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附答案
重慶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一)
B.松樹林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
C.利用巴根草匍匐攀援的特性,人們在沙漠中逐漸開拓出一片綠洲
D.在丘陵地區,人們常使用飛機從空中播種的方式對山地進行綠化
2.賦、比、興指的是詩歌的三種表現手法。賦:鋪陳直敘,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類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詩句中使用了“比”的是( )
A.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B.死生契闊,與之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C.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D.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3.經濟學中,系統內部個別效率較高的組織的出現,會對其他效率較低的組織的存在和發展構成破壞或抑制,人們把這種作用稱為“頂尖效應”。由于個人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因此“頂尖效應”是普通存在的。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有助于避免“頂尖效應”的是( )。
A.某地規定,對于優秀留學歸國人員可參照其學歷或專業水平直接授予相應等級的專業技術職稱,不受任職年限等限制
B.某糧食生產企業一直不景氣,在采用先進栽培技術后,企業生產規模擴大,銷售份額開始提升
C.某地制定新政,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對壟斷行業進行調控,限制規模
D.發達國家甲與經濟落后國家乙之間的貿易交易費用下降,導致乙國的資金外流
4.疑罪是指司法機關對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輕重難以確證的情況。疑罪從無原則是現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體現,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具體內容之一。即在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采用了疑罪從無原則的是( )
A.張三起訴李四侵權,但因拿不出任何證據,結果敗訴
B.錢某因涉嫌投毒被起訴,后因證據不足,法院判決錢某無罪
C.史某和湯某打架,兩人都受了傷,因無法確定誰先動手,法庭建議庭外和解
D.趙六因盜竊他人網絡密碼被起訴,但由于趙六被證明從來不使用網絡,法院判其無罪
5.隱域性是指自然地理現象在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氣流、洋流、季風等因素的影響下,在地球表面不按或偏離緯向地帶性規律分布的特性,它使地帶性分布規律變得不鮮明,使自然環境變得更具復雜性與多樣性。
以下屬于隱域性分布的是( )。
A.關漢卿《竇娥冤》中描寫的“六月飛雪”
B.余秋雨所描寫的絲綢之路上的“月牙泉”
C.岑參在詩中所描述的“北風卷地白草折”
D.電影《木乃伊歸來》中所出現的大沙漠
重慶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答案
1.【解析】A。垂直綠化的關鍵信息是“利用攀援植物進行綠化”“在有限面積內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氣和陽光”。A選項是利用爬山虎進行綠化,符合定義。B選項,松樹林不屬于攀援植物,不符合定義,排除。C選項,在沙漠中開拓綠洲不符合“在有限面積內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氣和陽光”,排除。D選項是用飛機播種進行綠化,不符合定義,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2.【解析】A。“比”的關鍵信息是“以彼物比此物”。A選項,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蝤蠐”喻美人之領(脖子),“瓠犀”喻美人之齒,符合定義。B.選項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屬于“賦”,排除。C選項,是借物聯想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屬于“興”,排除。D選項是對有關事物的直接敘述,屬于“賦”,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3.【解析】C。根據定義,要想有助于避免“頂尖效應”,就需要著力消除組織之間的不平衡。A選項,是對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的政策優惠,不符合定義,排除。B選項,不存在企業之間的比較,不符合定義,排除。C選項,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限制壟斷行業的規模,是采取手段消除企業之間的不平衡,符合定義。D選項,選項使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加劇,不符合定義,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4.【解析】B。根據定義,采用疑罪從無原則的關鍵是“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A原告拿不出任何證據,故法院可證明被告人無罪,不符合定義,排除。B選項,因證據不足判決無罪,符合定義。C選項,不涉及犯罪行為,排除。D選項,證明趙六從來不使用網絡,即證明被告人無罪,不符合定義,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5.【解析】B。定義的主體是“自然地理現象”,關鍵信息是“使地帶性分布規律變得不鮮明”“使自然環境變得復雜多樣”。A選項,《竇娥冤》中描寫的“六月飛雪”不屬于自然地理現象,排除。B選項,絲綢之路上的“月牙泉”,是在沙漠中出現的綠洲,符合定義。C選項,“北風卷地白草折”是氣候現象,不屬于自然地理現象,排除。D選項,未體現出“使自然環境變得復雜多樣”,不符合定義,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重慶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二)
1.間接正犯:利用他人作為工具來作案,其與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下列屬于間接正犯的是( )。
A.在一起入室盜竊案中,某甲只負責望風,沒有實施具體的盜竊
B.某甲預謀毒殺一個病人,想方設法將毒藥交與不知情的護士
C.某甲將搶劫得到的珠寶賣給了不知情的收購商
D.某甲將非法獲得的照片免費發送給網友傳閱
2.一般來講,耕作的涵義是指作物在種植之前,或在生長期間,為了改善作物生長條件,對土壤進行機械操作,耕作的目的有三個:(1)改良土壤結構;(2)把農作物殘茬和有機肥掩埋并摻合到土壤中:(3)清除雜草和其他不需要的植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中屬于耕作的是( )。
A.下雪后將板結的表土破碎
B.在麥田旁挖排水溝
C.在農田里種植綠肥作物
D.噴灑殺蟲劑以殺滅害蟲
3.所謂傳統型權威指的是政治權力的正當性是基于一種歷史悠久的習俗與傳統而來的,在這種統治形式里,統治的維持是靠從古到今沿襲下來的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法理型權威即以法律和理性為依據而進行統治的形式。由于該種權威不是依賴于個人,而是來自法律,因而就必須有健全的法律機制,法律決定的管理系統有其自身的活力和自身的規律,正是靠這種活力和規律來維持權威。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法理型權威的是( )
A.某校領導經常聆聽學生意見,不斷改善學校工作
B.某政府首腦專斷獨行,不顧民眾利益
C.某國首相由于積極投身公益,得到民眾的好評
D.某機關在工作中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得到群眾的擁護
4.行為犯和結果犯的劃分,在于確定犯罪的既遂與未遂問題,行為犯是指僅實施構成要件所描述的行為,無需發生物質性的危害結果即可構成既遂的犯罪,結果犯是指在構成要件中要求行為人的行為發生一定的物質性的危害結果才可構成既遂的犯罪。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犯罪既遂形態中屬于行為犯的是( )。
A.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B.脫逃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司法機關羈押和監管的行為
C.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D.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5.有機食品也叫生態食品、生物食品,是目前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是指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食品,有機農業是指一種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它強調加強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環和生物多樣性。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通過認證證明該食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環節均符合有機食品的標準。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哪項不屬于有機食品生產、加工的基本要求?
A.生產基地未使用過農藥、化肥等違禁物質
B.作物在收獲、清潔、干燥、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未受化學物質的污染
C.種子或種苗來自自然界,未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
D.種子或種苗在自然環境下生長,避免在溫室大棚內種植
重慶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間接正犯強調“以他人為工具”作案,且“與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甲參與了具體作案過程,和其他人構成共同犯罪;B中護士是被利用者,且甲和護士不構成共同犯罪,B符合;C是銷贓行為,不存在利用他人作案;D中甲沒有利用他人作案的行為存在,因為網友并非是被利用者。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時間為種植之前、生長期,通過機械操作,達到耕作三個目的之一,同時符合三個定義要件的行為即為耕作。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是在種植之前,通過機械操作破碎表土,達到了改良土壤的目的,符合定義要件,是答案。
B項沒有達到任何目的,不屬于耕作;C項屬于種植過程,不是在種植前或生長期,不符合時間要件,不屬于耕作;D項不是機械操作,所以不是耕作。
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D
解析:
法理型權威定義的關鍵是“以法律和理性為依據而進行統治”。A、B、C三項都不屬于依靠法律和理性,不符合定義。D項“依法行政”從而“得到民眾的擁護”,符合定義,屬于法理型權威。故本題選D。
4.答案: B
解析: 依據此題的定義可以得出,行為犯無需發生物質性的危害結果,而不問結果如何。而結果犯則發生一定的物質性的危害結果。A、D選項都涉及到了公私財物,C選項中他人的生命也屬于物質性的范疇,所以A、C、D都是結果犯,只有B選項是行為犯。因此本題答案為B。
5.答案: D
解析: 題干提到“有機農業是指一種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它強調加強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環和生物多樣性”故而選項A“未使用過農藥、化肥等違禁物質”、選項B“未受化學物質的污染”、C項“未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均體現了題干特點。而D項“免在溫室大棚內種植”不屬于題干所述。故而答案為D。
重慶公務員定義判斷練習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