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法理學常識題及答案
公務員法理學常識題(一)
A、以經濟困難者、殘疾人、弱者或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人群為對象
B、法律援助的形式為訴訟法律服務,不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
C、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
D、需要援助者應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書面申請
2、某超市因食品安全事故被當地工商局作出以下處理:(1)查封假煙假酒共計200箱; (2)暫扣超市的營業執照;(3)罰款5000元。上述決定中屬于行政強制措施的是( )。
A、查封假煙假酒共計200箱
B、罰款5000元
C、暫扣超市的營業執照
D、都不是
3、在行政復議中可作為復議依據,在行政訴訟中則只能作為審判參照的是( )。
A、行政規章
B、地方性法規
C、行政法規
D、單行條例、自治條例
4、民事訴訟與和解、調解、仲裁的主要區別在于( )。
A、民事訴訟是解決民事糾紛的最好方式
B、民事訴訟的裁判結果具有強制力
C、民事訴訟有國家的介入
D、民事訴訟的結果當事人容易接受
5、如果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作出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對該具體行政行為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
A、必須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共同上級行政機關為被告
B、可以以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任何一個行政機關為被告
C、必須以共同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
D、可以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共同上級行政機關為被告
公務員法理學常識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我國的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1)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所以本題選B。
2、答案: A
解析: 《行政強制法》第9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B、C兩項是行政處罰的種類,而不是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3、答案: A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3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因此,A項行政規章在行政訴訟中是作為審判參照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注意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法律適用上的區別
4、答案: C
解析:
在糾紛解決制度中,和解只是指當事人雙方自愿就案件的處理達成意向,不存在居中協調方,且和解可以在糾紛解決的任何一個環節下進行。這種和解可以反悔,無強制力。
題中的調解,應該單指民間調解,即存在于民間的調解委員會。這種調解一般是在訴訟進行前進行,對訴訟的提起不具有排斥效力。調解委員會屬于民間組織,沒有公權力,其調解的達成也基本上有賴于當事人的合作和誠意,無強制執行力。
仲裁的居中方是仲裁委員會,這種組織也不具有公權力,但是他的仲裁結果卻對訴訟有排斥效力,即有仲裁就一般不允許再提起訴訟,仲裁書有強制執行力。
民事訴訟只能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而法院是國家公權力的代表,必然表征了國家意志的介入,其判決和裁定也有強制力,可以強制執行。
本題的 B 項為干擾項,其實仲裁裁決具有法律的強制力。
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C
解析:
《行政訴訟法》第25條其中規定,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故正確答案為C。
此外,第25條還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