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類比推理題解題技巧
公務員考試行測類比推理題解題方法
例:
樹根:根雕
A、陶土:瓷器 B、紙張:剪紙
C、水泥:硯臺 D、竹子:竹排
【解析】樹根與根雕是原材料與成品的關系,可以排除掉C項。再比對選項與題干關系的匹配度,陶土需要加工燒制成為瓷器,紙張經過裁剪成為剪紙藝術品,竹子捆綁成為竹排。題干樹根經過雕刻成為根雕藝術品。原材料發生的是形狀上的改變,因此可排除A、D,選出最合適的答案B。
二、代入法
代入法主要適用于題干類型是填空式的題目中,因為題干是缺少對應關系的,確定不了關系,需要把選項依次代入題干,找對當關系選擇正確答案。
例:
寡 對于 ( ) 相當于 利 對于 ( )
A、孤 弊 B、少 害
C、 眾 鈍 D、多 益
【解析】根據題干所給信息,我們找不到對當關系。把選項代入題干,A項寡與孤是相近的,而利與弊是相反的,不對當,排除。B項同樣,寡與少,利與害也不對當。代入C項,寡與眾是相對的,利與鈍也是相對的,關系對當一樣。D項,寡與多是相對的,利與益是相近的。通過代入,我們可以得出C是正確答案。
因此,填空式的題目需要用代入法將選項一一代入題干互相比較,從中選出最優選項。
三、造句法
造句法是一些考生自己做題時比較喜歡用的一種方法,其實這種方法有其合理之處也有不科學的地方,因為不同的人會用相同的詞造出不一樣的句子,主觀性比較強。但是如何讓它能更科學地幫助選擇答案呢?那就要學會用詞造句,造的句子要能確定兩者之間的固定關系,這樣才能幫助我們選擇答案。因此我們可以用正造和反造的原則,確定兩者之間關系。它非常適合應用于兩詞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的情況下。
例:
抽樣調查:抽樣原則
A、調查問卷:征求意見 B、人物訪談:訪談內容
C、數學模型:建模軟件 D、設備操作:操作規程
【解析】我們可以通過造句子“抽樣調查按照抽樣原則進行,抽樣原則是抽樣調查必須遵循的準則”,適合這個句式的是D項:“設備操作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規程是設備操作必須遵循的準則”來直接選出D。考生一定要學會用造句排除選項,它會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
在掌握這些方法的同時,考生還要熟知類比題中給出的詞與詞之間常考的關系類型。希望大家都能認真備考,把類比推理這部分的分數全部拿下。
公務員考試行測類比推理題解題小竅門
一、造句排除
所謂的造句排除法,就是要求考生利用語感對題干中的幾個詞語或者詞組進行造句,再用同樣的結構分別套入各個選項中去。如果發現句子不通順或者有語病,就證明選項是錯誤的,可以迅速排除。
例、風險:規避:損失
A、保險:購買:賠償 B、老人:關愛:長壽
C、鍛煉:加強:肥胖 D、軍隊:保衛:戰爭
解析:根據題干給出的三個詞語,考生可以運用語感造出句子“規避風險可以避免損失”,把這樣的結構逐一套到選項中去。A選項,購買保險可以避免損失;B選項,關愛老人可以避免長壽;C選項,加強鍛煉可以避免肥胖;D選項,保衛軍隊可以避免戰爭。通過造句排除的方式,考生可以發現,A、B、D明顯都不合適。因此,這道題能夠快速排除錯誤選項,得出正確答案C。
二、橫縱比較
在教育的培訓中有考生反映,類比推理題雖然普遍難度不大,但是有一些題目還是比較難解決,因為往往多個選項看起來都是正確的。這時候,考生就需要掌握一些比較選項的解題原則,才能在多個看似可選的選項中選擇出與題干在邏輯關系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答案。
解題的時候,考生應該首先進行橫向比較,再考慮進行縱向比較。所謂的橫向比較,就是比較題干的詞語與詞語或是詞組與詞組之間的關系;而縱向比較則是比較題干詞語與選項詞語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類比推理運用橫向比較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單純利用橫向規律就能解決問題,可以不花時間在縱向比較上。但是,當橫向比較不足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是當考生發現,四個選項中沒有或者有多個是與題干詞語之間關系相符的,請考慮使用縱向比較的方法。
例、通話記錄:手機
A、 硬盤:計算機 B、 遙控器:電視機
C、 錄音磁帶:錄音機 D、 語音文件:錄音筆
解析:根據常識,可以知道通話記錄在手機里,按照這樣的橫向規律,我們發現,只能排除B選項,也就是說有三個與題干詞語之間關系相符的選項。一旦發現橫向比較不足以解決問題,就需要進行縱向的比較。經對比,A項的硬盤以及C項的錄音磁帶都是屬于具體的事物,是有形的,而D選項的語音文件和題干中的通話記錄都是屬于一種信息的形式,是無形的。因此,答案選D。
大家在考試過程中,遇到此類題目可以先運用造句排除的方法,快速篩選錯誤選項,再根據先橫后縱的原則比較剩余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看過“公務員行測類比推理題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