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判斷推理技巧 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答題方法
公務員判斷推理技巧一:圖形推理
3、元素相似。題干各圖形元素呈現相似的特征,在元素個數上可能存在差異,則可以考慮圖形的樣式遍歷(缺什么補什么)、組合疊加(直接疊加、加減同異、黑白疊加)。
4、空間折疊。空間折疊題最重要的是分析圖形的相鄰面和相對面,可以通過移動的方式找準各面之間的關系,根據“相對面只能看到其中一個、相鄰面看公共邊”的特征選擇正確答案。
除了以上4種基本思路以外,圖形推理還可以利用選項和特殊圖形來找尋突破點,選得正確答案。
圖形推理解題技巧梳理
圖形推理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題型,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及各省市公務員考試都要涉及到對圖形推理的考查。由于圖形推理不依賴于具體的事物,是一種文化公平的考試,更多體現的是考查考生的觀察、抽象、推理能力。
綜合分析最近幾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及各省市公務員考試真題,可以發現,圖形推理雖然有很大變化,但本質仍然是對圖形的數量、位置以及樣式的考查。下文公務員考試輔導專家通過歷年公務員考試真題為考生梳理圖形推理的解題技巧以及備考策略。
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判斷推理題中圖形推理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數量類
若一組圖形中每幅圖的組成較為凌亂,但局部顯示有一定的數量變化。對于有這樣特點的圖形,通常從數量的角度來進行解題。對這幾年公務員考試命題趨勢的分析發現,數量類圖形推理考查的角度雖然很多,但重點仍然集中在點、線、角、面、素。
(二)位置類
對于位置類圖形推理題,一般來說,一組圖形中元素個數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局部元素位置有變化,這時從位置的角度出發來解題。位置變化的類型分為平移、旋轉、翻轉。
(三)樣式類
樣式類圖形的特點:圖形組成的元素部分相似。在解決樣式類圖形推理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順序——先進行樣式遍歷,再進行加減同異。
圖形推理分析及解題技巧
思路分析:
圖形推理題中,每道題包含兩套圖形,這兩套圖形具有某種相似性,但也存在某種差異。第一套圖形包括三個圖形,第二套圖形包括兩個圖形和一個問號。在這兩套圖形之外還有供選擇的四個圖形。請你認真觀察兩套圖形的相似性,然后從四個備選圖形中選出一個最適合取代問號的一個。正確答案不僅應使兩套圖形表現出應有的一致性或最大的相似性,而且應使第二套圖形也表現出自己的特征。
做圖形推理題的關鍵就在于找出第一套圖形中的規律。找到規律以后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運用到第二套圖形中去。要找到其規律,觀察圖形的要點有:圖形的大小、筆畫曲直多少、方向的旋轉、圖形的組合順序、圖形的疊加、求同等等。要觀察的要素也許不是很多,但其運用起來特別是復合運用的時候,其規律就可以千變萬化。應試者應當以觀察要素為根據尋找其變化,從而發現其規律,再運用到第二套圖形當中去,得出正確答案。下面我們以幾種比較常用的規律為例,具體地講講如何做圖形推理題,以期拋磚引玉。只要考生可以舉一反三,這種題型也不會太令人頭痛。
解題技巧:
1、仔細觀察
做圖形推理題,首先要仔細觀察所給的兩套圖形。觀察的要點有:圖形的大小變化、圖形構成要素的增減、圖形的筆畫多少、圖形的旋轉方向、圖形的組合順序、圖形的疊加,以及是否存在相同的圖形等等。
2、找出規律
這是解答圖形推理題的關鍵。找規律,首先要立足于剖析第一套圖形。有些簡單的題,從第一套圖形中即可直接看出規律。對于一些復雜的圖形,則需結合第二套圖形具體分析。圖形排列的規律是千變萬化的,只要仔細觀察其變化,最終肯定能發現其規律。
3、選擇正確答案
找到規律以后,便可據以選擇正確答案。但是,在選擇時一定要仔細,不要發生視覺錯誤。當然,最好是將所選答案去印證一下自己歸納出的規律。如果符合規律,則所選答案八九不離十;如果所選答案不符合自己確定的規律,則需再仔細琢磨琢磨。
公務員判斷推理技巧二:邏輯判斷
邏輯判斷主要測查的是報考者對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繹和歸納的能力,其中理解是基礎,演繹和歸納是重點,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維。
根據邏輯判斷的題目要求,解題時需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①假設正確,即題目所說的話無論是否和實際相符,都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②不需附加任何說明即可推出,這就提醒考生在解題時不要主觀臆斷,附加自己的想法,而應以題干內容為準。
要快速解答邏輯判斷題,必須要掌握如下幾點基本技巧:
三個基本定理
逆否定理:A推出B→否B推出否A
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摩根定律1:否(A或B)→否A且否B
摩根定律2:否(A且B)→否A或否B
七條基本翻譯
所有(凡是)S都是P,S推出P
所有(凡是)S不是P,S推出非P
沒有S是P,p推出非S
不是S都不是P,P推出S
充分條件:P推出Q。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凡是P,都Q
必要條件:Q推出P。只有P,才Q;除非P,否則不Q;P是Q必不可少的條件。
排中律:非P即Q,非Q即P。或者P,或者Q;要么P,要么Q
三種基本關系
矛盾關系
矛盾是指兩命題非此即彼的關系,兩命題的真假情況必定為“一真一假”。
反對關系
上反對關系:全稱肯定命題與全程否定命題。可同假,不可同真。
下反對關系,特稱肯定命題與特稱否定命題。可同真,不可同假。
包容關系
包容是指,若A真,則B也真,即有:A→B。兩個命題,若命題中只有一真,則A必為假;若命題中只有一假,則B必為真。“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在解答邏輯判斷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以上的基本技巧,結合常用的文氏圖法、列表法、代入排除法、尋找突破點的方法來加快解題。
公務員判斷推理技巧三: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詞語概念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和歸納等能力。要求考生嚴格依據定義選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根據歷年考試情況,可知定義判斷考查的大都是單定義判斷,為了增加閱讀量和難度,近幾年也有考到多定義判斷題,增加迷惑性,難度略有增加。
考生應重點學會分析所給定義的要點,可通過題干的關鍵詞快速定位要點信息如主體、客體、目的、手段、結果等,有時還需要對要點進行適當的歸納,最后將選項與題干定義進行比較,特別要注意題干的提問方式。其解題技巧有:
關鍵詞法
在定義判斷中,尤其是復雜的定義,一定要理解定義的正確含義,抓住定義的關鍵,然后把選項與定義相對照,選擇符合定義規定和要求的選項。
例題:綠色公關是指企業以生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影響公關,選擇具有“綠色”特征的媒體開展傳播活動,以“綠色”為特色塑造企業形象,贏得公眾的信任與支持,給企業帶來更多便利和競爭優勢的一系列公關活動,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綠色公關的是:
A、某軟件公司推出一款綠色軟件,無需安裝即可使用,移除后也不會有任殘留記錄留在電腦里,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
B、某快餐企業推出了“種植一棵樹”的宣傳活動,并倡導減少包裝以節約資源,創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和社會氛圍
C、某小區居委會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在小區舉辦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現場發放不同顏色的垃圾袋供居民使用,受到大家的歡迎
D、人民網舉辦了以“發展低碳經濟引領綠色潮流”為主題的“2010首屆低碳中國年度創新論壇”,揭曉了2010年低碳中國領軍人物,領軍品牌,十大創新技術產品等十多個獎項
技巧分析:定義的主體是企業,排除C、D選項;“綠色公關”中的綠色是生態相關概念。A選項中的綠色是電腦軟件概念。故答案為B。
對比排除
綜合判斷給定定義所提供的有用信息,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符合定義的選項在選擇時必須符合定義的全部要件,選擇不符合定義的選項時只要不符合定義的任何一個要件就夠了。
公務員判斷推理技巧四: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 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當中首次出現的新題型。它是先給出一對相關的詞,要求考生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對與之在邏輯關系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類比推理是依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一系列屬性上相似,從而推出它們在另一個或另一些屬性上相似的推理。題中表現的邏輯關系主要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對立關系、屬種與種屬關系、質同關系、人與物的對應關系、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事物與其作用對象的關系、描述關系、其他關系等。常用的技巧有兩種:
1、造句法
造句法是利用語感對題干給出的幾個詞項進行造句,再用所造句子的結構套用于選項,合適的即為正確答案,適用于關系不明確的題目。造句是解類比推理題中最核心的、也是最實用的技巧,可以幫助考生確定詞項之間的關系及比較所在位置。
例題:結構:剖析
A、分享:快樂
B、資源:利用
C、景色:秀美
D、交通:航運
技巧分析:利用造句法對題干的兩個詞造句,可得動賓結構短語:剖析結構;將選項中的詞代入,B項同樣可得動賓結構詞語:利用資源,符合題干的關系。故答案為B。
2、詞語特性法
利用各詞項的詞語屬性、特征來解題。一般來說,各對應詞項的詞語特性相同或相似。在遇到模棱兩可、無從抉擇的干擾選項時,可以通過詞語特征來排除錯誤選項。
詞性:名詞、形容詞、動詞等
屬性:同屬同類,對象功能相似性
色彩:貶義、褒義、中性、積極、消極等
詞義: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構成:主謂、偏正、動賓、復合詞等
其他特征作為排除其他選項的特征
代入法(對當型)
例題:( ) 對于 表達 相當于 信件 對于 ( )
A、比喻 溝通
B、文字 載體
C、感情 抒情
D、交流 包裹
技巧分析:將各選項詞語代入。比喻是表達的一種手段,信件是溝通的一種手段。B、C兩項都不能形成類似的關系。D項交流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表達,但信件與包裹沒有這種關系。故答案為A。
看過“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答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