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公務員行測常識題及答案
貴州公務員行測常識題(一)
A、請示
B、申請
C、報告
D、函
2、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做出安排,應使用的文種是( )。
A、命令
B、決定
C、意見
D、公告
3、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規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陜西省人民政府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可以聯合行文
B、陜西省公安廳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可以聯合行文
C、陜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共陜西可以聯合行文
D、省教育廳只有通過省政府辦公廳才可以向各市縣政府行文
4、公文中的附件是公文正文的( )資料。
A、后續、延伸或者佐證
B、說明、補充或者參考
C、強調、升華或者論證
D、證明、文獻或者拓展
5、下面關于公文的功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公文能夠逾越時空限制,有效傳遞信息
B、公文必須履行法定的程序,因而具有重要的憑證作用
C、公文可以杜絕官僚作風,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D、公文直接形成于內容所針對的現行活動中,對受文者行為能夠產生強制性影響
貴州公務員行測常識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請示”適用于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報告”適用于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故本題選D
2、答案: B
解析:
決定,是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作出決策或安排,并要求機關各部門和下級機關或有關單位貫徹執行的指令性公文。適用于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故正確答案為B。
本題相關知識點:
命令(令)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領導人發布的指揮性和強制性的公文。它適用于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發布主體有嚴格限定,一般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各、各委員會主任可以發布命令。
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一是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公布依據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動等;二是向國內外宣布法定事項,公布依據法律規定告知國內外的有關重要規定和重大行動等。
意見適用于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可以用語上行文(請示)、下行文(指導和指示)、平行文(供對方參考)。
3、答案: D
解析: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政府各部門依據部門職權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級政府的相關業務部門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審批事項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級政府正式行文。故答案為D。
4、答案: B
解析:
公文版頭、主體、版記三部分。附件與正文共同屬于主體部分,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應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頂格標識“附件” ,有序號時標識序號,附件的序號和名稱前后標識應一致。
5、答案: CD
解析:
公文的功能在于,能夠逾越時空的限制,有效地傳遞公務活動所需的信息。公文可用于傳達貫徹方針政策和有關指令;溝通上下級機關;發布法規和規章;溝通機關之間的橫向聯系;教育干部和群眾;印證有關事實。公文印證了公文作者的合法身份,記錄了各項管理活動的性質、狀態,因此具有重要的憑證作用。A、B表述正確。C選項片面夸大了公文的作用,錯誤;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內容所針對的現行公務活動中并對該活動發揮直接指揮、制約與溝通聯系效用,D選項不正確。故正確答案為C、D。
貴州公務員行測常識題(二)
1、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與影響越來越突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的出口貿易額在“金磚四國”中位居第二
B、我國目前是二十國集團中唯一的亞洲發展中國家
C、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提出了單位GDP碳減排的量化目標
D、我國已與周邊所有鄰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
2、地球上只有溫帶才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寒帶和熱帶是長冬無夏和長夏無冬。其原因是( )。
A、由地球自轉引起
B、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當離太陽遠時光線照射少,為冬季;離太陽近時為夏季
C、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有一定夾角所致
D、熱帶的地形地貌構成使之不易散熱
3、2007年,我國農業增產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績。糧食總產超過10000億斤,達到10030億斤,連續4年糧食面積、總產、單產“三增”。這在新中國農業發展史上是首次。農民增收渠道呈現多元化,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農民增收協調性明顯增強,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民持續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 )。
A、2000元,增幅超過100元
B、3000元,增幅超過200元
C、4000元,增幅超過300元
D、5000元,增幅超過100元
4、以下節氣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立春、驚蟄、雨水、春分
B、小暑、大暑、處暑、立秋
C、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5、以下關于赤潮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
B、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變化是赤潮發生的重要原因
C、海水養殖的自身污染也是誘發赤潮的因素之一
D、目前國內外對大范圍赤潮的防治技術已經成熟
貴州公務員行測常識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A項:2009年,我國的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
B項:二十國集團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中國并不是唯一的亞洲發展中國家;
D項:我國與不丹、錫金兩個邊境國家仍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
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C
解析: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并不垂直于公轉軌道面,而是有一個23度27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溫帶、寒帶和熱帶的氣候特點。熱帶的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形成長夏無冬的氣候特點;溫帶太陽高度比熱帶小,獲得熱量少于熱帶,溫度低于熱帶、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非常顯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溫帶的特點;寒帶是地球表面氣溫最低的地帶,形成長冬無夏的氣候特點。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C
解析:
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0032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平均每年增長7、1%。農民收入結構呈現全新特點:一是以農業收入為代表的家庭經營收入比重下降。二是以外出務工收入為代表的工資性收入比重穩定上升,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三是現金純收入比重不斷增長。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解析:
二十四節氣經常出現在常識判斷題中,可借助口訣輔助記憶: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具體節氣為:春(立春)雨(雨水)驚(驚蟄)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滿(小滿)芒(芒種)夏(夏至)暑相連(小暑、大暑),秋(立秋)處(處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D
解析: 隨著現代化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沿海地區人口的增多,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當一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同時,由于沿海開發程度的增高和海水養殖業的擴大,也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污染問題;海運業的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全球氣候的變化也導致了赤潮的頻繁發生。目前,赤潮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公害,尚無大范圍赤潮的防治技術。分析選項,可以排除A、B、C,故本題選D項。
看過“貴州公務員行測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