也就是反駁或弱化了題干中的論證。弱化論據法有時是指出題干中的論據不能成立,有時則是用更為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來否定或代替題干中所說的論據。
例:
針對當前建筑施工中工傷事故頻發的嚴峻形勢,國家有關部門頒布了《建筑業安全生產實施細則》。但是在《細則》頒布實施兩年間,覆蓋全國的統計顯示,在建筑施工中傷亡職工的數量每年仍有增加,這說明,《細則》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A、在《細則》頒布后的兩年中,施工中的建筑項目的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
B、在《細則》頒布后的兩年中,在建筑業施工的職工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
C、一統計結果中,在事故中死亡職工的數量較《細則》頒布前有所下降。
D、《細則》實施后,對工傷職工補償金和撫恤金的標準較前有所提高。
解析:削弱型題目,要削弱題干結論,可從導致傷亡職工的數量每年仍有增加的其他原因入手,B選項提出了其他原因即職工數量有很大的增長,傷亡職工的數量雖增加了,但所占比例是沒有增加的;其他選項都不能削弱題干結論。
五、逆向推導法
這種方法實質上是從結論推導前提的方法,提干中有時提供了一個前提,提問中就會進一步問:如果要推出某個結論,還需要增加哪一個前提作為條件?或者提干中提供了一系列前提,提問中就會進一步問:如果要推出某個結論,還需要增加哪個前提?這是就需要采用逆向推導法。
例:
對當代學生來說,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學校的課程設計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完美人格,那么,即使用高薪聘請著名的專家教授,也不能使學生在面臨道德倫理、價值觀念挑戰的21世紀脫穎而出。
以下關于當代學生的斷定都符合上述斷定的原意,除了
A、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完美人格,才能使當代學生取得成就。
B、當代學生在21世紀脫穎而出,那一定是對他們注重了完美的人格的教育。
C、設想學生在面臨道德倫理、價值觀念挑戰的21世紀脫穎而出,而他的人格卻不完善。
D、非注重完美的人格培養,否則21世紀的學生難以脫穎而出。
E、即使不能用高薪聘請著名的專家教授,學校的課程設計只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完美人格,當代的學生就能在21世紀脫穎而出。
解析:否則……難以……雙重否定,D可看成: 不注重完美的人格培養,21世紀的學生脫穎而出。明顯和題意相反。
對于沒有接觸演繹推理的應試者,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在考試之前了解一些有關邏輯學的相關知識,主要是邏輯學中演繹推理的知識,掌握一定的考試技巧,尤其是對于演繹推理的試題。最好結合這本“2012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一起復習,效果會更好。
看過“演繹推理解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