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公務員行測常識試題含答案(2)
國考公務員行測常識試題(二)
1、“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張載的座右銘,也被認為是讀書人所應擔負的歷史使命。
以下學者,其言行與此最不相符的是( )。
A、王夫之
B、龔自珍
C、嚴復
D、周作人
2、“性善、性惡”是我國古代哲學的一對對立的概念,討論的是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還是惡的。下列話語屬于性惡論的是( )。
A、人之性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B、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C、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仁義忠信,樂此不倦,此天爵也
3、下列名句是從毛澤東的詩詞中選取的,按其創作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②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4、為適應市民社會的需要,唐代興起了( )。
A、神話小說
B、志怪小說
C、言情小說
D、傳奇小說
5、“五十步笑百步”這一寓言故事是出自哪部著作?( )
A、《世說新語》
B、《孟子》
C、《搜神記》
D、《漢書》
國考公務員行測常識試題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張載寫下這句話的背景是,宋神宗二年,張載出任崇文院校書。時當王安石行“新法”,很希望得到張載支持。張載并不反對變法,但提出不能“教玉人追琢”,遂與王安石語多不合。后因其弟張晉反對變法獲罪,張載辭職回鄉,以講學著書為生。這句話警示讀書人即使在不得志時也要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
周作人早期留學日本,學習先進文化知識,但在日偽時期,投靠日偽政權,為許多人所不齒。故選D。
2、答案: B
解析:
A 、C、D三個選項的內容都選自《孟子》,都傾向于認為人性本善,B項選自與《荀子》,大意是:至于那眼睛喜歡看美色,耳朵喜歡聽動聽的聲音,嘴巴喜歡品嘗美味,內心喜歡財利,身體喜歡舒適安逸,這些都是產生于人的本性的東西。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他是戰國時的趙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性惡是其主要觀點。 同時,性惡是天臺宗闡釋性德的理論。它主要說明:惡是性德本具,了達惡即法性,就能妙用無染。故本題選B。
3、答案: A
解析: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1925年寫的《沁園春·長沙》,“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時寫得《七律·長征》中的詩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寫于1949年,“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換新天”寫于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因此,本題答案選A
4、答案: D
解析:
傳奇小說產生于唐代,從六朝志怪小說發展演變而來,是中國古代文言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高潮。唐朝統一中國后,社會長期比較安定,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為了適應廣大市民和統治階層文娛生活的需要,在一些大城市中,傳奇小說應運而生。唐代傳奇為后代小說奠下了基礎,可以說是唐代文學中重要的一環,同時從傳奇小說中表現了當時社會的習俗、生活方式與流行思想。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B
解析:
看過“國考公務員行測常識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