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廣東公務員《行測》從因果特性看可能性推理
兩件事情要想構成因果關系,首先必須要有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原因引起結果。但是,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比如古代人們迷信,認為月食現象是天狗吃月亮,于是在出現月食的時候就敲鑼打鼓來驅趕天狗。而敲鑼打鼓之后,發現月食現象消失,于是人們就認為,敲鑼打鼓是使月亮復原的原因。但其實月亮復原是因為月球繼續運行,離開了地球的陰影,人們自然就能夠看到月亮了,和敲鑼打鼓根本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兩件事情即使有時間上的先后,也未必能夠構成因果關系;想稱之為因果,必須還要滿足第二個特性,即相關性,兩件事情必須有聯系。但這種聯系不能是大家主觀認為的,而是要遵循客觀的規律。比如很多人迷信,認為聽到烏鴉叫,就一定意味著會有禍事發生,這種關系就是人們強加上的,客觀地講,烏鴉叫和禍患的發生是沒有關系的。所以,因果關系第三點重要特性,就是客觀性;另外,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確定性。引發最終結果的原因是唯一的么?還是有多個原因均可以導致結果的發生?這些均需要大家仔細考慮。
二、在做題過程中如何運用因果關系
在做可能性推理題目的過程中,無論是削弱型還是加強型,都需要大家針對因果關系的特性去考慮。那么題干中的結論、因果關系的時序性是否有別的可能?比如這樣一個事實,常吃巧克力的兒童學習好,可推斷出吃巧克力是兒童學習好的原因。針對這個事實我們可以這樣思考:這些兒童同時具有吃巧克力和學習好兩個特點,真的是先吃的巧克力,成績才上去的么?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這些孩子先學習好,才有巧克力吃?比如父母經常把巧克力這種孩子們都喜歡的食品作為獎賞來獎勵學習好的孩子。這就是因果倒置。再比如,吃巧克力,和學習好,雖然同是這些孩子的特點,但是兩者間真的有關系么?有可能是巧克力需要好的家庭條件才可以吃到,而好的家庭條件又可以實現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以及后續培養。所以可能巧克力和學習之間并無聯系,這是從相關性的角度考察的;再比如,如果發現吃巧克力一般都是搭配牛奶吃的,那么導致學習好的原因就無法界定了,這就是從確定性的角度來看的。
學習啦建議考生,在做題時不要急于尋找捷徑,或者堅持什么樣的選項一定選、什么樣的一定不選,在考試中沒有一定選與一定不選之說。所以考生要在題目本質上下功夫。打好基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